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微生物第26章-呼吸道感染病毒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40671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5.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微生物第26章-呼吸道感染病毒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普通微生物第26章-呼吸道感染病毒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普通微生物第26章-呼吸道感染病毒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普通微生物第26章-呼吸道感染病毒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普通微生物第26章-呼吸道感染病毒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微生物第26章-呼吸道感染病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微生物第26章-呼吸道感染病毒(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感,普通感冒 麻疹,风疹 腮腺炎,肺炎 SARS,第26章 呼吸道感染病毒,呼吸道病毒(Viruses associated with respiratory infections),呼吸道为传播途径 侵犯呼吸道粘膜上皮 呼吸道局部病变 呼吸道外组织器官病变,呼吸道病毒的特点,1.引起90%以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 2. 病人及病毒携带者是主要传染源。 3.飞沫传播,传染性强。 4. 潜伏期短-各种症状-继发性细菌感染。,主要的呼吸道病毒及其所致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对人或某些动物细胞表面的粘蛋白有亲和性, 有包膜,具有分节段RNA基因组的一类病毒。,* 只有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2、virus)一个 种,包括人流感病毒和动物流感病毒。,第一节 正粘病毒 (Orthomyxoviridae ),简称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三型,引起 人和动物(猪、马、禽类等)流行性感冒. 其中,甲型是反复流行最频繁和引起 全球流行的重要病原体。,流行性感冒病毒 (influenza virus),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19181919年期间的大流行全球有2000万人死于流感,1918大流感:“病人像雪花一样落下”,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结构 球形(80-120nm)或丝状,新分离株丝状多见,(1)核心:单负链RNA,甲型、乙型分8个片段, 丙型分7个片段。 每个片段为一

3、基因。 因片段多,病毒复制 时易发生基因重配, 导致新病毒株出现。,流感病毒的内部结构,(2)核蛋白(nucleoprotein,NP),RNA+核蛋白(NP)核衣壳 螺旋对称型 核蛋白抗原性稳定, 具有型特异性。,(3)包膜,外层:脂质双层膜 内层:基质蛋白(M蛋白),增加包膜稳定性 M蛋白抗原性稳定 具有型特异性,刺突,HA和NA是划分亚型的依据, 抗原性极易变异,HA(血凝素) NA(神经氨酸酶),HA (血凝素)作用,(1) 凝集人、动物红细胞: HA+红细胞表面唾液酸血凝 (2) 具有吸附宿主细胞的位点:HA+宿主细胞表面唾液酸吸附 (3)有抗原性:抗HA抗体抑制血凝:血凝抑制抗体,

4、能中和病毒感染,NA (神经氨酸酶)作用,(1)具有酶活性,能水解宿主细胞表面N-乙酰神经氨酸(唾液酸),破坏细胞膜上病毒的特异性受体,利于成熟病毒释放。 (2)有抗原性,但抗体不能中和病毒感染。,1,2,4,3,5,6,7,8,PB2,PB1,RNA,M2,M1,神经氨酸酶(NA),血凝素(HA),分节段的-ssRNA,PA,RNA多聚酶,核蛋白(NP),吸附 穿入 脱壳 生物合成 组装、成熟、释放,(二)流感病毒的生活史,(三)流感病毒的分型与变异,1.分型 据NP和M蛋白抗原性分:甲、乙、丙三型 甲型根据HA和NA抗原性不同,再区分为若干亚型(H1H15、N1N9) 乙、丙型至今未发现亚

5、型 引起人间流行的亚型 :H1H3,N1N2 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H5N1,H9N2亚型,2.变异 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 HA或NA点突变造成,变异幅度小或连续变异,属量变,引起小规模流行。 抗原转变(antigenic shift) 基因组重组排列引起抗原结构变异,变异幅度大,属质变,导致新亚型出现,常引起大流行,甚至世界暴发流行。,Drift,Shift,(抗原漂移),(抗原转换),Drift,Influenza pandemics associated with antigenic shift,(四)培养特性 鸡胚培养:羊膜腔、尿囊腔。 组织培

6、养:犬肾细胞系,人胚肾/猴肾细胞中增殖,不引起明显病变,红细胞吸附试验。 动物接种:雪貂、小鼠,连续传代可提高毒力。,(五)抵抗力 抵抗力较弱, 对热、干燥、日光、紫 外线、 脂溶剂等敏感。 不耐热,56 30分钟可灭活病毒。 室温下很快丧失传染性,二、致病性,主要引起流行性感冒 * 有季节性、地区性 * 甲型易变异,曾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 * 乙型常造成局部爆发流行 * 丙型只侵犯婴幼儿,很少流行,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被感染动物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致病机制:在呼吸道柱状上皮增殖,不引起病毒血症 NA可降低细胞表面粘度,使细胞表面受体暴露,便于病毒侵袭 致病特点:发病率高、死亡率低,N

7、ORMAL TRACHEAL MUCOSA,3 DAYS POST-INFECTION,7 DAYS POST-INFECTION,Lycke and Norrby Textbook of Medical Virology 1983,流行性感冒( Influenza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是John huzxam(英)1743年据意大利语中描述该疾病起源的片语“un infuenza di freddo”,即“寒冷的影响 ” 创造的字。多发生在深秋、冬和早春。 症状:发热 、畏寒 、肌肉酸痛、出汗 、咳嗽 、鼻塞、咽痛 、头痛、厌食 、乏力 单独流感常不引起死亡。死亡原因多为

8、继发性细菌性肺炎(金葡、肺链等),* 并发症:多见于婴幼儿、老人、慢性病患者 原发性病毒性肺炎 继发细胞性肺炎 Seyes综合征,* sIgA抗体有阻断病毒感染的保护作用 * 抗HA、NA特异性抗体为中和抗体 * 抗NP特异性抗体具有型特异性,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病毒分离 取鼻咽拭,接种鸡胚/细胞培养后作HI试验。 血清学诊断 HI试验、酶免疫测定 抗原检测 从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脱落细胞中检测抗原 分型鉴定:核酸杂交、PCR、序列分析,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四、 防治原则,1. 一般预防 避免人群聚集,早期发现及时隔离;乳酸熏蒸空气。 2. 接种疫苗 三价流感灭活疫苗:含甲型2个亚型和

9、1个乙型。 3. 治疗 无特效疗法,对症治疗及预防 继发性细菌感染,退热药、中草药、 干扰素、金刚烷氨有一定疗效。,甲型H1N1流感病毒,2009年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宣布,一致同意使用A(H1N1)型流感指代当时疫情,并不再使用“猪流感”一词。中国卫生部门则相继将原人感染猪流感改称为甲型H1N1流感。中国卫生部2009年4月30日发布2009年第8号公告,明确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携带有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禽流感、猪流

10、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核糖核酸基因片断,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特征。,感染症状,潜伏期,较流感、禽流感潜伏期长,具体时间暂不确定。 甲型H1N1流感的早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 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症、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加重。,诊断标准,医学观察病例:曾到过猪流感疫区,或与病猪及猪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

11、史,1周内出现流感临床表现者。列为医学观察病例者,对其进行天医学观察(根据病情可以居家或医院隔离)。 疑似病例:曾到过疫区,或与病猪及猪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也可流行病学史不详),1周内出现流感临床表现,呼吸道分泌物、咽试子、痰液、血清亚型病毒抗体阳性或核酸检测阳性。 确诊病例:从呼吸道标本或血清中分离到特定病毒;RT-PCR对上述标本检测,有猪流感病毒RNA存在,经过测序证实,或两次血清抗体滴度倍升高,可确诊为人感染猪流感。,治疗,对症支持。 药物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预防,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是流感病毒属的一个成员 禽流感病毒具有A型抗原,属于A型流感毒,列为禽流感病毒类。 本病毒颗粒

12、呈球形、杆状或长丝状,为多形性。其直径为80一120nm。 具有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NA) 历史上高致病性的禽流感都是由H5和H7引起的,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当发生下列三种假设之一时,禽流感病毒就有可能发生难以预见的变异,转变成新病毒。,禽流感病毒致病性,禽流感在家禽中以鸡和火鸡及某些野禽的易感性最高 一般认为带毒的候鸟使禽流感病毒成世界性传播 人可通过与病禽接触而感染,禽流感病毒正在攻击健康人细胞,急性脑水肿和弥漫性肝脂肪浸润,1937年首先从禽类分离出,1967年分离出人冠状病毒。人冠状病毒主要引起人普通感冒。,第三节 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结构特点:多形性,有包膜,且表面有突起

13、 电镜下形如日冕或冠状 不分节段单正链RNA 抵抗力: 对理化因素耐受力差,对脂溶剂敏感。,肠冠状病毒,冠状病毒(电镜),SARS-CoV,一种新的冠状病毒种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的病原体,重症急性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 SARS Coronavirus, SARS CoV,SARS 2002年底在佛山首次报道,生物学性状,形态: 电镜下形如花冠,核心:+ssRNA(编码N、S、M等结构蛋白) 核衣壳:N蛋白与RNA螺旋排列而成, N蛋白 与病毒转录、复制与成熟有关 包膜:E蛋白,包膜表面还有两种糖蛋白 S蛋白:病毒

14、主要抗原,与细胞结合可使细胞融合,有组织亲嗜性,是侵染细胞关键蛋白 M蛋白: 参与包膜的形成,SARS-coV的结构,培养,可在Vero-E6, FRhK-4细胞中增殖,引 起CPE。病毒的复制可被SARS病人恢复期血清所抑制。 抵抗力 对乙醚等敏感。不耐热和酸,可用过氧乙酸和氯制剂消毒。比普通冠状病毒抵抗力强,SARS症状,空气飞沫或密切接触传播 潜伏期:212天,通常45天 呈显著家庭和医院集聚现象,致病性,传染源:SARS患者 传播途径:近距离飞沫传播/接触传播 潜伏期2-10天。 临床表现:发热、头痛、乏力、关节痛、干咳、胸闷气短,X片见胸部阴影。 多叶病变,呼吸困难,低氧血症。 严重肺渗出,呼吸窘迫,休克,DIC, 心律紊乱。,免疫性,体液免疫:10d IgM, 15d IgG. 恢复期血清可用于治疗。 细胞免疫:T 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T、B细胞的迅速凋亡和死亡。,检查,1、分离鉴定(P3实验室) :Vero-E6 2、核酸检查(快速诊断的最好方法) 提取RNA RT-PCR or 实时定量PCR 3、血清学检查:ELISA、免疫荧光等,防,1、隔离病人 2、切断传播途径 3、提高免疫力 4、灭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 治 1、支持疗法,早期氧疗及适量激素治疗 2、抗病毒类药物及大量抗生素 3、恢复期血清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