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中考语文江苏复习文言文阅读方法讲解共36张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35731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春中考语文江苏复习文言文阅读方法讲解共36张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8年春中考语文江苏复习文言文阅读方法讲解共36张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8年春中考语文江苏复习文言文阅读方法讲解共36张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18年春中考语文江苏复习文言文阅读方法讲解共36张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18年春中考语文江苏复习文言文阅读方法讲解共36张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春中考语文江苏复习文言文阅读方法讲解共36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春中考语文江苏复习文言文阅读方法讲解共36张(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方法讲解,文言文划分节奏 文言文句子翻译 内容理解与概括,一、正确停顿,读准句读,陈万年教子 万年尝病召其子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chn)也。”万年乃不复言。 注释:咸:陈咸,陈成年之子。 戒:同“诫”,教训。 问: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只断一处。 万 年 尝 病 召 其 子 咸 教 戒 于 床 下,答: 万 年 / 尝 病 召 其 子 咸 教 戒 于 床 下,( ),万 年 尝 病 / 召 其 子 咸 教 戒 于 床 下 ( ),断句,我国古代是没有

2、标点符号的,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接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所以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 通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u),给古文断句又叫“断句读”。 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的停顿,来给文言文断句,也是现在文言文阅读常见的一种题型。,文言断句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始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3、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1、借助对话、引文断句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遇到“曰”“云”“言”等字,应考虑这些字的后面点断。,例如: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世说新语咏雪)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2、借助虚词断句 古人遣词造句习惯于用虚词表示停顿或语气,有些虚词实际上起到了某种标点的作用。,句首语气词“其”“盖”“夫”“若夫”等,一般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呜呼

4、”等,一般前后都可断句。,例如: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醉翁亭记)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句末语气词“矣”“耶”“哉”“乎”“焉”“耳”“也”“兮”“而已”等,一般后面可断句。,例如:非人哉/与人期行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共工怒触不周山)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但”“既而”“然则”“于是”“乃”“是故”“

5、然而”“无论”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开。,例如: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河中石兽),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少顷”“未几”“既而”“俄而”“已而”等前面可以断句。,例如:谢太傅寒雪日內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 (世说新语咏雪) 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既而儿醒/大啼 未几/夫齁声起 (口技),3、文言文的一些习惯句式,如“不亦乎”“何之有”“得无乎”“如何”等,可在其前后断句。,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另外,对“孰若”“于是”“至于”“以为”“足以”

6、“得无”“何以”“然则”等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注意不要拆散它们,也可减少断句的失误。 例如:卿言多务/孰若孤 (孙权劝学) 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口技)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醉翁亭记),4、巧用句子成分关系断句法。 在文言文中,动宾结构、介词结构、定语、状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能用标点断开;只有在较长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中间才用逗号。 连动式谓语之间如果没有“而”字连接,中间一般应加逗号,如果有“而”字连接,中间就不能用逗号隔开。,例如: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伤仲永)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5、古人写文章,讲究对仗工整,讲究互相照应,多用对偶、排

7、比、反复、顶针等修辞,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往往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虽有嘉肴),6、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例如:饮于河、渭/河、渭不足 (夸父逐日)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题解析: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

8、往者尝为邺(y)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3)”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文章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断3处) 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解析】此题可根据修辞知识和古汉语语法知识来断句。“元方曰”后面是引用对话,所以可断开;“强者绥之以德”和“弱者抚之以仁”是对偶句,应分别在“强者”和“弱者”前断开。,所以此题的断句为: 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热身训练: 生而眇(mio)者(盲人)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

9、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mn)烛而得其形。他日揣(chui)籥(yu)(古代乐器,形状像笛),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文段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断4处),所以此题的断句为: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解析:此题可根据句式特点、修辞结构和古汉语知识来断句。“或告之曰”后面是引用对话,所以可断开;“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与后文“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结构相同。,二、疏通文义,准确翻译。 文言翻译的原则,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 直译

10、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在直译有困难时,我们才采用意译这种辅助手段。,(一)落实字词,文句疏通。,1、重视课内知识的积累。,通假字: 例:尊君在不:“不”通“否”。用在表肯定和否定叠加的句子中,表示否定的一面。 陈太丘与友期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古人常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间加“有”。 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论语 兑命曰:“兑”通“说”,是指殷商时的贤相傅说(yu)。虽有嘉肴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颠”通“

11、癫”,疯狂。 河中石兽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伤仲永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 孙权劝学 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口技 止有剩骨:“止”通“只”,只有。 狼,古今异义: 例如: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 子侄辈,年轻一代的统称。 今义: 儿子和女儿。 太丘舍去 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 死者十九 古义:十分之九,指绝大部分。今义:数词,表数目。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古义:中间夹杂。今义:事物的里面或者事物与事物之间。 ,之 (1)代词,指代人、事或物,相当于“它(她、他)它(他)们”等。 例:复投之,前狼止而后狼又至。 (2)助词,用在主语

12、和谓语之间,舒缓句子语气,不译。, 例:两狼之并驱如故。 (3)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 例: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4)助词,凑足音节,不译。 例:久之,目似瞑。 (5)动词,相当手“去”,“到”。 (这种用法七年级还没学到。) 例:吾欲之南海,何如? (为学),热身训练: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怅恨久之 当求之于上流 辍耕之垄上。,其 (1)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 例:恐前后受其敌。 (2)指示代词,相当于“这”、“那”。 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3)代词,其中的。 例:其一犬坐于前。 (4)语气词,

13、表推测、反问、命令或期望等语气。有时候也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例:其此之谓乎 大概,表推测,练习: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解释方法。,比较推断法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出发,与之比较,来推断古代汉语的意义。,有的可以直接把单音节词解释成双音节词。,如:“蒙辞以军中多务。”中的“务”可解释成“事务”。,有的则可以从已有的现代汉语知识出发,进行合理的推测, 去正确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如:“天柱折,地维绝。”中的“维”,现代汉语中有“维持、维系”,有“联系、捆绑”的意思,而原句中与“柱”对应,作名

14、词解,可推断理解成“绳子”。,结构分析法 根据实词所处的语法结构,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例如:“稍稍宾客其父”中的“宾客”后面跟的是名词,在句中作谓语使用,因此要活用为动词,解释成“以宾客之礼相待”。,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断。即利用上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语言结构,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些对应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反,相近(相同)。,例如:“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中前后两个句子句式相似,“腰”对应上句的“带”也作动词,腰佩。,知识迁移法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例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5、”中的“走”,可联系成语“奔走相告、走马观花”来理解,义为“跑”。,又如:“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请解释加点词的含义。,解析:成语“日薄西山”: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此句中“薄”:迫近、接近。,借助语境法 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例如:齐武成帝子琅邪(lng y)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 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xi)儿也,当有所成。”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解析: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见“黠儿”为褒义,应作“聪明的孩子”解。,(二)补充省略,成分完整。,省略某种成分,如主语、宾语、介词等,在文言文中较为普遍。我们在做古文今译题时,为求句意的完整,应将古文原句中省略而现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