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中编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25536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5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纲要中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纲要中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纲要中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纲要中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纲要中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纲要中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纲要中编课件(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历史概述 与苦难悲壮的旧民主主义革命80年历史相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30年,却是一段让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30年。经过中国人民30年的浴血奋战,先后消灭了北洋军阀,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长期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实现了无数志士仁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第四讲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五四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中国革命的新面貌,观看开天劈地电影,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到作业本上:,1.在西方思潮大量涌入中国的五四时期,为什么只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花结果? 2.在数以百计的各种政党中,为什么

2、中国人民最后选择了共产党? 3.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的发展给我们留下了那些深刻的历史启示?,一、五四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五四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内容与性质 意义与反思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传播过程 传播原因 历史启示,一、五四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五四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内容与性质: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以资本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其性质是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运动。,意义与反思: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封建传统思想文化的猛烈冲击,形成了

3、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与思想解放运动,为西方的现代民主与科学等新思潮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怎样评价新文化运动对“西化”与传统的态度?(“西化”是不是现代化?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西化”?在现代化过程中还要不要保持历史与民族传统?怎样保持历史与民族传统?) 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需要“西化”,但不能“全盘西化”。传统文化有糟粕,但也有精华。而西方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对待古今中外的文化,都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简单的“全盘西化”。,五四运动 内容与性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意义与反思: 五四运动不仅迫使北洋政府拒签和约,更

4、重要的是涌现出了一批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先进知识分子,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推动了工人阶级走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干部准备。,怎样看待五四运动中“救亡压倒了启蒙”? 在评价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问题上,有人赞扬五四学生爱国运动而反对新文化运动(如蒋介石的之命运),有人则认为“五四运动对新文化运动来说,实在是一个挫折”(胡适语)。海内外也有人因为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密切关系而试图贬低五四运动。其中就提出了“救亡压倒了启蒙”的问题。 救亡与启蒙都是中国所必须的,而五四运动发生后确实是救亡压倒了启蒙。虽然中国很需要启蒙,但当时的中国更迫切需要的是救亡,因为启

5、蒙是发展问题,而救亡却是生存问题。在生存与发展问题上,发展理所当然要让位于生存。,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传播过程 (1)五四运动前的初步传播(18991918) 传教士留日学生资产阶级革命家(盲目性;批判性)。 (2)五四运动中的广泛传播(19181921) 涌现了一批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蔡和森等);成立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组织;创办了许多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刊物;翻译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传播原因 客观原因: 第一,工人阶级队伍的成长、壮大。 第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与各种新思潮的涌入。 第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打压。 主观原因: 第一,马克思主义

6、本身的革命性与科学性。 第二,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的迫切需要。 第三,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信念与广泛宣传。 历史启示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在开放、比较中被人们所认同和选择的。 第二,马克思主义是在批评、斗争中逐渐取得革命指导地位的。 第三,马克思主义是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1.中共创立的历史背景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 2.中共创立的过程、意义与特点(P98-102) 三、中国革命的新面貌 1.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 2.工人运动的发动 3.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1.中共创立的历史背景(必然还是偶然?)

7、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与官僚买办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历史呼唤着新型革命政党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工人阶级队伍的成长壮大;五四运动的爆发。现实提供了新型革命政党创立的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2.中共创立的过程、意义与特点 过程: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共二大的召开。 意义: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方向;速度;保障)。 历史特点: 积极方面:中共一创立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没有受到第二国际改良主义的错误影响;比较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应用于中

8、国革命的实践。 消极方面:理论准备不足;小资产阶级影响较深。,中国革命既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什么要由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 一般来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都是由资产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如英法美等)。但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却不能由资产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这是因为: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软弱性与妥协性,无法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获得胜利。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以先进的阶级为基础,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革命政党。只有这样的政党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三、中国革命的新面貌 1.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 党的革命纲领: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 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一)消除内乱,打到军阀,

9、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2.工人运动的发动 香港海员大罢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3.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第一次国共合作:共产国际的推动;中共与孙中山的转变;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国民革命: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的破裂: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四一 二政变、七一五政变。, 历史启示: 第一,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第二,在政党利益与国家利益问题上,政党利益应服从于国家利益,短期利益应让位于长远利益。 第三,在政党合作中,要学会团结、妥协、斗争。,第五讲

10、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中国革命发展道路选择的理论依据与历史背景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生死攸关”的遵义会议,一、中国革命发展道路选择的理论依据 与历史背景 1.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道路理论:最初,马克思、恩格斯极力主张无产阶级只有用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但在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相对平稳发展时期后,他们强调无产阶级要采取各种斗争手段,包括议会斗争等合法手段同资产阶级作斗争。具体采用什么方式要看当时的历史条件和阶级斗争形势。 因此,他们指出,无产阶级应当向各个资产阶级政府声明:“在我们有可能用和平方式的地方,我们将用和平方式反对你们,在必须用武

11、器的时候,则用武器。”,2.国际经验:苏联十月革命道路的胜利。 3.国内背景 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对外长期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没有民族独立;内部长期遭受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没有民主自由。 民主党派的救国方略:实业救国、科技救国、文化救国、教育救国等。这些主张无一例外都遭到了失败。,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1.“八七会议”与各地工农武装起义 “八七会议”: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选举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各地工农武装起义: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国共破裂后,中共在全国各地先后举行了大大小小一百多次武装起义,但大多数

12、起义都遭到了失败。,2.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过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初步形成抗日战争时期基本成熟解放战争时期进一步发展。 主要内容: (1)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与条件; (2)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共产党的领导、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 (3)首先占领农村,然后逐渐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3.中国革命新道路形成的意义: 从理论意义来说,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道路理论的重大发展;从实践意义来说,它反映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 4.理论思考: 中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

13、革命道路 第一,这是中国的国情(专制统治;发展不平衡)决定的。 第二,中国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是农民。 第三,中国革命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农民的土地问题。,三、“生死攸关”的遵义会议 1.“左”倾错误的危害 三次“左”倾错误:第一次是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第二次是以李立三(原名李隆郅)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第三次是以王明(原名陈绍禹)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左”倾错误的危害:使党、红军和革命根据地遭受了重大损失,尤其是第三次“左”倾错误几乎将中国革命推到了崩溃的边缘。, 中共为什么连续发生“左”倾错误? 客观原因:国民党对中共的残酷镇压;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

14、共产国际和苏共的影响。 主观原因:背离实事求是的原则,严重脱离中国的国情,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共产国际的指示。,2.遵义会议的召开 五次反围剿的不同结局: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的惨败。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主要是解决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在军事问题上,批判了博古、李德的单纯防御路线,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作战基本原则;在组织问题上,改组了党和红军的领导,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第一,在极端危难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第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标志着中共已从幼年走向成熟。,思

15、考题:,1.中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怎样认识中共历史上的“左”倾错误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危害? 3.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共和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阅读文献和参考资料,1.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1930年5月) 2.陈绍禹: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 (节选) (1931年2月)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31年11月7日) 4.毛泽东:论新阶段 (节选) (1938年12月) 5.中共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节选)(1945年4月20日),第六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日本侵华与国内时局的演变 二、中国的全民族抗战 三、抗

16、日战争的胜利,教学目的:,1.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其对抗战胜利的意义; 2.正确认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中国共产党实行人民战争路线,开辟敌后根据地的原因和意义; 3.通过学习中国人民在抗战过程中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明白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保证抗战的最后胜利,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感。,教学重、难点:,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重大意义; 2.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3.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进行持久抗战的依据,以及战略和战术原则; 4.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一、日本侵华与国内时局的演变 1、日本的图谋:侵略和独占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基本国策。 1927年6月27日,日本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召集所谓“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要,确立了把“中国本土及满蒙”纳入日本远东防御体系,首先将“满蒙”与中国本土分离,以“武力解决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