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突破 板块12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主义 课件.ppt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21288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6.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突破 板块12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主义 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突破 板块12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主义 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突破 板块12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主义 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突破 板块12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主义 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突破 板块12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主义 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突破 板块12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主义 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突破 板块12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主义 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板块12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主义,阶段特征,核心整合,名师在线,随堂演练,阶段特征 明确阶段 掌握特征,核心整合 归纳知识 点拨规律,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新中国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9月前,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地位: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依据: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 作用:少数民族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调动了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3.“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的破坏,社会秩序混乱。 二、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工业化建设:1953957年,实施“一五

3、”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2)三大改造:从1953年起,国家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思维拓展 “三大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1)盲目追求改造速度,滋生了“左”倾冒进情绪。 (2)个别举措不当,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如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许多小规模个体经营者被当成资本家看待划入了公私合营的范围,造成改造面过广。 (3)无视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生活需要,改造模式集中、单一。,2.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探索与失误,三、新中国的对外

4、关系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中苏建交:1949年,中苏建交,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 条约。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4)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5)万隆会议: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2.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

5、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1)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 (2)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关系正常化。,归纳整合 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四、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2.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6、学说。 五、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 (1)特点:从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 主流。 (2)生活水平:物资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 2.交通事业的进步 (1)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 (2)公路: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 3.电视事业的发展: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六、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1)“两弹一星” 原子能技术: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导弹技术: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

7、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挫折:“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双百”方针遭到破坏。,3.教育事业的发展 (1)人民教育的奠基: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成功地 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 教育。 (2)全面建设

8、社会主义时期: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3)动乱中的教育: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归纳整合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的创新性举措。 (1)政治上: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 (2)经济上,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与和平赎买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用逐步过渡的形式改造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 (3)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4)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坚持和平共处

9、五项原则。,1.综合革命史观和文明史观,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影响。 提示:(1)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为现代化建设开辟了道路。 (2)政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3)经济: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4)思想文化: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视角整合,2.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孙中山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相关史实,

10、概述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民权、民生三方面采取的措施。 提示:(1)民族:推翻三座大山,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 (2)民权: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 (3)民生:进行土地改革,恢复国民经济;完成三大改造,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实行一五计划,大力发展生产力。 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边倒”方针,是根据当时的国内外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指出“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并分析其实行的原因。 提示:体现:同苏联、东欧等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原因:新中国初立,百废待兴,迫

11、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当时美苏两大阵营对抗,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支持新中国,美国敌视新中国。,4.新中国成立初期,各方面深受苏联影响的表现有哪些? 提示:(1)政治上,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受苏联苏维埃体制的影响。 (2)经济上,借鉴斯大林模式,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3)外交上,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4)教育上,模仿苏联重视理科和专科的教育模式。 (5)生活上,列宁装、苏联艺术等对中国影响很大。,名师在线 明确考向 透析要点,历史原因的归纳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考向 1,典例 (2015年福建文综,38,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年1

12、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13、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

14、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可以归纳为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根据材料一中尼克松“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可以归纳为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台湾问题。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

15、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可以归纳为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再结合所学,联合公报的发表意味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可知日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可以归纳为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据“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可以归纳为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据“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可以归纳为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

16、。再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角度作答。,答案: (1)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答对其中4点即可) (2)关键问题:台湾问题。 转折点: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答对其中3点即可) (3)反应:日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原因: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主题深化 美苏冷战局势的发展演变对新中国外交产生的影响,历史特点的归纳过渡时期中国经济建设的特点,考向 2,典例 (2015年全国新课标文综,31)如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