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课件第一章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27937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221 大小:57.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课件第一章_第1页
第1页 / 共221页
马原课件第一章_第2页
第2页 / 共221页
马原课件第一章_第3页
第3页 / 共221页
马原课件第一章_第4页
第4页 / 共221页
马原课件第一章_第5页
第5页 / 共2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原课件第一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课件第一章(2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 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着重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事物矛盾运动规律的观点,逐步形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21),教学要点,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关键词,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第一节 世界的 物质性,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

2、的学说和理论体系。,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一)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 1、世界观与哲学,2、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即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何者第二性(哲学的最高问题) 不同回答产生: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第一方面:,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或表现。,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精神第一性;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第二方面:,思维能否反映存在,世界是否可以认识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不同回答产生: 可知

3、论 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凡以知,物之理也,可以知,人之性也。,荀子,不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2)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其一,这个问题是以探求世界的本质为己任的任何哲学家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如何回答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或根本标准。 其二,这个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 其三,这个问题也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基本问题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辩证法: 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

4、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两个对子”的关系,(二)物质,1、物质观的历史发展 唯物主义世界观对“物质”这个世界本原的理解和说明经历了古代朴素、近代形而上学及现代辩证三个阶段,(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基本观点: 把一种或几种有形物体(水、火、气、五行等)视为世界的本原。,如:西方最早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原子”是万物的始基,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与虚空是万物的本原,除了永恒的原子和虚空之外,世界万物没有其他的本原。原子是一种最小的、不可见的、不能再分的物质微粒。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也是实在的存在。原子

5、在虚空中急剧而零乱地作直线运动。由于原子的大小、形状、次序和位置不同,原子彼此的碰撞结合成世界万物。,中国古代“五行”说,“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 。,“五行”说,火,土,水,金,木,可贵之处:对客观世界穷根究底,试图说明世界的物质性,在本质上是正确的。 缺陷:猜测性,直观性,(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原子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各种元素的原子既不能分割,也不能相互转化,原子有质量不变、不可入性、不可分等属性。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由原

6、子构成的,原子的特性就是物质的特性。,原子,可贵之处:以自然科学为依据解释世界的物质性是对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坚持和发展,缺陷: 缺乏辩证思维,不理解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错把对物质层次的认识当作对物质最终层次的认识 不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割裂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因而抵挡不住唯心主义的 攻击,怎样科学理解哲学物质范畴?,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个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稿P6)物质作为哲学范畴是一个抽象概念,是一切事物共性的概括,是可以感知的具体实物的总和。,(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不依赖于人

7、的意识 能被人的意识反映,2、马克思主义物质范畴理论的意义,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 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 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 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3(2)P7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 统一。,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并把它包括到对物质概念的理解之中,从而把客观性原则贯彻到了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1)意识的产生 第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发展阶段:无机物的反应特征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 第

8、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 (2)意识的本质 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第二,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形式主观,内容客观) 错误观点:庸俗唯物主义意识观(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3、意识观,(三)物质的存在形式,在科学地阐明了哲学物质范畴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阐明了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1)运动的含义,(2)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万物皆动 无物常住,所有的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载体,物质

9、是运动的主体,慧能,既非旗动,亦非风动,仁者心动。,旗动!,风动!,唯心主义运动观 有无物质的运动,形而上学不变论 有不运动的物质,董仲舒,道之大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形而上学不变论 有不运动的物质,牛顿,动者恒动,静者恒静。外力,只有外力才是改变事物运动状态的唯一原因。,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高级运动源于并包含低级运动,但不能把高级运动简单地归结为低级运动。 在一定条件下各运动形式可以相互转化。,高级,低级,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2、运动的特殊状态:相对静止,(1)含义:指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的稳定和平衡状态。 其基本内容: 第一,相对于一

10、定的空间位置 第二,相对于事物自身的“质”,(2)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相对静止是认识不同事物的前提; 相对静止是测量和计算运动的尺度; 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绝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是相对的,(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及割裂两者关系的错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一个极端: 认为静止就是绝对地不动,把相对静止绝对化,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 另一个极端: 强调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和不可知论,形而上学: 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飞矢不动,“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3、时间和空间: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1

11、)时间空间的含义及特点 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特点:一维性 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 特点:三维性,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空。如基本粒子的直径、寿命 另一方面:时空离不开物质运动。 如距离的测定、时间的确定,(2)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3)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表现: 时间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而具体特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时间的一维持续性是无限的、绝对的,三维广延性是无限的、绝对的;而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相对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是对现存物质世界存在形式及其基本特征的揭示。不仅如此,马克

12、思主义把这一研究同人类社会联系起来,在实践的基础上阐明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实现了自然、社会、人类的统一。,(四)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 区分和统 一的基础,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首先,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 和人类社会的区分,自然界,自然界是人生活于其中的客观世界,其中一部分是人类活动未触及的自在自然,另一部分是打上人类活动印记的人化自然。,人类社会,指人们在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相互交往、共同生活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有机系统。(从根本上说是人的对象世界26),人类社会的突出特点,人类世界具有“人为性”。,人类社会的突出特

13、点,人类世界具有“为人性”。,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自然界是无主体的纯粹客观过程,而社会则是由人的活动造成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自然界是无意识的纯粹自发过程,而社会则是由人们的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自然过程遵循单纯的客观因果性规律,而社会运动则是客观规律性和主体目的性的统一。,其次,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人类世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A、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 B、人类社会对自然界具有能动作用 人类世界形成之后,又反过来制约天然自然,不断改变自在世界的界限,并使人的本质力量进入到自然存在之中。自然与社会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14、成为社会的自然和自然的社会 。 (要善待自然p27),(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稿P15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 P27)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建设生态文明28,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1、下例现象中属于物质现象的是:,(1)镜中花水中月 (2)阶级斗争 (3)引力场 (4)未实施的城市规划 (5)梦中树,(1、2、3),下列诗句中体现了哪一辩证唯物主义原理?,风定花犹落 鸟鸣山更幽,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我们想问题办

15、事情的出发点是:,(1)正确的原则 (2)人们的主观愿望 (3)领导者的意图 (4)客观存在的事实,(4),判断下面两个命题是否正确,并予以解释: 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2、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物质决定意识 1、意识的产生 第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发展阶段:无机物的反应特征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 第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2)意识的本质 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第二,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形式主 观,内容客观),(二)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1、意识能动作用的含义 意识的能动作用又称为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主

16、观能动性,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29) “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二者都是人类特有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特点。” 毛泽东,2、意识能动作用的具体表现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 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怎样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