2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学生版本)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42485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5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学生版本)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2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学生版本)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2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学生版本)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2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学生版本)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2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学生版本)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学生版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学生版本)(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节 重商主义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第四节 要素禀赋理论及里昂剔夫之谜 第五节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学生版本,2,一、历史背景 二、主要理论观点 三、发展阶段 四、重商主义贸易学说的评价,第一节 重商主义,3,一、历史背景,15世纪的西欧正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自然经济日益衰落,商品货币关系迅速发展; 与此相对应,社会财富的重心由土地转向金银货币,整个社会形成了对黄金的渴望; 但是西欧普遍不盛产黄金,金银货币主要是从流通中获取,尤其是从对外贸易中获得; 亚当斯密称当时的经济思想是“商业的或重商的体系”,因而得名“重商主义”。,重

2、商主义(mercantilism) 是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说和政策主张,产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17世纪,衰落于1世纪下半叶。,4,二、主要理论观点,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主要由商人、官员、牧师和哲学家等提出和倡导,观点和政策主张虽各异,但对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却有共同点。,(一)金银货币是一国真正的财富 (二)对外贸易是财富的真正源泉 (三)坚持多卖少买的原则和国家干预,5,三、发展阶段,6,对金银进行管理,禁止出口。西班牙法律规定,运金银出口者处死刑。 对殖民地的贸易进行独占垄断。英国航运法规定,一切自殖民地输出,及向殖民地输入的货物,必须用英国船舶。 征收关税

3、制度,进口征高税,出口免税或退税。,重商主义的政策:,7,奖出限入,原料进口鼓励,原料出口禁止。英国禁止活羊、羊毛、毛纱出口,出口者,处断臂至死刑。 对航运进行管理。英国航海法规定,除欧洲货物输入英国时允许用原产国船舶外,一律用英国船只。 扶植手工业。 招聘外国技工,禁止优秀技工离开本国,鼓励人口增殖,压低工资。,8,四、重商主义贸易学说的评价,评价: 重商主义贸易理论中所涉及的一些概念(如“顺差”、“逆差”)、进出口对国家财富的影响等对后人的研究带来了启发。 重商主义者提出的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迄今仍被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采用。 重商主义认为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一方得益必定是

4、另一方受损,出口者从贸易中获得财富,而进口则减少财富。,9,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一、历史背景 二、绝对优势理论的特点 三、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 四、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10,一、历史背景,18世纪后期,欧洲进入工业革命时期,重商主义的主张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发展本国经济,积极要求扩大对外贸易,国际分工理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11,(二)代表人物及著作,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年),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国际分工理论的创始者。 代表作: 国富论1776年出版,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中提出了绝

5、对优势理论,用以解释国际分工产生的原因、 方式及其效果。,12,二、绝对优势理论特点,1.它将劳动分工推广到国际范围 2.它以机会成本不变为前提 3.它肯定了“看不见的手”的机制和作用,13,三、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一)观点: 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同样产品的条件下,一国生产其中效率较高、成本较低、卖价较便宜的产品,从而形成各国间的商品交换或贸易,进而形成专业化分工,参加贸易和分工的国家都从中得到利益。,14,(二) 分析: 假定A国和B国在分工前,同时 生产酒和布两种商品,生产一 单位布和一单位酒,A国分别需 要100人/年和90人/年,而B国分 别需要80人/年和100人/年。,表 A、

6、B两国的生产成本 单位:人/年,15,上表显示,A国在酒的生产上占有优势,B国在布的生产上占有优势,按绝对优势学说,两国应各自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 在分工前:A国生产酒和布各一单位总共需190人/年,而B国生产酒和布各一单位总共需180人/年。 分工后(按绝对优势理论分工):则同样的劳动,A国可生产190/90= 2.11单位酒,B国可生产180/80=2.25单位的布。,显然,同样的劳动,分工后比分工前可生产出更多单位的酒和布。,16,假设两国再按1:1的比例对两种商品进行交换: A国可得到1单位布,并剩下1.11单位酒,比分工前多了0.11单位酒; 同样,B国可得到1单位布,并剩下1.25

7、单位的布,比分工前多了0.25单位布;,结果,两国都获得了专业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利益。,17,(三)结论 各国都利用各自生产条件上的绝对优势,生产那些成本低于其它国家的产品,然后去交换本国生产成本高的商品,这对己对他都有好处,也称“绝对成本理论”。,18,四、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主要贡献: 首先,揭示了了分工在提高劳动生产率上的重大作用;各国根据各自优势进行分工,通过国际贸易使各国都能获益,从而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及利益分配问题。 其次,反对重商主义倡导的国家严格控制对外贸易的政策,主张市场调节的自由贸易政策。 解释上的局限性 如果经济不发达国家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上都不拥有绝对优势,国际贸易是

8、否会发生? 如果发生了,贸易双方是否都可以获利?各国是否还应实行自由贸易政策?,19,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一、比较优势理论的产生背景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和证明 三、比较优势理论的例外 四、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20,一、历史背景,比较优势理论的产生既是客观实践的要求,又是理论发展的需要。 从实践上看,比较优势理论是在英国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贸易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从理论上看,比较优势理论是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21,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和证明,1. 代表人物: 大卫 李嘉图(David Ricado 1772 1823) 英国经济学家 2. 代

9、表作: 1817年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22,3. 观点: 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这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优势地位,而另一国在这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处于劣势地位,这两个国家之间仍会进行贸易。 只要按照“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即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那种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国家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那种产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国际贸易,双方仍然可以从中获得利益。,23,(二)比较优势理论的证明,24,三、比较优势理论的例外,当一国与另一国相比,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地位,而且两种商品生产的绝对不利程度

10、相同时,则两国之间不会产生分工和互惠贸易。,25,(一)优点: (1)揭示了“比较成本”这一科学本质。 (2)国际贸易是“双赢”且具有其普遍性,为发展中国家参加国际贸易提供了理论依据。,四、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26,(二)缺点: 李嘉图的模型有明显的局限性 其一,两种商品、两个国家和一种生产要素的假设(221模型),与现实情况相距甚远 其二,李嘉图未能解决国际分工后,两国商品交换比率的问题 其三,比较优势学说是一种静态分析的理论,容易使人忽略国际分工的动态变化,对落后国家赶超先进国家是不利的。,27,一、要素禀赋理论 二、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三、里昂剔夫之谜及解释,第四节 要素禀赋理论及里昂剔

11、夫之谜 (Factor Endowment Theory),28,一、要素禀赋理论,代表人物: 伊莱赫克歇尔和伯蒂尔俄林 代表作: 俄林 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1933年出版 该理论又称为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O理论),29,(一)H-O理论的假设前提,1. 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与两种生产要素,即222模型 2. 生产技术相同,即两国的生产函数相同 3. 消费者偏好相同,既两国消费无差异曲线的方位与形状相同 4.要素密集程度固定,即某种产品在A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在B国也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5. 规模收益不变,即要素投入量与产出量成线性正比关系 6.要素流动性 7.完全竞争 8.商品自由流动,30

12、,(二)H-O理论的基本内容 H-O模型的基本命题是: 一国将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富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例如,资本丰裕的国家将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一理论模型的基本结论基于如下推理过程: (1)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异是由它们的要素丰裕程度不同造成的。 (2)各国生产同种产品的成本不同,是由生产成本的差别造成的。,31,这一理论模型的基本结论基于如下推理过程: (1)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异是由它们的要素丰裕程度不同造成的。 (2)各国生产同种产品的成本不同,是由生产成本的差别造成的。 (3)价格的绝对差异,是由生产成本的差别造成的。

13、(4)各国生产同种产品时,其价格的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 (5)各国生产要素的不同丰裕度和各种产品所需要的要素比例的不同,使各国在生产同种产品时,分别处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总之,H-O理论试图说明,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别,是各国比较优势得以形成的基础。,32,(三)H-O理论的特点: 1. 它强调在生产各种产品时,不是投入一种生产要素,而是投入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生产要素,进而提出生产要素的组合或技术配比问题,使理论更贴近现实; 2.它不同于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H-O理论的基础: 是建立在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上;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 是建立在各国生产者在生产同一产品时

14、,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上,或生产技术水平的差异上,以产品本身生产的差异说明比较优势形成的原因,即发生国际贸易的原因。,33,二、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即H-O-S理论,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萨谬尔森(Paul A Samuelson)根据H-O理论提出的。 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H-O 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H-O、H-O-S,34,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的内容 包括: 一是 要素价格相对均等化; 即,原先要素价格比率不一致的两个国家,在发生自由贸易后,要素价格比率会趋于均等,最后达到完全相等。 二是 要素价格绝对均等化; 即,原先同一种要素的绝对价格在不同的国家不相等,经过自由贸易后,同一

15、种要素的绝对价格会逐渐趋于均等,最后达到完全相等。,35,三、里昂惕夫之谜,(一)“谜”之由来及内容 1、“谜”的由来 2、“谜”的内容 (二)“谜”的解释,36,里昂惕夫对H-O模型深信不疑。 1953年,他利用1947年的美国经济投入产出表对该年度的美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实证分析。把产出集中在50个部门,其中38个部门的产品直接在国际市场上贸易,并把要素禀赋分成劳动力和资本两类,然后算出具有代表性的一揽子美国出口商品(价值一百万美元)和一揽子美国进口竞争替代品(价值也是一百万美元)中资本与劳动力的构成。,(一)“谜”之由来及内容,37,表:每百万美元美国出口品与进口替代品要素构成,38,

16、从上表可见,美国进口替代品比出口商品需要单位劳动的资本数高出30。里昂惕夫的结论是:“美国参加国际分工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的,而非建立在资本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也即该国利用外贸来节约资本和安排剩余劳动力”。 众所周知,美国为资本丰富国,按H-O定理,美国应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里昂惕夫的研究结果成为悖论。其他人也实证了各国的情况,有与H-O定理一致的,也有和里昂惕夫之迷一致的。所以既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H-O命题。但我们可以认为,该命题不够完善,或命题的假设太严格,离现实有差距。,39,1、劳动力不同质和人力资本 里昂剔夫自己认为,“谜”可能是由于劳动力不同质 。 劳动力不同质:即美国劳动力效率高,是外国劳动生产率的3倍,按进口竞争替代品计算的劳动力还原为外国劳动力须乘以3,就会与H-O命题一致。同时,资本也不同质,美国资本效率更高。,(二) 对里昂剔夫之谜的解释,40,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劳动可分为两类,即简单劳动和须经教育和培训后才能从事的技能劳动。人力资本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