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基本题型结课考试考点综合整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217985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基本题型结课考试考点综合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马原基本题型结课考试考点综合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马原基本题型结课考试考点综合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马原基本题型结课考试考点综合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马原基本题型结课考试考点综合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原基本题型结课考试考点综合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基本题型结课考试考点综合整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型:填空、判断、简答、材料分析、论述】填空 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精髓):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基本内涵: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践,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马克思主义的三大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与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

2、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前进性与道路曲折性的统一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两条相对立的认识路线: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成功的实践都是真理尺度(是不是对)和价值尺度(有没有用)的统一 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马克思的两个最伟大的发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量变质变规律观点: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 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

3、筑矛盾运动的规律判断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有的认识都是来自实践()脑力劳动创造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是为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服务的()哲学有科学的与非科学的 价值观有好坏之分,好的起促进作用坏的其阻碍作用简答一、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正确的认识世界)与革命性(为无产阶级服务)的统一。二、共产主义的特征1、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2、实现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3、

4、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学习的方法:理论联系实践三、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四、哲学的定义 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它提供了对于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全面而深刻的思考。因此要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应该学会哲学思考。五、物质 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物质的唯一特性; 一元论认为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只有一个本质; 二元论则否定了世界的统一性。六、物质的存在形式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物质和运动是分不开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动中有

5、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运动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七、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八、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二因素:使用价值、价值 劳动的二重性: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同一次劳动的具体与抽象两面)九、简述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的原因1、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2、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3、提供了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十、简述事物的辩证否定观

6、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批判与继承。十一、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答一:1、从实践到认识; 2、从认识到实践; 3、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材料分析角度: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答二:毛泽东指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十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时间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什么方面1、实

7、践是认识的来源;2、时间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十三、简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分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两者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十四、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含义与相互关系 生产力:认识和改变自然的能力,基本要素有一是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二是劳动对象,三是劳动者。(生产工具: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 生产关系:人与人在生产结成的人与

8、人之间的关系,基本要素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二者的相互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十五、阐述意识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表现在哪里)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创造性;2、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3、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十六、简述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答一:马克思主义认为,多样化的世界是有统一的本原的,这就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答二:1、世界是多样的;

9、2、世界是统一的,统一于物质; 3、世界是多样统一的。十七、改革的作用首先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其次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其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最后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文明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经济、政治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条件,但是我国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还有不完善之处,科学文化水平还比较落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进一步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和创造性。十八、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的步骤1、一分为二的看问题;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抓重点,看主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