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18375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2015届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2015届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2015届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2015届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课件 新人教版(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 文,新课标,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命题规律 1赏析的诗词大致可分为写景抒情、托物言志、题赠送别、山水田园、咏史怀古等类型,以写景抒情类居多。 2命题方式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 3命题角度通常涉及四个角度,即形象类赏析、情感类赏析、技巧类赏析、语言类赏析。其中形象类、情感类赏析是命题的重点,也是命题热点,简单来说,就是景和情两个角度。 4常考题型有:情感把握题、形象分析题、诗句赏析题、画面描绘题、阅读评价题。,命题趋势 1唐诗宋词唱主角。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侧重于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 2名家名篇是主打。从作者方面看,多选名家以及在不同时期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诗人

2、、词人的作品。 3“点”的考查是主流。中考古诗词鉴赏不作全诗的宏观测试,而注重抓点带面。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 4古诗词对比阅读在一些省份已经出现,相信在未来会有一些大的发展空间。 5题量13题,题型由客观题逐步转向了主观题,并且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这些变化应当引起注意。淮安市中考原则上不考古诗词鉴赏,2015年有可能尝试出现,我们在备考时不能掉以轻心。,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真 题 例 析,真题例析,方法总结,一、 2014河北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3、,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_(人名)。(1分),龚自珍,思路分析,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2.这首诗加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2分) _ _,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思路分析,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3.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3分) _ _ _,示例:这两句诗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诗人虽辞官离京,但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4、,真题例析,方法总结,思路分析,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二、 2013黄石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这首诗的题目是“春望”,请细读一、二两联,说说杜甫望见了哪些景象。这是一种什么抒情手法?(2分) _,京城的荒凉和春天的绚丽景象。借景抒情。,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真题例析,方法总结,解 析 本题考查诗中描写的景象及抒情手法。一、二两联诗人主要是写景,注意抓住景物特点去体会。,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5“烽火连三月

5、,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思路分析,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三、 2014柳州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6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2分) _,杨花、子规、明月、风。,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思路分析,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7.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诗人

6、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2分) _ _ _ _ _ _,示例一:拟人的修辞,把明月当做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示例二: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示例三: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真题例析,方法总结,思路分析,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续表),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四、 2014黄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不 见 杜 甫 不见李生

7、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 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世人:指统治集团的人。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8.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2分) _ _ _,“佯狂”“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疏狂自放、怀才不遇;“独怜才”“诗千首”等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真题例析,方法总结,思路分析,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9.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_,抒

8、发了作者对好友李白的挂念,对李白才情的赞赏,对李白怀才不遇的境况的同情;同时也抒写了自己与李白同样遭遇的感慨。(答出两点即可),真题例析,方法总结,思路分析,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续表),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五、2014连云港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 诗家:诗人。上林:即上林苑,古代宫苑名。 10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新春景象。(3分) _,答案要点:柳条微曳,新芽初绽,嫩黄点点,尚未匀称。(抓住特征,语句通顺即可),

9、真题例析,方法总结,思路分析,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续表),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11结合诗歌内容,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3分) _ _ _ _ _ _,反衬。用“花似锦”来反衬早春“清景”,表达对早春的喜爱。虚实结合。初春之景是眼前之景,是实写;“花似锦”为想象之景,是虚景,表达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对比。“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对比,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真题例析,方法总结,思路分析,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续表),真题

10、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方 法 总 结,一、解释词语含义 解释古诗词中的词语,最好的方法就是语境推断法。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2013黄石):“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这里就要回答词语的比喻义家书的珍贵。再如(2012湘潭):解释“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结合词的内容,就不难知道它的含义是指收复中原(或统一山河)。当然,对于古今异义的词语,我们平时要留心积累。,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二、品味词句妙处 解答品味字词题时不能把该字词孤立起来,要放在句中,反复朗读体会。答题步骤: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

11、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色;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品味句子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回答:一是从内容方面考虑,该句主要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或有怎样的寓意;二是从形式方面思考,该句有什么表达技巧,指出该表达技巧的效果,或者分析句子的语言特点。,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三、描绘诗词画面 描绘诗词的画面,不能只是对原诗词进行简单的翻译,而是要把诗词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语言,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词中的情景。首先,要正确理解诗词,抓准诗词中的主要景物。如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要抓准竹林、洗衣姑娘们、莲叶、渔船等景物的特点。其次,要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意境。如何联想?,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既要联想到诗人创作诗词时的心境,又要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联想到这些景物在自己平时看来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如何想象?补充诗词细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我们可以想象为什么会喧闹,可能是聊天声、嬉笑声、放歌声造成的。莲为什么会动?可以联想是渔船穿过荷塘归来了。,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四、把握诗词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