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土地资源管理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26871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6.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绪论土地资源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绪论土地资源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绪论土地资源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绪论土地资源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绪论土地资源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绪论土地资源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绪论土地资源管理(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管理学,主讲:王寒梅,目录,1、绪论 2、土地管理原理 3、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 4、地籍管理 5、土地权属管理 6、土地利用管理 7、城市土地市场管理 8、土地信息管理,第一章 绪论,土地的基本概念 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土地管理的基本概念 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一节 土地的基本概念,一、土地的涵义 二、土地资源与土地资产 三、土地的功能 四、土地在社会物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土地的基本特性,一、土地的涵义,1、土地:是大气对流层的下部至地壳一定深度的立体空间内有关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形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他包括地貌、岩石、水文、土壤和生物等组成要素。,2、土壤:是生

2、物、气候、地形、母岩(母质)、时间和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独立的历史自然综合体;是地球表面具有肥力特性的、生长植物并产生收获的疏松层。,土壤以不连续的状态存在于地球表面,可以称为土壤圈。土壤圈处于大气圈和岩石圈的过渡地带。,3、土地资源:是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1)绝对数量大,相对数量小(如人均占有量小等);(2)土地类型多,土地利用差异明显;(3)山区多于平原,耕地、林地占的比重小;(4)后备土地资源少,特别是耕地的后备资源不足; (5)水土资源分布不均衡。 4、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二. 土地的功能(作

3、用),承载 养育 仓储 储蓄和增值 提供景观,三. 土地的特性,土地的自然特性,土地的经济特性,是土地自然属性的反映,是土地固有的,与人类对土地的利用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是人类在利用土地的过程中产生的特性,与人类的活动有着必然的联系,(一)土地的自然特性,土地的空间位置是固定的,不能移动,具体表 现为三 个方面,(1)每一块地的绝对位置(经纬度地理位置)是固定的; (2)由于地块不能移动,地块之间相对位置也是固定的; (3)每一块地的自然环境及其物质组成是固定的。,2.土地面积(土地数量)的有限性,体现在三 个方面,1.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的总面积受地球表面积的限制(其正射面积固定); (2

4、) 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利用的地上地下空间是有限的; (3)土地的不能替代性也突出了土地面积的有限状况。,3 .土地质量的差异性 依据:土地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不同地块土地之间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不可能完全相同。 土地地块之间的质量普遍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性会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扩大或减小),但一般不会完全消失。,地球表面只有大约11%的土壤资源适宜农业生产,全球大约有20亿hm2的土壤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4、维护得当可以长期利用 土地是“活”的,“有生命的”,活在土生万物。 在利用土地的过程中注意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和用养结合,那么土地的某些特定

5、功能是可以长期稳定的;反之,土地的某些特定功能也会降低甚至消失。 因此,必须应用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理论去指导土地利用实践。 例如,中东的沙漠和我国新疆的部分戈壁,在古代曾是重要的农业产区,其经济文化也曾盛极一时。但是因为利用不当-。,2002年公布的“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6104 km2,占国土面积的 38.2%,土地的经济特性是指土地作为三大生产要素之一对生产力组织所表现出的特殊影响以及对生产关系所产生的特殊意义。,(二)土地的经济特性,(1)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等千差万别; (2)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与利用方向和途径密切相关; (3)人类土地需求的

6、复杂多样。,1.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依据:土地资源的总量是固定的;物以稀为贵。,结果,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竞争土地;土地的所有、占有、使用、经营等方面追逐垄断。,导致,解决 办法,土地管理,根据国家意志协调土地需求和土地供给之间的矛盾,2.土地利用的多向性和方向变更的困难性,如:地貌类型, 水源条件, 土地的区位等。,依据,土地一旦投入某些用途后,要改变其利用方向是非常困难的、甚至不可逆转。 例如:一些山区的林地被乱砍乱伐后;工业区;商业服务区;开发区等。 3.土地利用的分散性和差异性 原因: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利用必须因地制宜,因地而异。,4.土地利用后果的长久性和社会性 土地作为自然

7、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是互相制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能分割,不能移动。 每一块土地用途确定并使用后,土地利用的后果便逐渐显示出来。它既有对土地生态系统本身的影响,又有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5、土地报酬的递减性。,6、土地对投入成本的储存性。,第二节 土地、人口、环境 与可持续发展,一、土地与人口的辩证关系 二、人地比例关系的变化与环境问题 三、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一、土地与人口的辩证关系,土地供给分自然供给与经济供给 土地的自然供给,即自然所实际供给的各类土地数量,就某一区域或全世界来说,是固定不变的,是毫无弹性的。例如,地球的总面积是5.1亿平

8、方公里,该面积是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的。 在地表总面积中,仅有29是陆地,而陆地中又有一半,由于气候条件或地形条件恶劣,很难作为生产利用。,二、人地比例关系的变化 与环境问题,人口猛增,耕地锐减是造成粮食和环境两个问题的直接原因。 据有关资料,世界上每年有500万700万公顷耕地退化。热带雨林地区的森林面积每年以1540万公顷的速度遭到破坏,亚太地区每天有5000公顷森林资源遭到破坏,栖息在森林中的鸟类不断遭到灭种威胁。,三、人口、资源、环境 与可持续发展,“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1989年联合国环境署通过了环境署第1

9、5届理事会关于“可扭亏为盈持续发展”的声明,对“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界定:“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可见,可持续发展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永续;另一层是社会、经济发展赖以支撑的资源、环境的持久永续。,四、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从土地管理视角看,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二)实现土地、人口、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选择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土地、人口、环境、经济组合运作模式 1、要使经济增长与恶化环境的土地投入脱钩。 2、实行以预防为主的环境政策。 3、将土地资源利用的外部性内在化。 4、实行有控制的人口转

10、变。 5、消除贫困。,第三节 土地管理的基本概念,一、土地管理的涵义 二、土地管理学的产生(自学),土地管理是指国家为了维护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和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技术等手段,调整土地关系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控制土地利用的活动。 从土地管理的概念可知: (1)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国家,客体是土地和土地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人与人、人与地、地与地之间的关系。,1、土地管理的概念,土地,自然经济 综合体,利用土地,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规律的限制,受社会经济条件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人们占有土地,产生对土地管理的需求,目的,持续高 效利用,调整土地关系:指

11、在土地分配、再分配中对土地权属关系的调整,以及在土地开发、利用、改造、保护过程中对人和地行为关系的调整等。 (3)土地管理的目标: 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使三个效益有机结合,达到最合理地利用土地。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土地需求。,(2)土地管理的任务,贯彻、执行土地管理法,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 地位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 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土地关系和合理组织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 监督、控制)土地利用,土地管理的二重性: 自然属性-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属性) 社会属性-又具有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和社会关系的属性,(4)土地管理的手段,简言之:土地管理是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一项国家措施。,(5) 土地管理的原则,依法管理; 统一管理; 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建设和发展的用地需求 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第三节 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二、土地管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三、土地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