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现场卫生学调查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28770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7.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物中毒现场卫生学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食物中毒现场卫生学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食物中毒现场卫生学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食物中毒现场卫生学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食物中毒现场卫生学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物中毒现场卫生学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物中毒现场卫生学调查(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源性疾病现场调查及采样技术,食品安全事故和食源性疾病概念,食品安全事故: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可能有危害的事故,多为急性亚急性。食品安全事件:从发病时间上分有急性慢性,以慢性为主。 食源性疾病: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食物中毒: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做食品摄入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的三个基本要素: 传播疾病的媒介食物 致病因子食物中的病原体或有害物质 临床特征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食源性疾病主要范畴: 食物中毒 经食物感染的肠道传染病 食源

2、性寄生虫病/人畜共患病 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 食物中某些污染物所致的慢性中毒性疾病 食物营养不平衡所造成的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食品环境现场卫生学调查 第一部分:食品环境现场卫生学调查,现场调查步骤与内容,现场初步评估 制定病例定义 病例搜索及个案调查 描述疾病及分布特征 形成可疑致病因子、可疑餐次/食物假设 分析流行病学验证假设 食品环境现场卫生学调查 标本的采集及检测,定义:从食物的采购、运输、贮存、烹调、加工及食用方法等各环节,查明食物所处条件,如环境、设备及用具的卫生状况,接触食品人员的健康状况与卫生习惯等,查清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食品环境现场卫生学调查,发生中毒事件,重构食物过去史,

3、某公司职工胃肠炎暴发的可疑食物鸡腿加工过程,解冻:7个小时,室温储存:11个小时,食用前未煮沸,调查食品污染来源、途径及程度 发现在食品加工、贮存、运输等各环节存在的问题 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控制措施,生物危害致病细菌 致病性大肠杆菌O157:H7 肉毒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沙门氏菌 李斯特菌 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生物危害病毒 A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 诺澳克(NORWALK VIRUS)病毒。,生物危害寄生虫 线虫 绦虫 吸虫 原生动物,化学危害天然存在的化学物质 霉菌毒素 组胺 鱼肉毒素 蘑菇毒素 贝类毒素 生物碱等,化学危害食品添加剂 防腐剂(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 营养强化剂;

4、 色素。,化学危害无意或偶尔进入食品的化学物质 农用的化学物质(如杀虫剂、杀真菌剂、除草剂、肥料、抗生素和生长激素) 食品法规禁用化学品、有毒元素和化合物(如铅,锌,砷,汞,和氰化物) 联氯联苯 工厂化学用品(如润滑油、清洁剂、消毒剂和油漆),物理危害不正常的、有潜在危害的外来物 金属(鱼钩) 碎玻璃 昆虫(苍蝇、蟑螂、菜虫),18,食品或原料在源头受到病原菌污染后未经正确处理 直接生吃 酒类浸泡 腌制,餐馆贝类烹制未熟透,现场测量: 制作时间:3分钟 加工后的贝类中心温度:65 72 只有在许可的区域,才能捕获和销售贝类 食用前须经煮沸和蒸汽消毒(10分钟),食品烹饪加工过程受到污染 加工用

5、水受到污染 将有毒物质当做食品原料(使)误用 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当被重金属污染,加工后成品在存储过程受到污染 食品从业人员手污染 加工器具造成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储存过程被污水等污染 环境中有害病媒生物污染 高酸食品储存不当被重金属污染 存放环境适宜于原有微生物大量生长繁殖,花生米可能被甲鱼交叉污染,宰杀甲鱼的盆未彻底清洗立即用于泡胀花生米 沥干甲鱼的筲箕未经彻底清洗用于沥干和盛放花生米 甲鱼在室温下放置超过12小时后,食用前仅经过约20分钟的加热便上桌 花生米在室温下放置超过16小时后上桌,第二部分:食源性疾病现场采样技术,做好工作有以下基本流程,第一步:知识准备:病原学、传染病预防、诊断学

6、等 第二步:明确目的,准备器材 第三步:具体操作:样本、防护、无菌、运送等,一、相关知识培训 1.食物中毒一般急救处理原则 2.食物中毒调查 3.食物中毒现场处理 4.采样技术 5.食物中毒的诊断与鉴别 6.食物中毒总结和报告的书写,二、事发前的准备工作 采样用具:长柄勺、长柄镊子、剪刀、消毒棉签、注射器、75%酒精、油性笔、酒精灯等。 样品容器:灭菌广口瓶、灭菌试管、保鲜袋、采样箱等。 防护用品:隔离衣、口罩、白帽子、手套等。,调查用表:食物中毒事故报告登记表、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样品采集(送检)记录单、卫生监督执法文书等。 相关文书:各种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食品卫生相关法律

7、法规、标准等。 取证工具:照相机、录音机等。,实验室准备的培养基: C-B保存液:保存病原菌 亚硒酸盐增菌液:培养沙门菌 普通肉汤: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 7.5%NaCl肉汤: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 嗜盐增菌液:培养副溶血性弧菌等,实际现场并不能象实验室做试验一样单纯,尽量争取采到有判断价值的样品。 现场剩余的食物、可疑的调味品,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血液等。 餐具表面涂抹采样。 采样与调查同时进行。必要时先采样。,三、采样原则 1.代表性原则:所采的样本能真正反映被采样的总体水平。 2.典型性原则: 应根据中毒症状,可疑中毒物性质采集可能含毒量最多的样本,如中毒者吃剩的食物、餐具(未

8、洗刷)。 3.适时性原则:及时采样,尽快送检。,4.适量性原则:采样数量应根据检验项目和目的而定,但每份样本不少于检验需要量的三倍,以便供检验、复检和留样备用。 5.程序原则:采样、送检、留样和出具报告必须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各阶段都要有完整的手续,责任分明。,五、样本种类和数量 粪便:2ml(g) 呕吐物或洗胃液:50-100 ml(g) 食品:200-500 ml(g) 涂抹样本:炊具、容器等 血液:3-5 ml 尿液:不少于50 ml 其它样本:接触食品人员和厨师的肛 拭和手拭等。,六、采样及送检注意事项 1.各种样本的采集,要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污染,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2.采集肛拭人数,中毒事件规模较小,患者人数10人以下的,全部采样;中毒事件规模较大,患者人数较多,至少应对30%-50%临床症状典型的患者进行采集。 3.采集样本后,最好立即送检,如条件不许可时,最好也不超过4小时。,4.气温较高的季节,样本应注意冷藏。 5.送检样本必须有牢固的标签,标明编号、采样日期等,并严密封闭包装。 6.应附详细送检单,填明样本的名称、来源、件数、重量、采样时间、送检时间、检验项目、受理编号、送样人等。并向检验人员说明中毒表现。 7.采样记录确保被采样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