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京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ppt课件3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19772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5.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北京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ppt课件3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2016北京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ppt课件3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2016北京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ppt课件3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2016北京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ppt课件3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2016北京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ppt课件3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北京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ppt课件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北京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ppt课件3(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 格 斯,2,马克思的墓志铭: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地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3,卡尔马克思,4,5,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1843年,他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结婚。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合作。,卡尔马克思,6,1883年1月,马克思带着严重的支气管炎病从英国南部的文特诺尔回到伦敦梅特兰公园路41号。这时并发的喉头炎使他几乎不能吞咽。2月间,肺部发生脓肿。3月14

2、日下午,两点多,恩格斯到马克思那里去,护理马克思的女仆海伦上楼去看了一下,下来说马克思处于半睡眠状态。随即便陪同恩格斯一道上楼去,当恩格斯走进马克思的卧室时,马克思已坐在自己的安乐椅上安详而毫无痛苦的长眠了。,这时距海伦离开房间还不到两分钟,他的写字台上还放着资本论第三卷的第八次修改稿,7,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点多,马克思在伦敦梅特兰公园路41号逝世。三天后,被安葬在伦敦海格特公墓。恩格斯主持葬礼,用英语发表了这篇讲话。,8,作者:恩格斯,9,作者介绍,弗恩格斯(18201895),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德国人。在革命斗争中,他和马克思一起创

3、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他和马克思一起领导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工党。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一个人继续担任欧洲社会主义者的领导和顾问。他一生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给无产阶级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列宁,1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演讲稿,悼词,文体特点,开头:介绍死者的 逝世时间、 地 点、原因及其享年等。 主体:追述死者的经历及一 生中主 要成就和贡献。 结尾: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悼 念人提出希望和要求。,悼 词,悲 痛,颂扬,怀念,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12,朗诵课文,

4、朗诵,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1)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二.(2-7)叙述马克思生前的主要活动,评价了 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三.(8-9)论述马克思在当代的巨大影响,并 对他的逝世表示深切的悼念。,如果将这篇悼词划分三大部分,这三大部分该怎么划分?,14,马克思在理论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两个方面,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15,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有何重要意义?,16,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类历史的发

5、展规律,因果,因果,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来解释,人们 首先 必须吃、喝、住、穿,然后 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首先,然后,所以,因而,从这个基础上,基础,17,对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作者给予了怎样的评价?,18,对前者的评价:,对后者的评价:,与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规律一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结束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在黑暗中摸索的历史。,19,为什么要用达尔文的发现作比较?,用“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同“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进行类比,

6、是为了说明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划时代意义。达尔文的进化论使人正确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则让人们正确认识了人与社会的关系。,20,马克思“还发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里“还”起了什么作用?如何理解 “豁然开朗” “在黑暗中摸索”。,这个“还”在这儿表明围绕马克思的丰功伟绩这个中心,把文章的意思又向前推进了一步:由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这就是剩余价值规律。 这个特殊规律的发现,使那些一直“在黑暗中摸索”的经济学家(他们弄不清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和社会主义批评家们(他们诅咒资本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一下子

7、“豁然开朗”了。这一鲜明的对比,说明了马克思这一发现有着划时代的伟大意义。,21,第5段中“一生能有这样两个发现”指的是哪两个发现?从写作方法的角度看,“两个发现”与“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的关系是什么?,“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指代的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发现。这句话是对3、4段的概括。,由“两个发现”过渡到“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从写作方法的角度看,是“点”与“面”和“详”与“略”的关系。表明了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其研究领域之广(“每一个领域”),钻研之深(“不是肤浅地研究”),价值之大(“都有独到的发现”)。与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相呼应。,22,“

8、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中的“这样指代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情感: 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由衷赞佩之情。,23,参加革命实践,让革命理论在革命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这就说明马克思还有更主要的功绩,那么马克思更主要的功绩又是指什么呢?,24,列举了马克思的两种“喜悦”,这两种喜悦的程度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两种程度不同的“喜悦”。后者的“喜悦”程度更深些。既然两种发现都令马克思感到喜悦,就表明马克思对任何科学理论均高度重视;但后者喜悦程度深,则表明马克

9、思对与实践有密切联系的科学发现,兴趣尤为浓厚。,由此可见,马克思是站在实践的高度上看待科学理论,他认为理论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践,理论必须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发展。他不是为科学而科学,他更强调科学在实践中的应用。这一点在第7段中表现得更为突出。,25,如何理解“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这句话是说,与马克思在革命理论方面的成就相比较,他在革命实践中贡献更为重要。加“首先以示强调。这句话与第6段中“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相照应。,26,“他的毕生的使命”是什么?,“他的毕生使命”是两个“参加”所领起的短语。第7段第2句抓住两个“参加”,两个“意识到”, “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具体说明

10、马克思作为一个职业革命家的奋斗目标和本质特征。这里用的“第一次”表明马克思所参加的革命实践同他的创造一样,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7,关注发明,马克思在实践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积极参加斗争,办报刊,创立国际工人协会,28,马克思在当时的影响是很大的,它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敌人恨他:驱逐、诽谤、诅咒,革命战友爱他:尊敬、爱戴和悼念,29,体会本文语言深刻的内涵及强烈的感情色彩,30,因为是在葬仪上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强调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赞扬。,交待马克思逝世的时

11、间,为什么连“三刻”也交待出来?,31,写马克思逝世用“停止思想”而不用“停止呼吸”,或“心脏停止跳动”,这是为什么?,“停止呼吸”适用了任何人,而“停止思想”用讳饰的修辞手法则是对马克思这样一位伟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逝世时所用的最恰当的语言,说明马克思生前无时无刻不在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操劳,其中包含了作者无限痛惜的感情。,32,“还不到两分钟”“在安乐椅上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在表情达意方面起何作业?,33,说明了马克思临终的姿态,表明这位无产阶级导师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流露出死者忘我工作精神的赞颂。,表 达了作者内心的无限悲痛,破折号加强了这种悲痛感情的表现。,表达了恩格斯对

12、马克思的逝世深感遗憾的惋惜之情。,“还不到两分钟”,“在安乐椅上”,“永远”、“睡着”,34,品位本段“破折号”的作用,(1)停顿作用,表示不想说出又不得不说出的矛盾。,(2)解释作用,说明“永远地睡着了”。二者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复杂的感情,35,怎样理解“(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两个“对于” 所起的作用,第一个“对于”是指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领导作用,第二个“对于”是指马克思对社会科学理论的创建。,总纲,36,不用“巨大”,而用“不可估量”(无法估计和衡量),因为后者程度最高,强调了马克思逝世的损失之大,同时也赞扬了马克思主

13、义对于指导革命的伟大作用。,把“不可估量”换成“巨大”,“空白”换成“严重情况”,效果怎么样?,不用“严重情况”,而用“空白”,因为前者语意含糊,而后者则说明了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地位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这是对马克思最确切、最富概括性的评价。,37,“空白”“不久”分别从空间时间上强调了损失“不可估量”。使用“不可估量”来做“损失”的定语,就突出了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欧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对于历史科学所造成的无可弥补的损失。从而高度赞扬了马克思的贡献之大。,38,第4段“不仅如此”的“此”指代什么?,不仅如此”的“此”指代“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39,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

14、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中的“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主要突出了马克思斗争精神的哪几个方面?这几个词语的位置能否颠倒?,“满腔热情”突出马克思革命责任感之强,革命热情之高涨,“坚韧不拔”突出马克思革命意志之坚决,可谓是百折不挠,勇往超直前。,“卓有成效”突出了马克思斗争艺术之高超,斗争成果之显著。,40,以上三者显然不可随颠倒,因为只有“满腔热情”的人,才有可能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也只有通过“坚韧不拔的努力才有可能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41,作者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句话作用是什么?,这句话说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他有敌人,但都不是他的私敌,而是

15、无产阶级的大敌。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把毕生精力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崇高精神的热烈赞扬,也是对马克思一生的最好总结。,42,列举一系列报纸有什么作用?,阅读一系列报纸的名称时应注意后面注明的时间,这些时间有它们的连续性,这些名称和时间的背后隐含着一段辗转迁徙的革命生涯,报纸名称实际上是他参加革命斗争的标志,用以说明“他进行斗争的热烈、顽强和卓有成效”。说明“卓有成效”的还有“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43,马克思同时具有科学家和革命家这两种身份,但这两重身份并不是对立的,是高度统一的。因为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他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是,用创造性的革命思想为具体的革命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16、课文第7段说“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革命家。参加!毕生的使命”这段话说明马克思对无产阶级最伟大和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从根本上震撼了资本主义制度和他的国家机器,从根本上唤醒了无产阶级的解放意识的社会方面的“两大发现”所以第3段以下的内容看似与第2段颠倒了,其实没有。第2段是下文的总纲。,44,3、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4、发现了剩余价值,、研究的领域很多,发现独到,不是浅尝辄止,不仅如此,层进,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甚至只要能作出一个,也已经是幸福的了,层进,、科学观:科学是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从事理论研究的目的:指导革命实践),、一生主要革命活动,真正使命:推翻 解放,革命业绩:宣传 组织,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因果,科学家,理论家,革命家,实践家,这位科学巨匠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层进,2、总纲,45,“这样”是指马克思的划时代的理论创造和革命实践。两个“最”体现在两个“无论”上,无论性质怎样的政府,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