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8课《古诗两首》课件 鄂教版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17829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4.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8课《古诗两首》课件 鄂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15-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8课《古诗两首》课件 鄂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015-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8课《古诗两首》课件 鄂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2015-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8课《古诗两首》课件 鄂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2015-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8课《古诗两首》课件 鄂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8课《古诗两首》课件 鄂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8课《古诗两首》课件 鄂教版(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两首,观沧海,曹操,学习目标,1. 在反复朗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 培养学生的远大的志向。 3. 了解诗歌情境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重点、难点: 1. 诵读诗歌,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 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中国古典诗歌,近体诗,绝句,律诗,词,曲,散曲,戏剧,小令,套数,(唐),(宋),(元),古体诗,乐府诗,(唐之前),五言 七言,唐诗,律诗,绝句,律诗的特征,1.共有八句,3.颔联、颈联必须押韵,2.首联、颔联、颈联、尾联,4. 颔联对偶句,颈联对偶句,乐 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

2、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有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 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留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 。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做的诗,亦称“乐府诗”。汉乐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乐府诗,曹操,字孟德,沛国谯qio县人(今安徽省亳b州)。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与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

3、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 有代表作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曹操(155-220),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借许悠之计,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击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对手袁绍。袁绍残部逃到乌桓(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想得到乌桓的支持,以求东山再起。曹操乘胜追击,征讨乌桓。东汉建安12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挥鞭北指,所向披靡,大败乌桓。归途中,曹操登上碣石山,观看沧海壮丽景色。此时,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即书,便有了观沧海一诗。,写作背景,观沧海,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4、。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ji,dn,sng zh,zi,曹操,内容理解,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以:连词,来。,何:副词,多么。,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其:代词,指大海。,以:连词,来。,观沧海,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

5、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诗歌赏析,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实写,虚写,大海雄伟壮阔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博大胸襟,主旨归纳,观沧海是一首借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雄伟壮阔的景象,表现诗人博大的胸襟,抒发诗人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观沧海赏析,全诗中间十句写景,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

6、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中洋溢着激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小结: 本节课所学的观沧海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思想又很含蓄。,观沧海 小结作业,1、观沧海一诗选自 ,作者 ,字 , 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与其子 、 合称为“三曹

7、”。,乐府诗集,曹操,孟德,东汉末年,曹丕,曹植,检查,2、观沧海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3、 观沧海一诗以 字统领全篇,先写 景,然后写 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 。,观,实,虚,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阅读观沧海,回答问题。 1、 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案: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2诗中描写的沧海景色有什么特点?通过写景表现诗人怎样的心态? 答案:诗人眼中的沧海波澜壮阔、生机勃勃,映衬出诗人雄心勃勃、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向上的心态。,3分析

8、“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表现的意境。 答案:这四句是诗人奇特的想象,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使我们从中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意 象,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意 境,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品 诗,意象 意境 心境 情感,目标,寒山寺,黄鹤楼,白帝城,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 张

9、继),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唐 崔颢),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唐 李白),庐山,庐山,学习目标,1.了解陶渊明生平以及写作背景,朗读背诵诗歌。 2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3学习诗人心志高远的精神。,作者,陶渊明其人,走近作者,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青壮年时,曾做过江州祭酒和参军一类的小官,但时间都很短,后任彭泽县令,终因不满官场黑暗,又不肯迎合权贵,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41岁归隐田园。他在诗文中着力表现在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开创了田园诗派,被称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 。,陶渊明其事,走

10、近作者,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主要讲陶渊明任县令时有一天有个官要来,别人就劝他穿戴整齐,迎接那个官,他本来就是个向往自由随性的人,就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后来辞官,隐居山林,这个词主要是说有骨气,不趋炎附势的性格。,五斗米 触摸文字 读诗,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韵朗读,读诗感知音韵美,意蕴美 翻译诗句,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画面再现,结合课文注释,自主翻译诗句。,画面再现,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译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建造草庐, 却没有车马的喧闹声。,问你怎样能做到这样呢?心高 志远,住处自然偏僻宁静。,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悠然自得抬起头看到了南山。,画面再现,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译诗理解诗歌大意,山里的景色傍晚更加 秀丽,飞鸟结伴一起归巢。,这里包含着人生的真正 意义,想要辨识却已经忘 了要怎样表达。,发现,题目和内容?,品诗,饮酒20首,是

12、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绝句,为酒后即兴之作。借“饮酒”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个性解读,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思考:为什么“无车马喧”?,远离名利,品诗感知意蕴美,根本原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个性解读,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何为“心远”?,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无追名逐利之心, 即使身处闹市, 也宛如住在深山。,思想源于生活,个性解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果你是画家,让你将这两句诗画在纸上,你会运用哪些色彩,画出哪些景物?,安静 美丽 恬淡 悠闲 ,周敦颐,个性解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为何“独爱菊”呢?,水陆草木之

13、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爱莲说,爱菊原因,个性解读,陶渊明独爱菊,枯萎之后,个性解读,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采菊何为,菊花凋落,个性解读,陶渊明采来菊花干什么?,吃 菊花瓣,品 菊花茶,喝 菊花酒,赏 菊花美,嗅 菊花香,悠然,,,合作探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版本一:悠然望南山。,版本二:悠然见南山。,“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 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 间无意中看到。南山的美景正 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想 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 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

14、了“有我之境”。,个性解读,“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即事物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即物我合一。,国学大师王国维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个性解读,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苏轼,诗人无意看山,但山景尽收眼底。诗人看到了 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 飞鸟,个性解读,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思考:看到飞鸟作者会想到什么?,古朴的院落 摇曳的秋菊 葱茏的南山 归林的倦鸟,人生的真意,个性解读,此中有真意 文章的主旨,为何“欲辨已忘言”呢?,东晋时期世人

15、重名利,文学重玄风(以阐 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 ),陶渊明 其人其文其思想都不被当时的人所接受。,世人皆浊我独清,寂寞,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小结,作者通过对 描写, 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感悟,千年历史,岁月悠悠,多少帝王将相,零落成泥,唯有那些优美的文字,依旧镌刻人心。让我们在语文这一方天地中诗意的栖息,像 千年前的陶翁去品味人生的悠然!,古今合韵,把一座茅屋 修在人来人往的地方 然而我却 丝毫感觉不到 俗世的喧嚷 有人问我 为何你的心能如此静躺 那是因为 我把它放置在 一个远离尘嚣的远方,心居之 身倚之 菊花处 樊篱旁 悠然抬头 满眼庐山色 锁住我 迷醉的目光 青山间的流岚雾霭啊 因着黄昏 追逐阳光,古今合韵,那结伴归巢的飞鸟啊 恋着旧林 守住信仰 真者自然存 存者且会真 生活, 本就应该 不思不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