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的生物化学(中职护理《生物化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27166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X 页数:37 大小:99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脏的生物化学(中职护理《生物化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肝脏的生物化学(中职护理《生物化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肝脏的生物化学(中职护理《生物化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肝脏的生物化学(中职护理《生物化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肝脏的生物化学(中职护理《生物化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肝脏的生物化学(中职护理《生物化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脏的生物化学(中职护理《生物化学》)(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肝脏的生物化学,主 要 内 容,概 述,“加工厂”,肝脏的组织结构特点,(1)具有双重血液供应:肝动脉和门静脉; (2)肝内有丰富肝血窦; (3)具有两条输出道路:肝静脉和胆道系统; (4)肝细胞内含有丰富细胞器。,肝脏的化学组成特点,蛋白质含量高: 1.丰富的结构蛋白; 2.丰富完备的酶体系。,第一节 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物质代谢,一,肝脏在糖代谢中的作用,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进食血糖,糖原合成 转变为脂肪,血糖,饥饿血糖,糖原分解 糖异生,血糖,二,肝脏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1、胆汁酸盐:乳化脂类,帮助消化 2、生成酮体:第二能源 3、脂肪酸分解、合成、改造 4、胆固醇代谢

2、5、合成磷脂:将脂肪以脂蛋白(VLDL)形式运出肝,防止脂肪肝,作用: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合成、分解与运输均具有重要作用。,三,肝脏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1.合成蛋白质,2.氨基酸分解代谢,3.合成尿素,合成自身固有蛋白质、白蛋白(A)、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正常人:血清总蛋白: 55-75 g/L 清(白)蛋白(A):35-55 g/L 球蛋白(G): 20-30 g/L A/G比值:1.5-2.5 肝病变:清蛋白合成 A/G比值倒置: A/G 1,转氨酶活性:高 ALT:丙氨酸转氨酶,氨(有毒)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 肝受损:尿素合成血氨肝昏迷(肝性脑病),四,肝脏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促进

3、脂溶性维生素(VitA、D、E、K)的吸收 维生素的储存 是Vit A、E、K和B12的主要储存场所。 夜盲症(缺乏VitA)动物肝脏 维生素的转化 Vit D3 25-(OH)-Vit D3,五,肝脏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激素的灭活:激素在发挥其调节作用后,在体内分解、转化,降低或失去其生物活性的过程。肝脏是激素灭活的主要器官。 氢化可的松、雌激素、醛固醇、肾上腺素,肝脏受损:灭活能力 钠与水潴留:醛固酮 蜘蛛痣或肝掌:雌激素,肝 掌,肝掌:是指有些肝炎病人手掌边缘常常会出现许多红色的斑点,或红白相间毫无规律的斑块,有时候不仅手掌有,而且脚底也有。 如果对这种斑点或斑块加压,可以使压迫区的这些

4、点和块消失,变得苍白。,局部小动脉扩张,蜘 蛛 痣,蜘蛛痣: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病人中经常发现在脸部、颈部、手部有一种形态很象蜘蛛网样的病,痣的中心是一个小红点,周围放射出许多细小的红丝,整个直径约022厘米。 如果用细的尖硬物去压迫痣的中心,可以使整个蜘蛛痣全部消失,局部小动脉扩张,第二节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生物转化的概念,生物转化的对象非营养性物质,生物转化时指体内一些非营养性物质经过化学反应,使其水溶性增加,利于随尿液或胆汁排出体外的过程。肝脏是生物转化作用的主要器官。,内源性,外源性,体内物质代谢产生的代谢产物:氨、胆红素 体内生成的活性物质:激素、神经递质,食品添加剂、药物、环境污

5、染物、致癌物和毒物,二,生物转化的类型,(一)第一相反应,1,氧化反应最常见,部位:微粒体 过程:直接激活分子氧,使其中的一个氧分子加到作用物上。 最常见反应:羟化反应,(1)加单氧酶系,(2)单胺氧化酶系,(3)脱氢酶系,部位:线粒体 过程:催化胺类氧化脱氨基生成相应的醛,部位:胞液中 过程:醇脱氢酶催化醇类氧化成醛;醛脱氢酶催化醛类生成酸。,“红脸蛋”真的能喝酒吗?,酒精在体内代谢依赖肝醇脱氢酶和醛脱氢酶 脸红是因为乙醛让毛细血管扩张的结果 建议: 酒多时喝点甜食或蛋白类食物解酒毒,这些食品能增加血糖浓度,缓解酒精对人体的损害。蜂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果糖,可促进酒精的分解与吸收,减轻头痛症状

6、。酒后及时喝果汁或糖水,也可对肝脏起到保护作用。 记住:尽量不喝茶水。,(一)第一相反应,2,还原反应,硝基还原酶类 食品防腐剂、工业试剂等 偶氮还原酶类 食品色素、化妆品、纺织与印刷工业等,3,水解反应,多种水解酶类 酯酶、酰胺酶、糖苷酶等,(二)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生物转化可对体内的大部分非营养物质进行代谢转化,使其生物学活性降低或丧失(灭活),或使有毒物质的毒性减低或消除(解毒)。 通过生物转化作用可使这些非营养物质的水溶性和极性增加,从而易于从胆汁或尿液中排出。,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解毒作用,三,生物转化的意义,四,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第三节 胆色素代谢与黄疸,胆色素代谢,胆色素: 是体内

7、铁卟啉化合物在体内分解代谢的产物,包括胆绿素、胆红素、胆素原和胆素。,胆色素的来源: 体内的铁卟啉化合物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过氧化氢酶及过氧化物酶。,约80来自衰老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分解。,胆色素代谢,(一)胆红素的生成,衰老红细胞,血红蛋白,珠蛋白,血红素,胆绿素,胆红素,氨基酸,血红素加单氧酶,CO 、Fe,胆绿素还原酶,游离胆红素:亲脂疏水,能进入脑组织产生核黄疸,对大脑具有毒性作用,(二)胆红素在血液中的运输,胆红素,血浆清蛋白,胆红素-清蛋白复合物 (未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 增加胆红素在血浆中的溶解度便于运输,限制胆红素自由通过生物膜产生毒性作用,但不能通过肾小球虑过

8、。,(三)胆红素在肝脏中的代谢,胆红素,胆红素-清蛋白复合物 (未结合胆红素),胆红素,清蛋白,Y(Z)载体蛋白,胆红素Y(Z)-蛋白,胆红素葡萄糖醛酸 (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胆汁,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血液,肝脏,肠道,内质网,(三)胆红素在肝脏中的代谢,部位:肝脏滑面内网质 反应:结合反应(主要结合物为UDP葡萄糖醛酸,UDPGA) 酶: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产物:主要为葡萄糖醛酸胆红素,另有少量单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硫酸胆红素,统称为结合胆红素(无毒),(四)胆红素在肠道中的转变及肠肝循环,结合胆红素,胆素原,(中胆素原,粪胆素原,尿胆素原),粪胆素,胆素原,胆素原,尿胆素,葡萄糖醛酸,肠

9、菌,肠道,重吸收,肝脏,体循环,肾脏,肠道,肠肝循环,尿三胆: 尿胆素原、尿胆素、尿胆红素,血清胆红素与黄疸,(一)血清胆红素,正常血清胆红素浓度 17.1mol/l (1.0mg/dl) 4/5为未结合胆红素,其余1/5为结合胆红素,两种胆红素的比较,(二)黄疸的概念,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胆红素代谢发生障碍,使血中胆红素升高,过多的胆红素扩散入组织,引起皮肤、巩膜、粘膜等黄染的现象。,显性黄疸,隐性黄疸,血清胆红素34.2umol/L,肉眼可观察到组织黄染,17.1umol/L 血清胆红素34.2umol/L,肉眼观察不到组织黄染,(三)黄疸的分类,1.溶血性黄疸,原因: 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

10、大量破坏,胆红素生成过多,超出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 特征: a、血中未结合胆红素 (+) b、粪、尿胆素原,胆素 c、尿胆红素(-),2.阻塞性黄疸,原因: 胆道阻塞,使胆小管或毛细胆管压力增高而破裂,胆汁中胆红素反流入血而引起的黄疸。 特征: a、血中结合胆红素 (返流) b、尿中直接胆红素 (+) c、粪:颜色浅,或陶土色 胆素原,胆素(-),3.肝细胞性黄疸,原因: 肝功能受损,肝细胞对胆红素代谢障碍 胆红素的结合能力血中未结合胆红素 病变区压迫毛细血管结合胆红素返流入血 特征: a、血中直接、间接胆红素均,双相(+) b、尿:直接胆红素(+) c、粪:颜色变浅(直接胆红素应少了),各种黄疸时血、尿、粪中某些指标的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