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管理评审报告_工程部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21336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4.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度管理评审报告_工程部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4年度管理评审报告_工程部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4年度管理评审报告_工程部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4年度管理评审报告_工程部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4年度管理评审报告_工程部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度管理评审报告_工程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度管理评审报告_工程部(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C 2014 年 工程部 管理评审报告,许为树(Anderson .Xu),工程部组织架构,功能模块展示。 工程部 各个功能模块2014年工作总结。 2.1 工艺过程开发(新项目工艺开发,新产线建设,旧产线改造,8D 工艺改进,软管与钢丝绳开发 ,包装开发 ) 2.2 工装设计开发 (配套工艺过程开发 新项目装配工艺工装检具 B. 协助温莎产品设计出2D图纸) 2.6 CI 活动 (整个年度CI 活动剪影:CI成绩,推动过程,CPI 评审)及工艺工时报价。 2.7 随州工程:新建产线硬件设施顺利投产,辅助辅导随州工程管理,及时迅速协助随州工程设备硬件等问题解决。 3. 盘点 2013年管

2、理评审时 预设2014年工程部工作重点完成情况。 4. 工程部 2015年度工作重点。,2019/4/21,2,2014年度管理评审 Anderson.xu,目 录,工程部 部长 许为树,文 员 张艳,工艺过程开发组 主管 : 谢元泉,工装&检具设计组 主管 : 雷泓,模具工程师 李梦湘,包装工程师 吴畅辉,软管&钢丝绳开发工程师 李名玉,自动化开发组 主管:昌植槐,工艺过程:郑太柄/ 陈志/ 刘刚 / 易威正/ 凌海波 / 杨刚,陈章平 / 张春光/ 杨 智,产品设计组 主管:唐国庆,吕建平 刘庆金 黄冬 欧阳志斌,1. 工程部 组织架构图及功能模块,张敏 (自动化设备开发工程师),2019

3、/4/21,3,2014年度管理评审 Anderson.xu,IE工程师( 专职)欧 阳/,CI 工程师 & 工艺报价工程师 谢晓琴,吴方晴 (PLC 电气工程师),谭诚意/邓忠平/ 连佳 (机加工及电气技工),易畅 (模具&注塑工艺工程师),随州工艺设备组 祝涛(等),2019/4/21,4,2014年度管理评审 Anderson.xu,2.1 工艺开发:新产线建立,2019/4/21,5,2014年度管理评审 Anderson.xu,2.1 工艺开发:旧产线改造,2019/4/21,6,2014年度管理评审 Anderson.xu,1.1、工艺过程开发:2014年开发新项目38个,共计85

4、个产品(进展状态如下):,2.1 工艺开发:新项目工艺开发,2019/4/21,7,2014年度管理评审 Anderson.xu,2014年编制及发行各类工艺文件如下表数据统计(数据统计期间:201310-201409),2.1 工艺开发:工艺开发及管理过程中 文件工作量,意指:文件工作量很大,需要改进文件制作方式与模式,为工艺过程开发人员减压。,2019/4/21,8,2014年度管理评审 Anderson.xu,1、工作不足: 1.1、新品工艺开发欠缺深入性的工艺技术研究:在新品开发阶段,项目开发流程及要求还不完善。项目管理的重点在于交样确样,样件确认后即进入生产,样件的问题清单不明,欠缺

5、一个明确的试生产过渡阶段,导致产品量产后,质量问题及工艺问题不断,工艺技术人员疲于应付。欠缺足够的精力深入做工艺技术研究(主要是PFMEA与KCC的研究); 1.2、已量产产品的工艺完善“心有余而力不足”:受制于项目开发前期问题识别不够,后期特别是项目量产初期,疲于应对忙于处理生产的现场问题。 2、工作困难: 2.1、新项目开发流程不完善,牵涉到整个公司流程,工艺人员经常处于应对中; 主要的问题:很多项目经过样件送样确认后即进入量产,样件线与量产线的工装设备不同,产线暴漏的问题与样件线的问题不同,导致在项目投产的最初阶段非常痛苦,质量问题不断。 2.2、工艺组除处理LC1工艺开发工作外,还需应

6、对LC3工艺开发、生产问题协助解决等工 作,精力应对有限,以致有疏漏;,2.1 工艺开发:工艺开发工作不足与困难,2019/4/21,9,2014年度管理评审 Anderson.xu,2.2 工装设计开发,1. 工装设计工作量: 2013.10-2014.09工装设计图纸4099张。 2. 按不同类别分类,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经统计表分析,详细信息如下:其中冲压工装61套,量具工装14套,装配工装47套,热加工装5套,预拉工装12套,散件250项。,工装剪影,UF单根钢丝自动校直定长卸料装置 对应项目:CI 可节约操作工 2人 实施时间:2014.6.16-2014.9.30.

7、,钢丝绳熔断下料机改造为 熔断镦花一体机,数量10台 (改造同时包含对原设备的大修),网管在线定长下料机(可提高网管直线度) 对应项目:GMA线 实施时间:13.1.10-14.6.11.,10,Automation Summary,2.3 自动化开发,11,2.3 自动化开发 (精选案例),软管剥塑倒内外角机,12,自动冲压钢接头挤压塑胶接头机,13,下料,剥塑和镦花共由2人操作,包塑钢丝绳下料剥塑镦花机,14,2014年度整体开发自动化难度大、开发周期长,实际收益不很乐观; 如下是列举制约自动化开展分析。 一、可实施自动化项目少 1、自动化项目的开发受现有已成型的工艺制程、来料品质限制较大

8、; 建议:在初期产品开发、工艺制程阶段尽量考虑设备开发,使能更好的进行自动化开发。 2、汽车拉线产品年量少,一条线体共用几款或上百种产品,各产品之间的差异较大,整体实施自动化难度系数大; 建议:分类相近产品,布线时放置到一条产线加工,以保证产能的前提下尽量合并工序提高自动化水平;开发专机对应产量较大的产品,以提高效率。 3、可实施的自动化项目大部分是全新开发,行业内工艺难点攻关;实际开发风险较大,开发周期长; 建议:设立研发基金,重点攻克行业工艺难点。 二、自动化设备在投入生产中推行困难 1、配套的设备维护和管理无法适用新自动化设备投入生产需求;自动化程度越高则配套人员要求更高,新自动化设备或

9、多或少不完善的地方,则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往往一台非标设备需要1个月或更长的时间进行调试验证,则需要生产、机修、设计人员等的相互配合; 2、推行自动化需要全员参与;自动化设备是原有工装设备的更新,员工需要去尝试并适应;设备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磨合期,管理上层需要有这个意识与执行力去处理相关异常问题,不能由于生产任务紧张、调试人员缺少,实际运行中一旦有一些小问题出现,新的自动化设备将直接闲置;,2.3 自动化开发 (分析小结 1 ),15,三、自动化开发周期长风险大 缺少合适的供应商 汽车拉线行业相对比较窄,与之配套非标研发供应商少,实力及研发能力也参差不齐 ;目前与公司建立良好

10、的诚信的供应商也就同兴达一家;新开发的几家供应商在初次合作之后,因流程及配套维护问题使其配合程度明显降低;据2014年度推进的几个自动化设备开发项目来看,几乎全部是LC的自动化工程技术人员全程跟踪供应商才有实质性的进展。 同兴达面临很多同行业内的客户需求设备,深圳海来人员变动&其业务主要兴趣在电子装配行业的自动化设备开发,深圳方圆兴因为第1台设备的研制货款问题无法深入开发第2台,中天自动化设备开发等待LC后续的项目CER批准,等等。 审批流程长 目前实际可执行的自动化设备项目在审批过程中的环节较多、时间很长,一个项目下来需要2个月或更长的时间, 且项目启动的时间点不确定,供应商的积极性直线下降

11、; 对于新合作的非标设备供应商来说,其业务是零散型的随机性的,不会等着LC的业务,在其有限的人力物力承做其他客户的需求后,LC再插进去,资源的分配就比较成问题了。2014年,从LC定制的几个自动化项目,例如深圳海来,确定3台 半自动化设备,其设计负责人员仅一周时间设计,加工时间也较仓促,因为同时开发其他客户的设备,使得LC的项目整体延后,后面直到LC自动化工程师常驻现场跟踪,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人一走,进度上粗粗了事。深圳方圆兴,同兴达也不同程度上存在这样的情况。,2.3 自动化开发 (分析小结 2 ),2019/4/21,16,2014年度管理评审 Anderson.xu,2.4 模具改进及

12、热流道模具开发及使用,1. 热流道使用技术知识培训: 通过培训, 生产班长了解热流道原理及常见问题;让注塑技术人员了解热流道产生的常见问题及接线方式,避免产生不必要误判下线修模;让模房技术人员掌握维修热流道的细节。 A. 2014年8月25日对长沙模房技术人员和生产班长进行热流道知识培训。 B. 2014年8月26日对随州注塑技术人员和生产主管及工程人员进行热流道知识培训。 2.建立随州热流道备件清单发给使用单位,并跟踪操作实施。随州工程提采购单。 3. 建立长沙热流道备件清单发给使用单位,并跟踪操作实施。长沙生产技术提采购单。 4. 核查热流道模具开发疑难问题点履历,总结经验避免再次发生。

13、5. 协助采购部将约束模具开发的 采购合同修改完善: A.塑料模具开发: 针对前任模具开发问题中的争论焦点,查核采购合同,推动采购合同的模板优化,推动供应商接收并实施。 B. 压铸模具开发:针对压铸模具的开发绕开工程部现象,积极参与并推动采购在采购合同文本的模板方面进行优化,推动供应商接受。 C. 冲压模具开发:针对历史遗留的冲压模具技术问题,推动采购寻找品质优良且合适的专业供应商。 D. 模具技术要求细化: 落实模具开发技术要求详实具体可操作化,从技术协议方面对模具采购顺利进行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2019/4/21,17,2014年度管理评审 Anderson.xu,2.4 模具改进及热流

14、道模具开发及使用,现场问题模具支持-塑胶模具,229-3热流道报警,塑胶模具,模具漏水,导致加热线生锈严重漏电产生。模具已修复OK.,润宇漏装热嘴嘴芯. 模具已修复OK.,037模具飞边,模具结构分模位置错误,准备新作模条-方案已经制定,待实施,111-4热流道报警及漏水,检查为前模仁热嘴空开裂漏水,新作镶件。 模具已修复OK.,608/9-2漏铁,圆针改为椭圆针. 待实施。,332-7热嘴漏胶,2019/4/21,18,2014年度管理评审 Anderson.xu,2.4 模具改进及热流道模具开发及使用,现场问题模具支持-压铸模具,压铸模具,随州4043-208模具飞边,改变进浇口位置(改变

15、分模线位置模具 还在调整模具中 ),随州4043-209-8模具飞边,协助新开发,已经投入生产,4043-023模具飞边、拉伤,提出追加脱模角,压铸模具寿命;质量,已经申请1112-145;4043-605分别采用M2,8407材料进行验证,随州4043-628拉托力不够,改为侧进浇口,模框标准化,且已经出图保存,2019/4/21,19,2014年度管理评审 Anderson.xu,2.4 模具改进及热流道模具开发及使用,模具工作困难: 1.定义模具寿命但核查困难。现在开发模具定义寿命为50万模次,实际有些模具使用远远超过50万模次,还在使用,模具状态很不稳定,如果模具维修,会出现维修成本大

16、于开新备模成本的可能。根本原因:模具使用没有详实的记录或记录不准确。 2.量产模具维修困难。没有模具图纸,没有维修记录及样品文档查询,同时模具没有进行过深度保养,模具生锈及脏污严重等造成模具维修困难;同时供应商反馈我们模具保养不够,生锈严重,造成模具损坏,对售后维修抱有消极态度。 3.模具残余值统计困难。现在公司没有进行统计模具生产履历 ,由员工自行题写数量,出现登记错误信息(4072-037-4模在2014年7月25日就开始登记错误);很难准确知道模具生产次数,造成新项目共用时无法准确知道模具残余值。 4.试模困难。新模到公司后需要供应商把模具装好,我司员工只负责调机,这样每次供应商必须过来2个人,供应商抱怨成本高;量产后没有达到50万模次修模后试模困难,供应商不愿意安排人员过来,生产部必须要供应商过来。两方衔接扯皮事情较多。 5.热流道模具推广困难 公司滑轨式注塑机热嘴处容易溢胶,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