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29293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X 页数:21 大小:30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7年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7年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7年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7年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 入 新 课,作者简介 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74年丁肇中和美国科学家里希特各自独立地发现了J/粒子。他们共同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学术论著有寻找空间基本粒子我的家庭教育观我所经历的五个物理实验为什么要支持基础科学研究。,生字读音 论语( ) 中庸( ) 彷徨( ) 丁肇中( ) 儒家( ) 修身( ) 袖手旁观( ),xi,xi,r,zho,pn hun,yn,ln,词语积累 格物致知: 不知所措: 彷徨: 一帆风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 或发急。,格,推究。致,获得。意谓推究事物的原理,方能获得知识。,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

2、个方向去。,船挂满帆,顺水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阻碍。,整 体 感 知,速读全文,找出中心论点。,我们要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在文中探讨了哪四个问题?,归纳: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 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病? 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应怎样培养格物致知精神?,编 写 提 纲,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方面来列提纲,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第二部分(第212自然段):分析问题。 第三部分(第13自然段):解决问题。强调当今社会培养实验精神的意义,并对中国新一代提出希望。,从提

3、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方面来列提纲,第二部分(第212自然段):分析问题。 第一层(25自然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列举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己,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 第二层(610自然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层(11、12段):以“我”为例,分析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中国学生的现状。,精 读 品 析,精读课文,讨论问题组 1.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2.“格物致知”出自哪里?它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要有格物致知精神。,出自礼记大学,“格物致知”在文中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精读课文,讨论问题组 3.传

4、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原因是什么? 4.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精读课文,讨论问题组 5.第4自然段举王明阳“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6.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王明阳的“格物”实是“格己”,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种所谓的格物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这一例子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传统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确的。,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新的知识。,7.实验的过程应该是怎样的? 8.第9自然段讲的是什么道理?,

5、实验的过程应该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9.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10.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属于举例论证。,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却不会做研究。,11.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12.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拓 展 运 用,1.有人认为:丁肇中先生将中国学子的“不愿动手”归咎于王守仁有失公允。为了强调自然科学而否定社会科学,有否定中华传统文化之嫌。你怎么看?请依据文本,独立思考,做出回答。 2.自己亲手做一个科学小实验。(如:将冷、热两杯水放入冰箱,1小时后,看热水先冻还是凉水先冻。)实验结果和你想的一样吗?这对你有何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