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第13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新人教版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21450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第13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第13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第13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第13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第13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第13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第13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新人教版(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1.耕作工具 (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的人们使用石刀、石斧砍倒树木焚烧,用石犁翻土播种。 (2)石器锄耕:商周时出现_,但很少使用,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_。,青铜农具,石锄、石犁,(3)铁犁牛耕,铁犁牛耕,珠江流域,曲辕犁,2.耕作技术 (1)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_。 (2)汉朝:出现了二牛一人的犁耕法和赵过推行的_。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_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我国农业耕作技术成熟定型。 3耕作制度 两汉以_为主。宋朝以后江南形成_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技术,一年一熟,稻麦轮作,4

2、水利灌溉 (1)水利工程:战国出现了_,汉朝出现了漕渠、白渠和_等著名水利工程。 (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的_用于灌溉,唐朝创制_,宋朝出现_,明清时出现_。,都江堰,龙首渠,高转筒车,风力水车,筒车,翻车,5经营方式 (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土地归_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 原因:铁农具出现和_推广,生产力提高,封建_确立。 特点:以_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_。,国家,牛耕,土地私有制,一家一户,基本模式,1.官营手工业 (1)历程:商周手工业,全部由_;春秋战国时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西汉时主要行业都收归官办。 (2)

3、特点 经营方式:由政府_,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产量质量: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_,产品大多精美。,官府垄断,直接经营,不计成本,历史地位:素称发达,冶金、制瓷、丝织等行业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3)概况 冶金业,青铜铸造,水力鼓风冶铁,灌钢法,制瓷业,丝织业,东西织室,波斯的织法,织造局,2.民间手工业 (1)特点 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_,产品用于_和家庭消费,剩余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民营手工业:民间_,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2)发展概况 艰难历程:春秋战国至秦汉发展;魏晋南北朝_;隋唐恢复和发展;两宋以后艰难发展;明中叶以后超过_。,副业,交纳赋税,

4、私人经营,遭受摧残,官营手工业,技术创新:元朝_推广棉纺织技术。明中叶以后,纺织业使用_。 (3)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后期,在_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清朝时继续发展。 3享誉世界 (1)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 (2)丝绸远销亚洲、欧洲,形成“丝绸之路”,赢得“丝国”誉称。 (3)瓷器远销欧洲、非洲,中国被称为“瓷器大国”。,黄道婆,花楼机,江南,1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在农业上被大规模使用。() 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农业上很少使用,主要是用来制作礼器、兵器。 2牛耕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是曲辕犁的发明,曲辕犁可以调节犁

5、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3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利用水力的灌溉工具。() 水排是利用水力鼓风的冶铁工具,而不是一种灌溉工具。 4自然经济下农民生活很富足。() 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指富足,而是指基本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事实上,封建制度下农民的赋税、徭役负担沉重,生活非常艰苦。,5小农经济就是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其最本质的属性是农业经营规模狭小,随着社会属性的变化,和商品经济联系加深。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其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

6、对立,具有排斥社会分工、生产分散、规模狭小、技术落后等特点。,6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供民间消费。() 家庭手工业是农业的副业,其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一小部分出卖。 7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说明封建社会的繁荣。()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不是封建社会继续发展的表现,相反它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因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表明,封建生产关系已开始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突 破 提 示 我国古代农业经济高度发达,其突出特点是精耕细作,以小农经济为基本经营方式,我们只要探究清楚这些特点,本要点就迎刃而解了。,1“精耕细作”是古代农业重要的特点,原因和表现有哪些? (1)原因:牛力耕田,这为精耕细作

7、奠定了动力基础。由于是小农经济,在有限的土地上,靠精细的劳作增加产量成为最低的劳动要求。 (2)表现:生产工具和劳动技术的提高,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的出现。,2通过下面的史料探究总结,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有何规律? 史料一 商人是以农业为主要的生产方法。农作物有黍、稷、稻、麦、桑、麻。卜辞中“卜黍年”类似的记录很多,而此等处的黍字从未见有用别的植物名来代替的,可知黍为商人主要的作物耕种全用人力,农具有耒耜,原始的耒耜,盖全以木为之。 张荫麟中国史纲,史料二 耧车,下种器也耧种之制不一,有独脚、两脚、三脚之异。今燕、赵、齐鲁之间,多两脚耧,关以西有四脚耧,但添一牛,功又速也。 元王祯农书 (

8、1)史料一中划线部分运用了怎样的史学研究方法?当时的主要生产工具是什么? 【提示】 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工具:耒、耜。,(2)同史料一相比,史料二中的农用动力出现了怎样的突破? 【提示】 从“耕种全用人力”到出现牛耕。 (3)从史料一到史料二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提示】 生产工具逐步改进,耕作技术趋向成熟。,3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1)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 (2)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3)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4通过史

9、料分析,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它体现了小农经济的哪些特点? 史料 晃错复说上曰:“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者,以偿责者矣。” 东汉班固汉书卷二四食货志,【提示】 (1)因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2)特点:以家庭为生

10、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基本生产模式。生产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脆弱性。,古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六个基本特点 1精耕细作 在有限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劳动,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3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自给自足。 4封闭性:个体之间很少有交往和合作。,5脆弱性 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 6落后性 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1(2012.福建六校联考)下图出自天工开物。这

11、一组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注:耙:碎土,平地;耔:培土),农业精耕细作 农业技术先进 农民辛勤劳作 水利设施的完善 A B C D 【解析】 “农民辛勤劳作”“水利设施的完善”这两点表述本身没有问题,但无法通过题干所提供的两幅图片得出,故排除而选A。 【答案】 A,突 破 提 示 我国古代手工业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存在三种经营形态,其中民间手工业发展艰难。我们应重点探究三种经营形态的特点及对历史发展的影响。,1中国古代长期存在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请从管理方式、生产目的和流通方式三个方面分析,它们各有何特点?,2.图示法理解三种手工业的地位,3如何理解古代

12、农业和手工业的关系? 中国古代农业,自成体系;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农业和手工业存在着密切关系:,(1)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 (2)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手工业是农业的重要补充而处于从属地位。,4运用史料,探究古代手工业的特点有哪些? 史料一 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令夫士群萃而州处。 国语齐语 史料二 外国人,包括欧洲人,为了与中国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国人支付白银,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流入中国。中国凭借在_、_等方面无与匹敌的手工业优势,与西方国家进行交易。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13、,(1)史料一说明当时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提示】 手工业处在官府的严格控制下。,(2)史料二中、应填的行业是( ) A青铜器、铁器 B瓷器、铁器 C丝绸、青铜器 D丝绸、瓷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和知识的迁移能力。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品,青铜器很少,并未出口;铁器在各国广泛使用,不需要从中国进口;丝绸、瓷器生产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各国,大量出口到亚洲、非洲、欧洲等地,因此中国被西方国家誉为“丝国”和“瓷器大国”。 【答案】 D,(3)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审视,史料二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提示】 中国灿烂的文明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中外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六个基

14、本特点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 2手工业技术先进 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国家。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3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共存 主要有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三种形式。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民营手工业到明中叶以后才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并占据主导地位。 4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相应变化 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不少手工业生产部门、手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从北方逐渐移到南方。在中国古代丝织业地区分布的变化中表现的最为明显。,5发展历程曲折

15、(1)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 (2)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但“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手工业的发展,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 6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传承的特点 (1)保守性、封闭性。官营手工业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2)世代相传。手工业市场狭小,采取的这种防止技术竞争的自卫措施,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3)“传儿不传女,传媳不传女”。受宗法观念的影响,古代手工业技术一般不传外性。,2(2012德州一模)宋代的温州地区“地不宜桑而织纫工,不宜漆而器用备”,温州成为当时著名的纺织品和漆器生产中心,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温州成为手工业专业化生产中心之一 B手工业的发展突破了原料产地的限制 C商业的发展推动了温州的手工业的区域分工 D手工业的发展和布局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