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课件李书勤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28021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5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课件李书勤1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课件李书勤1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课件李书勤1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课件李书勤1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课件李书勤1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课件李书勤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课件李书勤1(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 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指定培训单位,主讲人:李书勤,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中等学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意义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 中等学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意义,一、中等学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现阶段中等学校教育中的现象和问题 不能把中等学校教育学等同于学科教育学,二、中等学校教育学的作用与意义,(一)帮助教育者正确把握中等教育规律 (二)帮助教师改进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四)推进学科教育学的发展,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出现了丰

2、富的教育学思想。,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产生于17世纪。 教育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三、教育学的体系化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教育学从各门学科吸取有关的研究成果,并利用社会学的方法(实证)研究教育问题,使教育学摆脱传统的演绎思维方式。,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 新技术革命兴起 各国把发展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 “三论”为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与方法,使教育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深化。,练习题,判断: 1.中等学校教育学可以等同于学科教育学。 2.中等教育是指整个中等学校教育,包括普通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 3.捷克教育家昆体良写出了大教

3、学论这部著作。,判断: 4.柏拉图的代表作是理想国。 5.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的观点。,辨析:,1.教育学诞生的标志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简述,1.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学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2.赫尔巴特的主要教育主张有哪些? 3.杜威的教育观点有哪些? 4.中等学校教育学的作用与意义。,论述:,1.试述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2. 试论中等教育学的作用与意义。 3.试分析教育学为什么形成于17世纪?,第二章 教 育,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教育”一词的最早应用: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孟子尽心上 广义的教育 狭义的教育: 主要指学校

4、教育,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一、教育是人类的社会活动,1. 生物起源论 2. 心理起源论 3. 社会实践起源论 4. 劳动起源论,二、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一)教育活动具有目的性 (二)教育活动具有实践性 (三)教育活动具有双边性 (四)教育活动的三要素 (五)教育的多功能性,三、学校教育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夏朝:庠、序、校 商朝:学、瞽宗、辟雍、泮宫,四、中等教育的特点,(一)我国中等教育的现状 (二)中等教育的特点 1. 基础性 2. 全面性 3. 义务性 ,4.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综合性 专业性 灵活性 与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要素,一、教育者 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

5、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二、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不同范畴下的主体,互为主体、互为存在条件。,三、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的影响物。 教育的内容主要为体、智、德、美、劳几个方面。,四、教育手段,教育手段是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 既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和学的方式和方法。 也包括进行教育活动时所运用的一切物质条件。,第三

6、节 教育的历史形态,一、原始的教育形态 (一)教育与劳动相结合 (二)教育内容的贫乏性 (三)教育的平等性 (四)教育方法的单调,二、古代的教育形态,(一)学校的产生和发展 (二)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教育自身成为独立活动领域。,三、现代教育形态,(一)教育与生产劳动日益结合 (二)教育逐渐普及,教育的对象不断扩大。 (三)学校教育的科学化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练习题,判断: 1.心理起源论是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 2.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3.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主导与被动的关系。,判断:,4.教育内容脱离生产劳动,脱离实际,是中外古代教育的共同特

7、征。,辨析,1.教育作为人类共有的现象,不带有任何阶级性。 2.受教育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简述:,1.怎样理解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 2.简述我国中等教育的现状?,论述:,1.为什么必须巩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3.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怎样? 4.现代教育有哪些新的特点?,第三章 中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 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作用,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一)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二)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水平和阶段。 (三)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四)遗传

8、素质具有可塑性。,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一)环境是人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不能起决定作用,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一)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二)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计划性 (三)具有严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教育有效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1.教育应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反映社会发展的需要。 2.教育活动要符合个人发展需要 3.教育要与环境影响取得协调 4.教育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发展中的作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真正动力 教育者如何激发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一)应根据客观环境不断向受教育者提出新的要求,以引起受教育者的需

9、求。 (二)教育者所提的要求要适合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水平。,第二节 人生阶段的划分及其教育学意义,一、人生阶段的划分 (一)划分人生阶段的标准是多样的 (二)应把人生阶段的划分问题扩展到生命的全过程 (三)人生的分期,乳儿期(出生1岁) 婴儿期(1 3岁) 幼儿期(3 6、7岁) 童年期(6、7 11、12岁) 少年期(11、12 14、15岁) 青年初期(14、15 17、18岁) 青年后期(17、18 25、30岁) 成年期(25、30 55、60岁) 老年期(55、60 死亡),二、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规律,(一)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

10、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三)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三、中等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一)少年期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 11、1214、15岁,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 1. 少年期学生生理发展特征与教育 2. 少年期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二)青年初期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15、1617、18岁 个体在生理、心理接近成熟,准备走向独立生活。 1.青年初期学生生理发展特征与教育 2.青年初期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练习题,判断: 1.行为主义一书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洛克的著作。 2.一般

11、来说,女孩比男孩成熟起始年龄早2-3年。 3.理想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是少年期。,判断:,4.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价值与功能主要是通过受教育者的发展来实现的。 5.青春初期是个体在心理、生理上接近成熟的时期,也是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辨析,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真正动力,因此,我们应该重点加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展。,辨析,2、少年期性成熟是至关重要的变化,它会影响少年的体态和心理的变化,所以教师和父母应该让他们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辨析,3、青年初期学生富有理想,向往未来,他们的理想已经能够和现实

12、生活联系起来,因此不必借助教育者的帮助,他们就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的世界观。,简述:,1、简述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该如何激发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论述:,1、为什么遗传决定论是错误的? 2、为什么说教育在学生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3、如何科学地认识人生阶段的划分? 4、试述中等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第四章 中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各子系统的关系,一、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一)人口对教育的影响 1. 人口影响教育发展目标及战略 2. 人口影响教育结构 3. 人口影响教育规模和经费投入,(二)教育对人口的影响,1. 教育影响人口的自然变

13、动 2. 教育影响人口的社会变动,二、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关系,(一)社会物质生产对教育的影响 1. 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教育提供基本条件 2.社会物质生产制约着教育的发展,(二)教育对社会物质生产的影响,1.教育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 (1)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为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奠定基础。 (2)教育生产劳动能力,为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提供支持。 2.教育加快了科学技术的生产、转化、传播和更新,促进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一)政治对教育的影响 1. 政治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支配权 2. 政治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3. 政治决定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

14、(二)教育对政治的影响,1. 教育传播一定的政治意识形态,实现青年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 教育选择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为社会政治服务。 3. 教育广泛传播政治观点,推进社会政治现代化的进程。,四、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一)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 社会的文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 2. 社会的文化水平制约着教育的水平 3. 社会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制约,(二)教育对文化的影响,1.教育具有文化传递功能 2.教育具有文化选择功能 3.教育具有文化创新功能,第二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一、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二、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三、教育与社会诸因素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第三节 中等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

15、建设,一、中等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1.中等教育在教育结构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中等教育是中等熟练水平劳动力的主要提供者和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二、当前我国中等教育改革,(一)建立合理教育财政机制,促进中等教育发展 (二)中等教育侧重点应转向农村地区 (三)优化中等教育结构,保证可持续发展,练习题,判断: 1、人口对教育系统最直接的制约,体现在教育要受学龄人口数量的影响。 2、教育生产劳动能力,为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提供支持。,判断:,3、科学技术是一种潜在的、可能的生产力。 4、“政治社会化”过程是指通过教育培养青年一代具有某种政治意识的过程。,判断:,5、教育与社会的政治

16、、经济、文化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教育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6、教育影响人口的自然变动和社会变动。,辨析:,1、国际上通常采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来衡量一个国家的人口质量。 2、教育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辨析:,3、教育具有强大的政治功能,因此,要坚持“教育救国”。 4、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5、中等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一个开放程度非常强、最复杂的部分。,简述:,1、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简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3、简述教育与人口的关系,论述:,1、试述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 2、试述教育与社会诸因素发展的不平衡性。 3、中等教育在我国的地位。 4、试述我国的中等教育改革 。,to be continue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