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干预和矫治方法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28260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10.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干预和矫治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青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干预和矫治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青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干预和矫治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青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干预和矫治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青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干预和矫治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干预和矫治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干预和矫治方法(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 干预和矫治方法,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卞 茜,专业方向: 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的公共卫生预防和控制 学习经历: 1989-1994年 上海医科大学 医学学士 1996-1999年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医学硕士 2000-2003年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医学博士 工作经历: 1994-2000年 临床精神医学 住院医师 2000-2005年 临床精神医学 主治医师 2005- 预防精神医学 副主任医师 职务: 2008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2010年- 上海市CDC精神卫生分中心防治科副科长,青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健 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

2、,+,+,4、人际关系融洽 5、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6、能客观评价自己和周围环境,我们的孩子怎么了?,一名15岁的男生总是抱怨身体觉得不舒服,乏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拒绝上学,父母发现其整天懒言少动、无精打采,医生检查未发现任何生理指标异常。不久,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并开始加入许多俱乐部、各种课外活动,喝酒。突然他连续三个晚上每晚只睡三个小时,爬起来做俯卧撑、听音乐。还花几个小时打电话约女同学出去。 问题:这个男生成为逆反青少年了吗?,一名14岁的初中二年级女生,学习成绩优异,突然抱怨学校里不安全,称男生都用奚落的眼神看她,在背后对她作负性评价,她上课时注意到坐在前排的男生都在观察她并进入她的视

3、野余光,无法集中注意力上课,拒绝上学。 问题:这个女生是早恋了吗?,校园暴力 青少年自杀 清华学生用硫酸泼熊 马加爵杀害同学案件,一个人自杀后,他身边的68位密切接触者会有长期、严重的心理创伤。,WHO报告(2001年),10-20%儿童青少年患有一种或多种心理疾患: 2020年,全球儿童青少年心理疾患将增长50%,是5个最主要的致病、致残和致死原因之一。,中国六类重要的疾病占所有疾病全部负担的比例按DALY(伤残调整生命年)的损失计算,对1990年的估计 对2020年的推测 总人口 男 女 总人口 男 女 疾病/伤害 % (排序) % (排序) % (排序) % (排序) % (排序) %

4、(排序) 神经精神疾病和自杀 18.0 (1) 15.6 (2) 20.7 (1) 25.0 (1) 15.0 (4) 26.8 (1) 意外伤害 12.9 (2) 15.7 (1) 9.9 (4) 11.0 (5) 11.6 (5) 10.2 (5) 心血管疾病 11.0 (3) 11.2 (3) 10.7 (2) 16.3 (4) 19.1 (2) 12.6 (4) 呼吸系统疾病 10.7 (4) 11.1 (4) 10.2 (3) 16.3 (3) 16.2 (3) 16.5 (2) 恶性肿瘤 8.7 (5) 10.4 (5) 6.8 (6) 18.7 (2) 22.7 (1) 13.3

5、 (3) 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病 7.5 (6) 7.7 (6) 7.2 (5) 1.4(11) 1.3(11) 1.5(11) 摘自全球疾病负担, W.H.O., 1996. 本表未包括13类次要的疾病.,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17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情绪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困扰; 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总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小学生:5 中学生:10% 高中生:19% 自杀是15-34岁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每年200万自杀未遂者中2/3位于15-34岁,且几乎未接受过心理评估或治疗。 殷大奎(原卫生部副部长)在全国第三次精神卫生工作会议上的报告(2002),

6、精神心理疾患: 发病率高、识别率低、治疗率低、 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社会负担重 精神心理疾患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 江泽民同志致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伦特兰博士的信 (2001年3月8日),从公共卫生角度预防干预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中国的儿童心理卫生服务,每万人精神科床位(2000年),心理卫生服务资源匮乏,专业人员奇缺;,中国和全球精神卫生主要资源的比较,卫生总费用比较,中国的儿童心理卫生服务 心理健康教育不够,社会对心理疾患认识不足; 中国普通人群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2002.12-2003.2)显示: 精神病和神经病混为一谈(63.3%) ; 不知道哪里有精

7、神卫生机构(46.5%) ; 五种心理疾患的名称全部听说过的人(15.9%)。 医务人员:全国地市级以上综合医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足20%; 患者:90%左右的抑郁症患者没有意识到自己可能患有心理疾患及时就医; 抑郁症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 心理健康服务未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儿童青少年心理疾患的病因机制,在心理疾患发生发展过程中生物的、社会的、心理的因素相互作用,影响儿童青少年精神发育的因素,生物学因素 遗传因素 脑损伤 社会学因素 家庭因素 学校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生态系统理论,Bronfenbrenner,公共卫生预防干预的重点,改变人群的行为 改变环境因素 重

8、点是环境,而不是个体,公共卫生的预防干预思路,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2001b, p. ix,一 级 预 防,三 级 预 防,二 级 预 防,心理疾患的三级预防策略,普遍性预防:普通人群; 选择性预防: 危险人群:有确切证据提示发生精神障碍的概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的个体和人群; 针对性预防: 高危人群:可检测到某些心理疾患的先兆症状和体症的,但在当时尚未达到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人群;,心理疾患的一级预防,一级干预目标 儿童青少年,普通人群 一般性干预,危险人群 选择性干预,高危人群 针对性干预,灾后人群 应激相关人群 辍学人群

9、被监管人群 心理疾患患者后代,0-18岁儿童青少年,存在抑郁情绪、焦虑情绪与物质滥用行为问题,但尚未达到抑郁症、焦虑症与物质依赖诊断的人群,儿童青少年心理疾患的预防策略,通过降低心理疾患发生的各种非特异性风险因素、增强保护因素,来降低心理疾患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心理疾患的主要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WHO(2001)精神卫生:新的希望,新的理解: 原则:通过整合性的公共卫生的方法来提供精神卫生服务,整合公共卫生资源 完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个体心身健康,综合性医院 心理咨询门诊、医生 早期识别心身症状患者 药物、心理干预 研究,社会心理咨询机构 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精神卫生中心专业机构 药物治

10、疗(指南)、心理治疗 社区工作指导 对专业人员培训 研究、政策支持,教育 对专业人员的培训 教育心理学干预 干预研究,社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心理健康指导站点 心理健康教育/促进 心理筛查 心理档案建立,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 当代儿童精神卫生服务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对心理疾患的临床诊治 精神卫生的促进和维护 精神卫生专业机构 社区、学校防治 儿童青少年心理疾患患者 儿童青少年全人群 保证儿童青少年全人群心理健康的有效策略: 开展全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 建立学校、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网络,学校在儿童青少年心理疾患预防的作用 教师、父母:1)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守门人的对学生心理疾患的识

11、别率; 2)理顺转诊途径,对早发心理疾患患者及时就诊。 学生:1)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普通学生心理自我保健的意识; 2)定期筛选,对危险学生和高危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以学校为基础的一级预防,普遍性干预:所有在校学生和/或老师、家长 针对性干预:高危青少年(某些精神障碍亚临床症状、但不符合疾病诊断) 选择性干预:暴露于公认的疾病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很有可能发生心理疾病的青少年,不同类型相结合的综合性的干预效果更好,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重大精神疾病与行为障碍的识别技术与干预措施研究(课题编号:2007BAI17B03)子课题: 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医-教” 综合预警干预模式研究 (20

12、09-2012),聚焦:暴力攻击行为、自杀行为、情绪障碍 对象:3000例中学生(初中、高中)、3000例大学生 地点:上南东校、三林北校、三林中学、杨思中学、上海交大,华东师范大学 张麒教授,上海戏剧学院 彭勇文教授,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韩海玲教授,工作团队,自主研发了一套普遍性和针对性干预的心理辅导课程和宣教资料,对全体父母和学校教职员工的专家讲座,高危学生针对性干预团体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和父母的宣教手册,对学校教职员工的宣教刊物,青少年自杀的分级、预警、综合干预的技术流程和模式,针对性干预效果总结,干预内容及预期结果,四所初高中建立了“青少年健康行为研究培训基地”,形成“医-教”联合的

13、公共卫生工作机制;,精神卫生医务队伍,心理志愿者队伍,青少年学校心理卫生服务团队,课题组工作及课题组优秀老师受到媒体报道,从临床精神医学和临床心理学角度 矫治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基础理论和案例分享,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特点 家庭生命周期 心理行为问题的分类 心理行为问题发展的影响因素 学校心理咨询个案的心理学理解思路和干预方法,青春期的基本变化,生物性过渡 认知的过渡 社会性过渡,青春期的心理社会发展,同一性 自主性 亲密性 性 成就,家庭生命周期,摘自Carter和McGoldrick(1989),家庭生活周期中的满意度和压力,DSM-IV和ICD多轴诊断系统,共患病现象,心理行为问题与精神心理

14、疾患的关系 1、心理行为问题的维度模型 Achenbach的内指行为问题和外指行为问题 用维度的概念有助于提供诊断评估的方向 2、心理行为问题的类别模型 许多心理行为问题达不到明确诊断或分类 3、心理行为问题的人际交互作用模型 单纯问题家庭与多重问题家庭 简单传统的家庭结构与复杂多样性的家庭结构 适应良好的家庭与僵化、混乱的家庭 情感交融、关系密切的家庭与情感疏远、关系冷淡的家庭 处于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家庭 发生了暴力或虐待(如体罚、性虐待和情感虐待)的家庭 成员患有躯体疾病的家庭,心理行为问题发展的影响因素,易感因素:儿童具有产生心理问题和障碍的倾向 促发因素:引发心理障碍,或者使心理问

15、题显著恶化; 维持因素:心理障碍产生后,使心理问题得以持续存在的因素; 保护因素:阻止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对求助者的预后及其对治疗作出积极反应都有意义; 个人亚因素:儿童的生物和心理特征 环境亚因素:指儿童的心理社会环境特征,包括家庭、学校、同伴群体以及参与治疗的机构。,经典精神分析对个案的理解,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口唇期 0-1岁 共生阶段,满足需要,基本信任感 肛门期 1-3岁 分化成独立个体和依赖的冲突 性器期 3-6岁 认同、妥协、分享情感 潜伏期 6-11岁 转向外界(学业、游戏、体育等) 生殖期 12岁以后 理想化-去理想化,重新整合,后精神分析对个案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玛格丽特.马勒的观点:0-3岁 1、自闭期: 2、共生阶段: 3、分离-个体化阶段: 分化、实践、和解、原欲客体恒定亚阶段 与之相对应的青春期分离-个体化阶段的表现:,“爸爸妈妈,不要去新疆,我害怕!” 不能去学校的14岁男孩 害怕上学的市重点高三推优生,关系是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