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社会化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18863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7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的社会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幼儿的社会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幼儿的社会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幼儿的社会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幼儿的社会化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的社会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的社会化(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幼儿的社会化,自然人 社会人 社会化 儿童社会化,是指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学习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的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p119,第一节 幼儿言语的发展 一、语言与言语 1、语言是以语音为载体,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建规则的符号系统。 2、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或与他人进行交际的过程。,二、言语活动的种类 1、内部言语:是一种自问自答式的、不出声的言语活动。 2、外部言语:分为口头言语(对话言语、 独白言语)和书面言语。,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一文钱,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一文钱 无鸡,鸭也

2、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一文钱,三、前言语现象 (一)定义: 从出生到12个月这段时间,婴儿出现了“咿呀学语”、非语言性声音和姿态交流等现象,这就是前言语现象。 而这个阶段就叫做前言语阶段。 (二)婴儿对言语的知觉分为五个阶段。,1、妊娠中后期。 2、新生儿期。 3、发音游戏期。 4、语音修正期。 5、学话萌芽期。 P120-121,(三)婴儿语音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单音节阶段 2、双音节阶段 3、学话萌芽阶段 p121,四、幼儿言语发展特点,(一)语音的发展 1、基本韵母发音较早,声母发音较晚。 2、韵母、声母的发音正确率随年龄而提高。 3、语音的发展受环境和教育条件影

3、响。,(二)词汇的发展 1、词汇数量增加。 2、词类范围扩大。 3、词义逐渐确切和深化 4、积极词汇增多。,(三)语法的发展 1、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2、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4、句子从短到长。,(四)口头言语的发展 1、从对话言语到独白言语。 2、从情境言语到连贯言语。 连贯言语和独白言语的发展是幼儿口头言语发展的重要标志。,第二节 幼儿的亲子关系,一、婴儿与他人 (一)有价值的社会性微笑 (二)亲密的一对一关系,二、依恋的发展,(一)什么是依恋 依恋是儿童对养育者最持久、最稳定的情感关系。依恋的对象是母亲或其他亲近的养育者。 (二)依恋的类型 安思沃斯依恋类

4、型 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矛盾型依恋,(三)依恋类型形成的原因,1、婴儿对亲人的依恋方式,主要取决于父母对孩子采取的不同的养育方式。 2、婴儿的气质,是形成不同依恋类型的生物学基础。,三、依恋的作用,1、帮助儿童认识世界,提高认知能力 2、稳定儿童的情绪,促进心理健康 3、规范儿童的行为,发展教育能力,第三节 幼儿的同伴关系,一、同伴关系,1、同伴关系:是指同龄人间儿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的人际关系,2、同伴关系的作用:,(1)发展社会认知 (2)满足情感需要 (3)培养积极个性,二、同伴交往的特点 (一)婴儿期 (二)幼儿期,三、幼儿交往的策略,协调、给

5、予、顺从、支配、逆反 四、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 1、行为特征 儿童同伴交往的类型: 受欢迎型 被拒绝性型、被忽视型 2、认知能力 3、身体吸引力 4、成人的鼓励,五、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1、教会儿童合作,增强儿童的自信感 2、教会儿童游戏,提高儿童的参与度 3、教会儿童接纳,融洽儿童的同伴关系 4、教会儿童表达,培养儿童的积极情感,第四节 幼儿道德的发展,一、有关儿童道德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理论 第一阶段(36岁)前道德判断阶段。 第二阶段(69岁)他律道德阶段。 第三阶段(911岁)自律道德阶段。,(二)科尔伯格的理论,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一级水平:前习俗道德 第一阶

6、段:服从于惩罚定向 第二阶段:快乐的相对主义,二级水平:习俗道德 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 第四阶段:社会秩序和权威的支持 三级水平:后习俗道德 第五阶段:民主的承认法律 第六阶段:普遍的原则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人或同一个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道德问题的判断、推理方式有着明显的质的区别。,二、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 (一)幼儿道德发展特点 1、具体性 2、他律性 3、模仿性 4、情绪性,(二)影响幼儿道德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家庭及其父母 2、游戏及其活动 3、同伴及其交往 4、社会榜样 5、教师及其环境,亲社会行为通常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

7、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款等。 (一)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 23岁半至3岁半的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比年龄大的幼儿在游戏时则较少扮演利他者,但在日常生活中会较多地表现出助人的行动。,三、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二)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1、社会认知水平 观点采择能力:是指个体将自己放在别人的立场,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事情的能力。 2、情感移情作用 移情是体验他人情感的能力。移情既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方式。,3、家庭引导方式 鼓励儿童亲社会行为最有利的方式是运用微笑、赞扬、拥抱和奖品等手段来奖赏这类行为。 4、传播媒体的影响,第五章 幼儿的个性因素及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

8、的气质,一、气质的概述 (一)气质的概念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动力特征。 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二)气质的体液说(希波克拉底),多血质:血液多,活泼,快乐,好动。,粘液质:粘液多,沉静、淡漠、不好动。,胆汁质:黄胆汁多,兴奋性强,急躁易怒。,抑郁质:黑胆汁多,忧郁迟缓,易哀愁。,气质类型,二、儿童气质的类型和表现,(一)有关婴儿气质类型的研究 托马斯等人将婴儿气质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容易抚养型 (2)难以抚养型 (3)缓慢发动型 (二)儿童气质类型的表现,1、容易型(40%) 这一类婴儿的吃、喝、睡等生理机能有规律,情绪比较积极

9、愉快,比较活跃,喜悦的情绪占主导,容易接受新事物和不熟悉的人(新异刺激),容易适应新环境,对成人的交往行为反应积极。他们容易受到成人的最大的关怀和喜爱。,2、困难型(10%) 这一类婴儿突出的特点是:饮食、睡眠等生理机能方面缺乏规律性;不愉快的情绪较多,情绪不稳定,时常大声哭闹,烦躁易怒,爱发脾气;对新事物接受很慢;较难适应新的环境。成人需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使他们接受抚爱,很难得到他们的正面反馈。,3、迟缓型(15%) 行为反应强度很弱,不活跃。情绪总是消极,不很愉快,但不哭闹,而是常常安静地退缩,情绪低落。逃避新事物,新刺激,对外界环境和事物的变化适应较慢。这一类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随成人的

10、抚爱和教育能逐步适应新环境。,以上三种类型只涵盖了约65%的儿童,另有35%的婴儿不能简单地划归到上述任何一种气质类型中去。他们往往具有上述两种或三种气质类型的混合特点,属于上述类型的中间型或过渡交叉型。,三、婴幼儿气质发展的特点 (一)气质的稳定型 (二)气质的可变性 四、婴幼儿气质的影响因素 (一)个体生理机制 (二)家庭教育环境 (三)学校教育环境,五、气质与幼儿教育,(一)设计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活动 (二)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 (三)平等地关注不同气质的幼儿 (四)有差别地进行气质补偿教育,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性格,一、性格的概述 (一)性格的概念 对外部事物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就是

11、一个人的性格。 (二)性格的表现 1、性格在活动中的表现 2、性格在言语中的表现 3、性格在表情、姿态、服饰上的表现,(三)性格与气质,性格与气质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先天的气质,是性格形成的生理学基础。其次,某一种气质会比另一种气质更容易促使个体形成某种性格特征。性格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改造气质。,性格与气质的主要区别在于:气质主要是先天获得的,是生理性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也无好坏之分;而性格主要是后天培养成的,是社会性的,具有可塑性。性格特征可以按照一定的社会评价标准分为好的性格或坏的性格。 二、幼儿性格的特点,三、影响幼儿性格发展社会因素,(一)家庭 1、亲子关系 2、家庭结构 3、家庭气氛 4、父母榜样 (二)幼儿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