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婚姻由群婚制至一夫一妻制转变的生物学以及社会学上的意义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223388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婚姻由群婚制至一夫一妻制转变的生物学以及社会学上的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类婚姻由群婚制至一夫一妻制转变的生物学以及社会学上的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类婚姻由群婚制至一夫一妻制转变的生物学以及社会学上的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类婚姻由群婚制至一夫一妻制转变的生物学以及社会学上的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类婚姻由群婚制至一夫一妻制转变的生物学以及社会学上的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类婚姻由群婚制至一夫一妻制转变的生物学以及社会学上的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婚姻由群婚制至一夫一妻制转变的生物学以及社会学上的意义(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人类婚姻从群婚制向一夫一妻制转变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摘要】现在多数国家和民族采用的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但纵观人类整个的婚姻制度发展过程,人类的婚姻制度历经群婚制和对偶婚制,才最终发展成为一夫一妻制。论文将介绍人类婚姻制度的转变过程和从生物学和社会学角度来阐述这种转变的意义。 【关键词】婚姻制度;生物学;社会学,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同的民族和国家是处于封闭状态的的,但是婚姻制度的最高形式却都是一夫一妻制。历史上,人类的婚姻制度也出现过群婚制和对偶婚制1。同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夫一妻制仍是一种不完整的一夫一妻制,少数特权男子可以拥有多个妻子或者是一种变相的一夫多妻制。

2、例如奴隶制时期的王族男子可以大量纳妾,封建社会通过一种一夫一妻多妾制来施行一种变相的一夫多妻制2。群婚制及对偶婚制只能与人类社会的不文明不开化状态相适应,并且只能导致人类的不文明不开化阶级社会。而一夫一妻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可以从遗传和进化等生物学角度进行解释和从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找到突破。,1 .婚姻制度的历史演变 婚姻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完善在人类最初期,生产力非常低下,人们与自然抗争的能力很薄弱,只能依赖原始群落的集体力量,组成群体,群居生活,正如恩格斯所说:“以群的联合和集体行为来弥补个体自卫能力的不足”在这个时期,无所谓婚姻,人们群居生活,男女之间的两性关系没有任

3、何限 制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长幼挤居,男女杂游”,处于杂乱性交的状态,即群婚制。随着生产力的逐渐提高,原始公有制的生产关系逐步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男女的性关系和血缘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从最初的毫无限制的两性关系,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成对配偶婚制,即对偶婚制。并受自然选择规律的影响,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婚姻禁例,先是禁止上下辈的亲属通婚,接着禁止同胞的兄弟姐妹的通婚,后又禁止 血缘较近的亲属通婚。随着原始社会崩溃,阶级社会的形成,开始走向文明时 代 ,婚姻行为有规范,逐渐形成了一夫一妻制,婚姻制度日臻完善。,1.1 群婚制 群婚就是团体婚,是指一

4、群男子和一群女子互为夫妻的婚姻形式。群婚制 又分为血缘群婚制和亚血缘群婚制两种。 血缘群婚制是人类婚姻的第一种形式。也是群婚制的低级阶段,是在 一个 血缘群体内,按照辈分划分婚姻集团,同一辈分的男女之间互为夫妻,他们的子女也互为夫妻。血缘群婚制是在同辈男女之间的通婚,排斥了不同辈分之间,如父母与子女,祖父母与孙子女之间的通婚。这正是人类社会最早的婚姻制度。 亚血缘群婚制又称普那路亚家庭。就是亲密的伙伴的意思。亚血缘群婚制是群婚制的高级阶段,仍然是同辈分的男女间的团婚,但已经排斥了兄弟姐妹间的通婚。和血缘群婚制相比,是一个重大的进步。从血缘群婚制到亚血缘群婚制 , 也是自然选择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

5、。,1.2 对偶婚制 对偶婚是人类社会继群婚之后出现的第二种婚姻家庭形态指,一个男子在许多个妻子中有一个主妻,而一个女子在许多丈夫中有一个主夫的婚姻制度。对偶 婚和群婚相比,配偶的范围缩小,关系相对稳定。但和后来的一夫一妻制相比, 这种结合仍很脆弱,很容易解除。对偶婚既具有群婚的特点,又具有一夫一妻制的雏形,它是从群婚制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形式。 1.3 一夫一妻制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较大发展,生产有了剩余,社会财富积累增多,私有制现象加剧,男子逐渐在主要生产部门占据重要地位,并成为主要财产的掌 管者。在家庭中,丈夫的地位高于妻子,丈夫要求妻子保持贞洁,极力确保父系 血统的纯洁,以便把这

6、些财富真正传给自己的嫡亲子女。这样,早先的对偶婚姻家庭,母系继承制度已不适应,父权制取代母权制.这一父系制的社会变革,进而带来了婚姻制度和家庭形态一系列巨变,造成对偶婚家庭的全面瓦解,父系制婚姻家庭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流。伴随其发展的高级阶段,就出现了一夫一妻制2。,2 .生物学意义 生物学上一个物种得以生存和延续,势必通过竞争来得到生存和繁殖的资源。这种竞争不仅在不同物种之间,同一物种也会因为交配权和领地而大打出手。人类在自然的竞争中是优胜者,那么他们竞争的重点则主要放在与同类其他个体之间。这种生物学意义上博弈主要涉及同性间的博弈和异性间的博弈。而由于博弈而产生的婚姻制度对其种族的延续产生了重要

7、的影响。,2.1 婚姻制度背后的生物学动机 两性之间的博弈是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之间的对局,既包括社会学意义上的博弈,又包括生物学意义上的博弈,后者在进化过程中就已经发生,并以无意识的方式持续进行了千百万年。两性之间最根本的性别差异是排出不同的性细胞, 成年男子可以排出精子,成年女子可以排出卵子。精子和卵子各含 23对染色体,它们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一个拥有46对染色体的完整基因结构的受精卵。精子和卵子最显著的差别是前者体积小,营养少,而后者体积大,营养丰富。所以,尽管精子和卵子为受精卵贡献的基因数目相等,但卵子提供的食物储存却远远超过精子,实际上,精子并不提供任何食物储存,只是致力于把自己的基因尽

8、快输送给卵子而已。精子的优势是体积小、 数量多且活动能力强,只要和卵子结合就大功告成,完全不必操心食物储存问题,因此精子是成功采取“剥削策略”的性细胞。数量多的好处是,即便有大批精子白白浪费了也不可惜,只要有一个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功,收益就相当可观。相反,采取“诚实策略”的卵子却进化得越来越大,恰好补偿精子日趋减少的投资额。体积大使卵子变得越来越不灵活,这也无关紧要,因为采取“剥削策略”的精子总会积极主动地去追寻它们。显然,在受孕的时刻,父亲对孩子的投资就远远少于母亲对孩子的投资,而如果把母亲给胎儿提供的成长基地 ( 子宫 ) 计算在内,那么父亲的投资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在抚养孩子的问题上, 两

9、性之间围绕着一个根深蒂固的难题由谁来承担抚养孩子的主要责任展开了一场博弈。从“自私基因”的角度可以合理地假设,男性和女性都希望成功生育更多的子女,显而易见,实现这种愿望的方法是诱使或迫使对方承担更多的抚养责任,自己则脱身同另外的配偶再去生儿育女。这种策略被假设为两性都向往的策略,但对于女性来说,却很难如愿以偿。女子一生的排卵数量只有几百个,男子的排精数量却达致上万亿之多。并且由于母亲在受孕的开始就比父亲投资更多,所以一旦幼儿夭折, 母亲的损失要比父亲的损失大得多。如果母亲“耍花招”,抛弃幼儿同另一个男子私奔,父亲可以采取“以牙还牙”的手段进行报复,但如果父亲也抛弃幼儿,损失却比母亲要小得多。相

10、反, 如果父亲抛弃幼儿同另一个女子私奔, 母亲却很难采“以牙还牙”的手段进行报复, 因为母亲的报复会给她自己带来更大的损失。所以,男性最终成为这场较量中的赢家是毫不奇怪的。,性别上的不对等使两性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但又是互补的最佳性战略,男性的最佳性战略倾向于尽可能拥有更多的性伙伴,以便最大化其基因复制数量;女性的最佳性战略是挑剔地选择性伙伴,以便最大化其养育后代的成功率。正因为如此,男性追求性的多样化的生理欲望比女性更强烈,因为自然选择更青睐于那些比较花心的男子和比较保守的女子,这大概是服务于女性的色情产业总是不那么兴旺的一个生物学原因。几乎在所有的社会,强烈渴望“寻花问柳”的

11、丈夫比强烈渴望“红杏出墙”的妻子要多得多,这种情况又使得,在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社会里,妻子监控丈夫的成本要高于丈夫监控妻子的成本;在实行多偶制的社会里,妻子监控多个丈夫的成本会远远高于丈夫监控多个妻子的成本,加之与多夫的妻子相比,多妻的丈夫更容易满足妻子们的生育需求,所以不难想象,拥有多个妻子的丈夫比拥有多个丈夫的妻子更容易组织一个家庭3。 本文由牵手情侣商城整理:http:/ 针对生物学动机的探讨 以上值得注意的是,男女性别的不同,会倾向于不同的婚姻制度,当谁方在异性间的博弈中占据主导地位时,那么在文明尚未发达的时期很大程度上选择该方所代表的婚姻制度。 事实也确实如此,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随着

12、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资源的积累,男性和女性在由于自身天赋的不同,在社会生产中所扮演的角色产生分化,男性多占据主导地位,男权社会应运而生。男人作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唯一的供养者,而女人不管参加劳动还不参加劳动,都扮演着被供养者的角色。此时的供养关系也较之以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但孩子,而且女人也包括到被供养的范围中去了4。夫妻关系是一种支配与被支配,占有与被占有的关系,妻子没有独立的人格,她是以丈夫的财产形态出现的3。所以在传统的社会里,是允许一个男子拥有多数配偶的存在,但是配偶的数量却和他所占有的社会资源有关,他有能力供养如此多的妻子以及与他们的后代才会出现多妻的情况,但是事实上只有少数处于社

13、会顶端的人才会拥有正真的多妻或者多妾,社会中大多数的家庭都是一夫一妻制,同时也会存在因为男子经济水平低下而没有妻子的情况。这似乎和生物学进化论相吻合了,在竞争中优秀的人才能把基因传给下一代,符合优胜劣汰的规律。,但是仔细思考却不难发现,人类和生物有着很大的不同,动物间的竞争则由武力取胜,智慧只是处于一个辅助的地位。而人类则是完全处于一种由智慧竞争的状态。人类的智慧则不仅取决于父母的遗传,而且还取决于其的物质营养环境、受教育程度、生活阅历和经验等等,也与其性格和心理因素有关,一个人成功不仅仅是依靠先天基因决定的智慧。所以那种生物学上的竞争的优胜劣汰,则在人类社会将不是那么的适用。同时人类社会的分

14、工较为细碎,需要众多天赋不同的人来发掘和从事不同的行业,这种天赋则和基因相关,而那些在竞争中优胜的人只能拥有人类所有天赋当中最利于生存的那些,而人类的其他众多天赋不该被消灭,人类社会需要不同的天赋来丰富。 一夫一妻制则能够最大化的使人类的基因得到最大化的组合,从而获得很多天赋各异的人。,2.3 传播性疾病上的意义 传播性疾病,主要是指性传播性疾病。一夫一妻制开始实施,包括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完全的一夫一妻制中,男女都拥有固定的性伙伴,会降低性传播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但是在群婚制和对偶婚制的婚姻制度中,一旦一个人有这种疾病,那么就会迅速的传染到整个婚姻制度所涉及到的各人,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不良的影响

15、。,3 .社会学意义 社会学意义主要通过对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进行分析。 3.1 政治意义 多妻制在另一种意义上也具有促进政治稳定的功能,尤其是在一个没有政府或政府孱弱的社会中,多妻制可以减少强势阶层对中央权威的威胁。如果一个社会鼓励多妻制,富有的男子就更可能把多余的钱财用来供养妻子,而不是用来供养士兵,从而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多余财富就被分散到政治上无害的渠道中来了5。同时由更多的妻子而导致的更多的性活动会消耗掉原本用于建设和创造的全部或大部精力进而使其丧失政治进取心,从而降低其对中央的威胁。据说,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之时就曾以允许将军们广纳美女作为解除兵权的交换条件,究其原因,我想,这其中除了

16、以性资源作为将军们功勋的补偿外,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想通过“多妻”的方式来瓦解他们的政治破坏力。当然,强大的政府无须利用多妻制来消除政治威胁,实际上,也只有强大的政府才有足够的实力强制实行一夫一妻制,尽管强大的政府也无力消除由此而引起的一些社会麻烦。正如强制降低一种商品的价格必然会诱发黑市一样,强制实行一夫一妻制的也会导致性市场上的“黑市”交易,如卖淫嫖娼等。如果法律阻止富有的男子拥有多个妻子,这些男子的多余财富就会为卖淫创造一个有效需求。如果这个“黑市”吸引了大量未婚女性来满足需求,婚姻市场上女性的供给量就会相应减少,并因此会抵消一部分强制实行一夫一妻制的政治收益。此外,在离婚很方便的社会里,富有的男子可以通过不断离婚来实现另一种形式的多妻制,这意味着强制实行一夫一妻制将会提高社会的离婚率3。,由此看来,一夫多妻制和一夫一妻制都具有自然选择上的意义,前者是以强者或少数人为主导的选择,而后者则是以弱者或多数人为主导的选择。如果法律允许实行多妻制,那么在社会中占多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