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阳光补校高三一轮复习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32222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阳光补校高三一轮复习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17阳光补校高三一轮复习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17阳光补校高三一轮复习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2017阳光补校高三一轮复习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2017阳光补校高三一轮复习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阳光补校高三一轮复习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阳光补校高三一轮复习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温故知新,唯物主义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概况 (第一单元 第1.2.3课),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 第4.5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6课,唯物辩证法 第7.8.9.10课,社会历史观 第11课,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第二、三单元),(第四单元),价值观(人生价值观) 第12课,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历史唯物主义),考点展示,考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考点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考点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考点4:社会

2、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考点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重点掌握: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考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基本含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风俗习惯、社会心理以及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社会的精神生活,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分别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生产关系 D.生产力 E.航天精神 F.自然地理环境 G.文学艺术 H.人口因素

3、,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社会意识,2.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内容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认识到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又要认识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

4、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房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人们认识到,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这一认识的依据是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其推动作用 D.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 解析: A。“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体现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因此,A项与题意符合。,A,2、邓小平说:“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下列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5、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强大的物质和精神力量 马克思主义是革命和建设中的强大精神支柱 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历史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先进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A B C D,C,3、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 B. C. D. 解析:A。本题考查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幸福感以物质财富为基础,体现了这点,符合题意,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

6、财富的增加并不一致,表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A,2014海南卷 “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烦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的辛酸,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 鲁迅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 人们的社会意识反映人们的社会存在状况 人们的社会意识的差异根源于其社会存在状况的差异 人们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方向 人们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 A B C D,A,(山东卷25题)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 ) .社会意识反映社

7、会存在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A,【2014四川卷】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引发了人们多方面的思索:自我、亲人、友情、健康、蓝天、梦想都去哪儿了?这些追问,在凸显当今社会环境下一些人迷茫心境的同时,还萌动着人们寻求改变的心态和信念。这表明( ) 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特征 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 社会心理源自人们的生活反思 A B C D,B,2014江苏卷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创新设计”起着重要作用。以奔驰、通用、波音、西门子等为代表的汽车飞机、电力电器设计,引领了现代交通和电气化

8、社会;以英特尔、微软、苹果、联想等为代表的芯片、软件、智能终端设计,造就了信息网络社会的生活方式。这说明 ( ) A创新推动社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应 C创新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2014重庆文综)马云说,为赚钱顺便做好事,还是为做好事同时赚钱,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以商业的心态去做事已经不行,必须以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段才能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以公益的心态获得的回报越多,个人的价值就越大 “心态”影响商业活动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不同的“心态”决定着商业活动中思维方式和成败 符合社会规律的意识能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物质力

9、量 A. B. C. D.,D,(2013江苏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中国人民的跨世纪梦想。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这是因为( )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借鉴 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A. B. C. D. ,B,材料二:促进经济发展转变方式,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新中国成立伊始,针对当时的实际,经济发展以工业为主,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后来由于经验不足、对国内形势判断不准,经济发展受

10、到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七大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2)根据材料二,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政策,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

11、化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 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 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在各个阶段,正确的经济发 展政策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错误的经济发展 政策阻碍了当时经济的发展。我们应树立正确的社会 意识,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的发展。,2015浙江文综)40.祠堂是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W村也曾有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择。新农村建设以来,W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仪礼传习、普法讲座、村

12、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了乡村治理。去年,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W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W村要把祠堂文化转化为礼堂文化。(10分),答案:1)传统文化是社会成员的精神纽带,祠堂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W村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发挥祠堂文化在人文教化、社会认同等方面的作用。 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必须批判地继承,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取其精

13、华、去其糟粕,保留符合社会发展的内容。 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打破了宗族界限,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2)W村的祠堂文化必须加以转化,因为它有局限性,尤其是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是一种落后的社会意识,影响村民团结,对社会发展起消极作用; 礼堂文化既继承祠堂文化的积极因素,又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1、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考点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物质资料 生产方式,生产力

14、,生产关系,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产品如何分配,三要素,三方面内容,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

15、的总和。 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促进或阻碍)。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两大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 【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适应促进、不适应阻碍)。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适应促进、不适应阻碍)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方法论】:(1)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总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