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中语文单元知能整合六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29837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2.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中语文单元知能整合六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7年高中语文单元知能整合六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7年高中语文单元知能整合六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7年高中语文单元知能整合六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7年高中语文单元知能整合六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高中语文单元知能整合六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中语文单元知能整合六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知能整合,题型为主观表述题。“文言文翻译主观题”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人总是选择那些带有关键词语和重要语法现象的文句来让我们翻译,同时也将其设定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这些关键词语和语法现象大致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积累性的实词方面的通假字、重要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方面的重要虚词、固定结构;第二类是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和各类句式。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来看,古文翻译大都采用直译为主的方式,意译只能是一种次要的方法。因此,历年试题的设置主要采用直译的方式,只有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在高考试题中,要翻译的句子一般都有若干个关键点,答题时

2、须抓住关键点方能得分。 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可以用“留”“删”“补”“换”“调”五个字来概括。,1.“留”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包括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官称、器物等,翻译时可不译。如: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项脊轩志) 因归有光的祖父曾经任太常寺卿,故尊称为“太常公”,固“太常公”三字可保留不译;另外,“宣德”是年号,也保留不译。像这样的专有名词在苦斋记中更是随处可见。 2.“删”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译文:弹奏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 “而”是连词

3、,在此表承接关系,不用翻译。,3.“补” “补”就是增补。包括三种情况:(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一般要加括号。如: 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2015课标全国高考) 译文: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 此处为了语句通顺,添加了“易于引起”,翻译句子时应加上括号。,4.“换”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换词。把古代词汇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或词组。如: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项脊轩志) 此处,“顾视”可换成“四

4、下里看”。 (2)将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换成现代词或结构。如:“何以”换成“根据什么”“凭什么”;“何为”换成“干什么呢”;“无乃乎”换成“恐怕吧”;“独哉”译成“难道吗”。,(3)文言文中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换成现代汉语的意思。如: (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 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四种不同的说法来译“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和“并吞八荒”四个短语,可换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5.“调” “调”就是调整。如古文中的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在翻译时一般应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以

5、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1)将前置谓语后移。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可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2)将后置定语前移。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可调整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3)将前置宾语后移。如: 金人虽不吾索(2015课标全国高考) 可调整为“金人虽不索吾”。 (4)将后面的介宾短语前移作状语。如: 况阳春召我以烟霞。(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可调整为“况阳春以烟霞召我”。,一 二,一、(2014课标全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

6、,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一 二,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

7、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一 二,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2

8、)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在疏通大意的基础上,逐字对译。特别注意关键词的翻译,如(1)中的“罪”(归罪、批评)、“规”(改正)、“庆”(庆贺),(2)中的“亲”(亲近)、“崇”(尊崇)等。 参考答案(1)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勃然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2)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晚辈,虽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一 二,参考译文:于休烈,是河南人。天性忠诚,机警聪慧。自幼好学,善作文章。考中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调任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任宰相,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出京师任中部郡太守

9、。时值安禄山叛乱,肃宗即位,于休烈调任太常少卿,掌管朝会礼仪之事,兼管编修国史。肃宗自凤翔回到京城,振作精神,听纳谏议,曾对于休烈说:“君主的一举一动必定记录,是杰出的史官。如果朕有过失,卿是否要记录?”于休烈回答:“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勃然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此时中原动荡颠覆,典章丧失殆尽,没有历史典籍文献可供检索。于休烈上奏说:“国史实录是圣朝重大典籍,编撰已久,如今都没有依据。,一 二,祈请下诏御史台查勘史馆藏书之来源,令府县征收寻访。有人从别处收得国史实录,如送交官府,重金收购并赏赐。”前任编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入贼中,滞留东京,到这时便将其家中所藏

10、国史一百一十三卷呈送官府。于休烈随即调任工部侍郎、修国史,进献五代帝王论,皇上甚为称赞。宰相李揆恃才自夸而嫉妒贤能,因于休烈修撰国史与自己平列,便嫉恨他,奏请他任国子祭酒,暂且留在史馆从事修撰以贬低他。于休烈安然自处,毫不介意。代宗即位,审察鉴定官员之优者,宰臣元载称赞于休烈,于是拜授于休烈右散骑常侍,仍旧兼管修撰国史,经多次封赏至东海郡公,加封金紫光禄大夫。在朝为官共三十余年,历任清要之职,一 二,家中没有些微积蓄。为人恭俭温良仁慈,从未以喜怒形于颜色。而亲近贤才,屈身接交士人,荐举晚辈,虽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一心沉浸于研习古代典籍,手不释卷,直至生命终结。大历七年(772)去世

11、,(享年)八十一岁。这年的春天,于休烈的妻子韦氏去世。皇上特别降诏追赠韦氏为国夫人,下葬那天提供仪仗鼓吹。等到听说于休烈去世,追思痛悼许久,褒奖追赠尚书左仆射,赐给助丧用绢百匹,布五十端,派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去于休烈私宅宣旨慰问。读书人得到的荣耀,能与之相比的很少。,一 二,二、(2015课标全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

12、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一 二,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

13、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一 二,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第(

14、1)句,要注意的关键词有:“帝”,名词用作动词,译为“称帝”;“苟”,假设关系连词,译为“如果”;“死”,译为“为而死”。第(2)句,要注意的关键词有:“不吾索”是宾语前置句,即“不索吾”;“面责”译为“当面指责”;“庶或”译为“或许”。 参考答案(1)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 (2)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一 二,参考译文:孙傅字伯野,是海洲人。进士及第,任礼部员外郎。当时蔡翛做尚书,孙傅对他谈论天下的事情,劝他赶快做些改革,不然的话肯定坏事。蔡翛没有听从。迁任中书舍人。宣和末年,高丽前来

15、进贡,使者所经过的地方,安排车夫舟船,引起许多麻烦及浪费。孙傅说:“索取民力妨碍农时,对我们国家没有丝毫的好处。”宰相说他的观点跟苏轼一样,上奏贬他去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议论只是偶然与苏轼相同,也没有其他恶意,对这种依职责论事的处罚太过分了,许翰也被罢官离京。靖康元年,(孙傅被)召入任给事中,晋升兵部尚书。上奏请求恢复祖宗制度,钦宗问理由,孙傅说:“祖宗的制度对人民有利,熙、丰时的制度对国家有利,崇、观时的制度对奸臣有利。”当时认为是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一 二,不久改任同知枢密院。金人包围京城,孙傅冒着箭石日夜亲自去巡视。金兵分为四路呐喊着冲上前,(守城)部队败退,堕入护龙河,

16、尸体都填满了河,城门急速关闭。当天,金人就登上了城楼。靖康二年正月,钦宗到金帅营去,安排孙傅辅佐太子留守京城,仍然兼任少傅。皇帝二十天后还没有返回,孙傅屡次写信请求返回。等到废立的檄书来了,孙傅非常悲哀地说:“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金人来索取太上皇、皇后、诸王、妃主,孙傅留下太子不遣送。密谋藏在民间,另外找一个貌似太子的人和两个貌似宦官的人杀了,并且杀十几个死囚,带着首级送去,骗金人说:“宦官想把太子偷偷放走,京城的人赶来争斗杀了他们,误伤太子。因而率兵去平定,杀了作乱的人献来。如果这样还不行的话,那就把死的太子送去。”过了五天,没有人肯担任这件,一 二,事情。孙傅说:“我是太子少傅,应当和太子生死与共。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