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课件:必修2-第4章-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36081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课件:必修2-第4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课件:必修2-第4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课件:必修2-第4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课件:必修2-第4章-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课件:必修2-第4章-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课件:必修2-第4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课件:必修2-第4章-(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必考),知识梳理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1.环境问题的概念和成因(b) (1)概念:是指由于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成因 人类对环境的强度越来越大,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工农业生产中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越来越多,超过环境的能力,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全球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的需求与日俱增。,考点一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必考),人类活动,开发利用,自净,人口,资源,2.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分类(a),大气,环境污染,多样性减少,自然资源,二、人类面临的

2、主要环境问题(b) 1.资源枯竭 成因:人类长期大规模地和破坏自然资源。 表现:自然资源锐减,质量下降。 后果:资源不能满足人类需求。 2.生态破坏 成因:人类长期砍伐和开垦。 表现:生态失衡,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受损。 后果:生态恶化。,开采,数量,森林,草原,3.环境污染 成因:人类生产和生活排放。 表现: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 后果:人类生存下降,严重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与发展。,有害物质,环境质量,读下图漫画,回答问题。,1.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是。若按照环境问题的分类,其属于问题。 2.图中伞表示的是,它主要分布在大气层的层

3、,其主要作用是。产生图示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3.图示环境问题将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 答案 1.臭氧层受到破坏 环境污染 2.臭氧层 平流 吸收太阳紫外线 人类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 3.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影响动植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考点突破 1.环境问题的发生机理 环境问题是人地矛盾的产物,从发生机理上看,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如下图:,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主要环境问题,(2)常见

4、的环境污染问题,思考 (1)探讨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减少的关系是怎样的? (2)土壤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可能的后果是什么? 提示 (1)人口增长导致居住空间减小;人口增长致使人均资源减少;人口增长加剧环境污染。 (2)原因:使用农药、化肥造成的污染,灌溉污水、固体废弃物、大气污染物造成的污染。后果: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2015浙江省10月学考)解决漫画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合理的措施是( ),A.生产纯净水 B.治理水体污染 C.修建水利工程 D.节约生产用水 解析 注意漫画中的“太脏了”一词,提示漫画反映的是水体污染。 答案 B,题组训练 (2015浙江省7月学考

5、)读“净水钓鱼法”漫画图,完成12题。,1.该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A.水体污染 B.噪声污染 C.土地荒漠化 D.固体废弃物污染 2.为缓解该环境问题,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 A.建垃圾发电厂 B.定期“休渔” C.发展水产养殖 D.建立污水处理系统 答案 1.A 2.D,3.(2016浙江省嘉兴市高二期末)该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A.水体污染 B.植被破坏 C.全球变暖 D.臭氧空洞 解析 本题考查当前的热点环境问题。北极熊生活在冰雪覆盖的北冰洋上,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地区冰雪融化加剧,使北极熊的栖息地受到影响。 答案 C,4.(2015浙江省9月学考测试卷)下图为舟山渔场

6、野生大黄鱼产量变化统计图。1975年以来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伏季休渔 海域污染 过度捕捞 限制捕捞 A. B. C. D.,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1975年以来,野生大黄鱼产量急剧减少,与过度捕捞和海域污染有关。和都有利于野生大黄鱼产量增加。 答案 B,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冶炼厂周边土壤中污染物铜含量等值线图。读图回答下题。,5.土壤铜含量( ) A.因河水稀释而逐渐变小 B.从冶炼厂向北递增幅度小 C.高值区沿盛行风向延伸 D.在居民点大于200 mg/kg,解析 读图可知,土壤铜含量并没有沿河流流向递减,A项错误;从冶炼厂向北递减,B项错误;高值区沿东南、西北方向延伸,与盛行风(东南风

7、、西北风)向一致,C项正确;在居民点处的土壤铜含量大于150 mg/kg、小于200 mg/kg,D项错误。 答案 C,知识梳理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a)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实质是发展的过程。人类社会早期,对的认识还很肤浅。农业革命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先后出现了决定论、可能论、和谐论、。,考点二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必考),生产力,人地关系,地理环境,可持续发展论,1.我国古代道教就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庄子齐物论)。“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 2.下图示意的是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应该出现在文明时期。,3.恩格斯曾有一段论述“美索

8、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上述人类做法反映了环境观。 答案 1.人地伙伴论 2.后工业 3.人类中心论,考点突破 1.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a),2.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a),思考 (1)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2)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提示 (1)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因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2)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

9、关系的理解,人口数量。,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由原始的采猎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后工业社会。读图完成12题。,1.下列选项中,对图中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 A.A表示环境,B表示人类社会 B.在阶段,人类与环境没有关系 C.在阶段,人地矛盾最尖锐 D.箭头b表示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2.下列认识或行为与图中所示的思想发展阶段对应组合正确的是( )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节能减排,植树造林 C.伐木为薪,围湖造田 D.竭泽而渔,焚林而猎,解析 第1题,在阶段,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没有认识;到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很有限,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此时人们受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支配,

10、所以只认识到自然对人的作用;到了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人们开始认为自然是人们任意开发和利用的对象,一味夸大人类社会的作用;到了阶段,人类体会了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带来的恶果,认识到人类可以认识和改造自然,但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因为自然对人类也有制约作用。第2题,“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阶段显然是不具备的;“竭泽而渔,焚林而猎”“伐木为薪,围湖造田”都是人类中心论思想;“节能减排、植树造林”是人地伙伴论思想。 答案 1.A 2.C,题组训练 下图是东汉时期的“狩猎生产图”,图中上半部分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分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

11、动场面。据此完成12题。,1.“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 A.采集与渔猎 B.耕作与灌溉 C.采矿与冶炼 D.建坝与筑路 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 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寻求人地协调,解析 第1题,我国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从事的主要是农业活动,因此主要是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水等资源,利用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第2题,在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生产活动改造自然。 答案 1.B 2.C,中国科学院可持

12、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 ) 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 4.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 )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 C.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解析 第3题,原始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第4题,农业文明时代,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这一时期土地所占比例最高。第5题,环境文明时代倡导人与环境和谐相处,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答案 3.A 4.B 5.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