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学习质量综合检测题(二)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232773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学习质量综合检测题(二)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学习质量综合检测题(二)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学习质量综合检测题(二)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学习质量综合检测题(二)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学习质量综合检测题(二)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学习质量综合检测题(二)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学习质量综合检测题(二)新人教版必修4(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案6学习质量综合检测题(二)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22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春节是民俗,更是中华文化经久不息的情感盛宴,每个家庭的快乐与团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全社会不约而同的互动与和谐,让寒冬因春节而有活力而有温度。春节是对人生社会的美好礼赞,充满了真诚祝福,是体现人民幸福指数的直接标尺。春节更是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直接追求,是中国文化助推社会进步、助力民族凝聚的引擎。长期以来,对春节的研究只在民俗学的范畴去把它当作传统文化遗

2、产来研究和对待,而忽略了春节的文化基因价值和精神引领地位,忽略了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具活力的文化节点和经济抓手。春节文化的弘扬,最核心的就是认识和总结春节形成的生态学意义、春节发展的社会学意义和春节充满活力的经济学意义。对春节文化的研究,不该仅于民俗学意义上的事象总结与评价,而是要将春节文化当作民族文化的主流体系和撬动杠杆来认识,要站在文化自信的角度去理解和对待春节文化。党的十九大把建设文化强国放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文化自信,就要找到我们的文化坐标,重新认识和整合文化资源,构建具有民族气质的文化战略,寻找文化走向国际的路径。春节,同样像“一带一路”一样是中国通向世界的充满活力的有形动脉。春节,

3、应该以更加鲜明的特色,更加完整的体系,更加灵活的方式,携带着中国文化语汇和精神,携带着中国人民的激情与风采来感动世界。春节还是重要的经济抓手。要有效聚合春节最活跃的市场要素,形成春节产业文化体系和运行平台,使散落在各地的碎片化春节市场、低端化春节产业、地域化交易制约和时效性市场短板得到提升和解决,让春节经济既具有体现中华民族性格的张扬与传承,又能够让中国文化具有国际化人文语汇的重要主题,最终以经济为载体,走向全人类的生活。精心打造春节文化,应该为这个节日投入更多关注,注入更多内容,释放更多关怀,制定更多政策,包括对春节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等,必须要有文化体系的核心抓手,找到文化产业的鲜明卖点,建

4、立文化主体的交流平台。而这一切既要有文化战略的高度,又要有文化理论的深度,更要有文化产业的维度。(摘编自邢晨声春节:最具活力的文化自信)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春节关乎每个家庭乃至全社会,春节过得怎样,可以直接体现人民生活是否幸福。B作为民俗节日和文化载体,春节体现了文化对社会进步、民族凝聚的巨大推动作用。C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盛大的节日,有着其它节日不可比拟的精神引领地位和活力。D不应把春节当作传统文化遗产,而要将它当作民族文化的主流体系和撬动杠杆。【解析】“不应把春节当作传统文化遗产”错。应是“不应把春节只当作传统文化遗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5、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文章以如何传承弘扬春节文化为核心话题,将春节文化研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B文章先指出了长期以来对春节研究的局限,先破后立,水到渠成地提出自己的主张。C文章将春节文化与“一带一路”相提并论,意在体现春节文化走向国际的方法和路径。D文章采用递进式结构,开头提出问题,中间从两个角度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解析】文章将春节文化与“一带一路”相提并论,意在体现弘扬春节文化对中国走向世界的重大意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D)A春节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国人只要还在意过春节和家庭团聚,中国文化就仍然根基牢固。B春节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坐标,重新认识

6、、精心打造春节文化,中国文化就可以走向世界。C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做强春节文化,最终做大春节经济,以经济为载体,走向全人类的生活。D春节要真正成为全世界的节日,就应该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发现中,完成现代化的更新与重构。【解析】A项推断过于乐观。只靠文化基因还不够,如果各种“忽略”的现象不能得到纠正,中国文化的根基就未必牢固。B项夸大了春节文化的作用,只靠春节文化还不足以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另外“重新认识、精心打造春节文化”还不够,还要积极向世界推广。C项原文是文化、经济并重,甚至更强调春节的文化意义。(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窗子以外林徽因话从哪里

7、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

8、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杈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

9、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

10、的。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

11、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B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C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以调侃的方式来讥刺他们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D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作者正是从那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解析】B项,“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不对,原

12、文中结尾说“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5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答: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_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内涵。需要学生筛选信息,仔细阅读原文,找出相关语段,提炼中心意思。主要抓住“窗子”的本意和比喻义,如窗子既指现实世界中的窗子,又指心态与观念的限制。6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

13、全文进行分析。(6分)答:转“我”为“你”,“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_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我”,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解析】人称的使用非常讲究。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如本题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更显出“窗”对人们的无所不在的约束。(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霍松林先生的

14、教学与研究2017年2月1日,霍松林先生在走过人生第97个春秋后,溘然长逝。先生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教书70多年,仅在陕西师范大学执教就有半个多世纪。一生平淡而又非凡。先生教书首先从编写教材入手。20世纪50年代初,高校中文科处于创业阶段,要求多开新课,用新观点教学。但霍先生接手的三门新课之一的文艺学,既无教材,又无参考资料。怎么办?他开始搜集和阅读大量资料,力图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重新分析已有的理论。几经补充修改,到1953年秋,终于完成了26万字的文艺学概论。就这样,我国便有了最早的一部新型文艺理论教材。霍先生讲课很有特点,他为本科生讲古文、诗、词,从来不看讲义,边背诵,边讲解,却

15、一字不差。跟别的老师只管讲解不同,霍先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严格要求学生背诵大量的诗文名著、精读必要的古典名著,以奠定学生的知识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后,霍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上。到2015年,霍先生先后培养了20多名硕士和70余名博士。他们走向全国各地,大都成为所在单位教学科研的骨干或学术带头人,学界称之为“霍家军”。而他本人则被誉为“关西孔子”“海内儒宗”。鉴于他几十年来为学校作出的杰出贡献,陕西师大于2014年为他颁发了“陕西师范大学杰出贡献奖”,奖金100万元。但他随即用其设立了“霍松林国学奖学金”,以奖掖后辈。霍先生有句名言:“我的工作是教学,所谓研究,其实是备课。”霍先生曾在“断代”的研究内容与非“断代”的研究方法一文中强调,“断代”研究不能用“断代”的研究方法。就研究唐诗说,不应割断它与唐以前、唐以后诗歌发展的联系,尤其不应忽视唐诗与今诗的关系。霍先生经常引用南齐书文学传论中的一句名言:“若无新变,不能代雄。”霍先生与弟子傅绍良合著的盛唐文学的文化透视,开辟了盛唐文学研究的新领域,给后来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霍先生的古典文学研究,是建立在他雄厚的文艺理论基础之上的。他自己除撰有文艺学概论文艺学简论诗的形象及其他等著作之外,还整理了大量古代文艺理论著作,如校注滹南诗话瓯北诗话,主编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详注近代文论名篇详注中国诗论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