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粤教语文必修3课件:第四单元第14课唐诗五首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21125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粤教语文必修3课件:第四单元第14课唐诗五首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2013年粤教语文必修3课件:第四单元第14课唐诗五首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2013年粤教语文必修3课件:第四单元第14课唐诗五首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2013年粤教语文必修3课件:第四单元第14课唐诗五首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2013年粤教语文必修3课件:第四单元第14课唐诗五首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粤教语文必修3课件:第四单元第14课唐诗五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粤教语文必修3课件:第四单元第14课唐诗五首(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课 唐诗五首,关山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赏析】 李白这首用乐府古题写戍客、思妇互相热切思念的诗歌,与其他诗人相同题材的诗作比较,有其显著特色。诗人先从阔远处落墨,用四句诗描绘了河西边地苍茫辽阔、雄浑壮伟的景色。明月从天山后涌出,掩映在茫茫云海之中,画面上有巍峨的祁连山,有碧空皓月,还有明月之下的云海,构成一幅祁连月夜图。“长风”两句则是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迅风劲吹,纵横万里,度越玉门关的景象,超越时间、空间,抒发由古及今边地征战生少亡多的感叹

2、之情。,由古代征战无几人生还,再写到眼前征人、思妇的无限愁苦和相互深切怀念,表现了诗人对久戍士兵及其妻子的同情。在艺术表现上,最后四句是景中含情,情中见景,二者浑然融合。全诗由景到情,情景交融,层层递进,不仅从另一侧面烘托出征人的深沉叹息,而且在遥遥呼应明月之夜与万里长风中,把诗的意境开拓得更为宏阔,因而使得诗情更能感动人心,诗意也更深沉悠远。纵观全诗,气势豪迈,笔力雄浑,意境深远。,【思考】 这首诗在写景抒情上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流动,溪流,辈,流放,流传、传布,孤单的,特殊的,幼而无父的人,帝王的专称,磨穿,穿过,越过,直指,冲向,串连,副词

3、,本来,副词,自然而然地,代词,自己,介词,从,下,名词活用为动词,顺流而下,繁,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增多,天色和空气,树叶,盘旋,一生,都城,五、名句默写 明月松间照,_。 (王维山居秋暝) _,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之四) 无边落木萧萧下,_。 (杜甫登高) _,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淮水东边旧时月,_。 (刘禹锡石头城) _,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清泉石上流,黄沙百战穿金甲,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夜深还过女墙来,沧海月明珠有泪,六、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王维(约701761),唐代诗人、 画家。字_。官终尚书右丞, 世称“王右丞”。王维诗现存不

4、 满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 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王右丞集。,摩诘,王昌龄(698约757),唐朝边 塞诗人,字_ ,江宁人, 第进士,又中宏词科,官龙 标尉。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时人称之为“七言长城”。他的诗深情幽怨,意旨微茫,堪称神品。,少伯,杜甫(712770),唐代最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字_,诗中曾 自称少陵野老,因做过检校工部 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杜 甫诗歌显示出唐代由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诗史”。有杜少陵集。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子美,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唐代中

5、期诗人、_。政 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 政治革新运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有刘宾客集。,哲学家,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 诗人。字_,号玉谿生。 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有李义山诗集。,义山,2资料链接 唐诗在继承和完善了五言、七言古体诗的基础上,创造了律诗与绝句这两种格律诗体,扩大了诗的表现力,佳作纷呈,名家辈出,把中国古典诗歌推向了极致。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经历了初、盛、中、晚四个阶段。唐诗是古代诗歌艺术高度成熟的硕果。今天可考证的唐诗作者有3700多人,可见到的唐诗有54000多首。,七、整体预知,课堂互动探究,文脉

6、探究 1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 【提示】 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地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既表现了雨后山野的静谧,又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幽静宁谧的喜爱。,2从军行(之四)前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提示】 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

7、北边境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在抒情上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 这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黄沙”一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因此末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卫国杀敌的雄心壮志。这是盛唐所独有的气象。,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诗在写景上有何特点?它可能引发诗人怎样的情思? 【名师点拨】 这两句诗给我们勾画出一幅极其广阔深远的图景。落叶的

8、“萧萧”之声,长江的“滚滚”之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其状物之工,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更为重要的是,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情怀。,叶落意味着一年将尽,会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觉;或许,这又加重了他的乡愁,他会这样问自己,这长年漂泊的生涯何时能了?而长江“不尽”,亘古如斯,甚至会使他超越时间的限制,联想到历代的一些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难怪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5刘禹锡石头城的着笔点是“石头城”,为什么要从山、水、月光中写起? 【名师点拨】 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

9、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俱归乌有。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细剖深析 楼主 李商隐是我国晚唐时期一位重要的诗人,他的诗含义朦胧,意蕴深远。尤以锦瑟篇为最。锦瑟真是一首谜一样的诗,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影响比较大的有悼亡说,自伤说,音乐说,诗序说等。不知各位是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主题的?,沙发 我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自伤”。对于自己过去人生经历的感伤。“一弦一柱思华年”,能让人产生一种对过去繁华岁月的思念,当然理解成与爱人或与好友一起度过的岁月的思念也可以。不过“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

10、托杜鹃”却又带有一种明显的不得志之感,这不是怀念好友或爱人时会产生的想法。这句读来有一种“今生不过一浮梦”之感。尤其是“只是当时已惘然”,明显的是为自己过去的人生经历而感伤。,板凳 我认为清人朱彝尊提出的“悼亡”说也有道理。李商隐向来就是写爱情的高手。他的无题诗几乎都是描写闺情、爱情之类。关于这首锦瑟,诗成于其妻王氏去世后的第二年,我认为应该是一首追悼亡妻的作品。特别是“一弦一柱思华年”一句,是其明证。一弦搭配一柱是瑟的特点,这里暗指作者与妻子王氏,这一句是追思以往夫妻在一起时的时光。,三楼 我认为这首诗可以解读为一首政治抒情诗,李商隐一生受牛李党争的牵累,政治理想、政治才能无法实现,被埋没在

11、朋党倾轧的漩涡中,“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等语,未必不是诗人写自己的人生失意的。有人统计,李商隐一生共写了六百多首诗,其中政治诗的比重约占六分之一,约一百多首。把这首诗归为政治抒情诗也未尝不可。,写作素材积累,山居秋暝:诗与画的完美结合 苏轼曾说王维“诗中有画”,这首诗就是一个证明。诗人仅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犹如世外桃源一般。在这幅画里,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水乳交融。,诗歌画山绣水,清新宁静,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含蕴丰富,耐人寻味。同时,诗歌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诗人

12、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情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从军行:色彩的巧妙运用 这首诗的基调是悲壮苍凉的,这与诗中色彩的巧妙运用大有关系。诗歌的前二句“青”“黑”“白”三色齐涌画面,构成了一幅层次分明的丹青国画。,在这幅国画中,诗人不仅充分发挥了色彩的对比作用,而且更突出了光线明暗的作用。“长云”之后的一个“暗”字,凌空一笔,使画面由明暗对照构成了阴沉的战争氛围和苍凉的境界。诗人准确把握戍边将士跃动的心律,又赋之以恰当的色彩和光线,使诗歌艺术画面的气象恢弘开阔、情调悲凉壮美、意境深邃高远,鲜明地体现出生活在盛唐时代人们所共有的精神特征。,登高:情景交融,气象宏伟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极力描写秋景,可直到

13、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活。“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而生出无限悲秋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相融合。尾联紧承上联。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仇,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

14、。,石头城:用写景寄寓感慨 这首诗一开始就写空城四周的景色。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那声音仿佛在叹惜着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在这种苍莽凄凉的氛围中,读者不禁要问:山川形胜的六代帝王之都为什么会变成一座空城呢?后两句其实正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这时,诗人仿佛指着那从淮水东边升起的明月,它就是历史的见证啊!诗人称它为“旧时月”,正是初唐诗人张若虚说的“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因它照见过六朝腐朽的封建统治者在秦淮河游乐的情形,照见过当年的奢华生活,也目睹了这些朝代的迅速灭亡。而今夜呢?你看它又逐渐移到

15、女墙这一边来,可这已经是一座空城了。全诗句句写景,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锦瑟: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 这首诗历来注释不一,莫衷一是。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侍儿锦瑟。但以为是悼亡诗者为最多。有人认为,开首以瑟弦五十折半为二十五,隐指亡妇华年二十五岁。这话未免有显牵强。但是,首联哀悼早逝却是真实。颔联以庄子亡妻鼓盆而歌和望帝化子规而啼血,间接地描写了人生的悲欢离合。,颈联以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隐约地描摹了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至。最后抒写昔日情爱漫不经心,如今追忆已经惘然的难以排遣的情绪。诗人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全诗运用比兴,善用典故,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随堂练笔 想象是诗歌的翅膀。请展开想象,把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改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写景散文。,1课内素材开发 杜甫是伟大的爱国诗人,爱国思想是杜诗的灵魂。杜甫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呈仕途坎坷,但他仍保持着和屈原一样赤诚的爱国之心。杜甫的诗中,有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厚感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强烈的民族精神以及不同于其他诗人“爱君主”、“爱河山”的爱国之情。,他的一生都在流亡,被生活放逐,又被苦难追赶。他甚至还不曾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