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课件:专题18史观与素养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17622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课件:专题18史观与素养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14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课件:专题18史观与素养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014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课件:专题18史观与素养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2014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课件:专题18史观与素养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2014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课件:专题18史观与素养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课件:专题18史观与素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课件:专题18史观与素养(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史观应用】,一、现(近)代化史观,史观要点,1.基本内涵:人类历史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现(近) 代化以科技为动力,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核心,包括政治法 制化、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市场化,思想文化科学化、理性化,社会 生活现代化。,2.主要特征: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 治、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等;思想文 化现代化主要是指科学化和大众化进程;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 活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还涉及教育现 代化、军队与国防现代化、信息传播现代化

2、、人口控制化、社会 福利化等。,3.现代化模式,(1)从动因和起步看,可分为:,内源型现代化模式,即现代化起步的原因主要是该国或该地区社会 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自然发展的结果。如英法等国的现代化。,外源型现代化模式,即指现代化起步是在外部因素刺激下开始的。 如美国、日本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2)从体制特点看,可分为:,市场经济模式,如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计划经济模式,如苏联现代化。,混合经济模式,其特点是国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现代化过程中 起重要作用,如印度等国现代化。,(3)从社会性质看,可分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模 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又可分为苏联

3、模式和中国模式。,4.启示借鉴,现代化不等于完全西化,应该既保留民族特色又学习西方;现代化是 动态的历史进程;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现代化有消极面,需要在探索中纠正失误;建立民族独立国家是现 代化的前提;应从宏观角度认识历史发展进程,即按照政治现代化、 经济现代化和思想文化现代化纵向发展历程认识历史发展进程。,典型例题 (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 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解析】 现代化的含义主要指

4、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 自由化。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经济工业化(机械化);戊戌变法倡 导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主张民主共和,这属于政治民主化的范畴。C 项属于战争,D项中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从整体上看,阻碍了中国 近代化。A项与B项比较,辛亥革命显然优于清末新政。,【答案】 B,史观透视,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主要表现在:,第一,它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辛亥革命以后中国进入了共 和政治时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赋予人们集会、结社自由,国民 的政党意识、参政意识加强。,第二,它促进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辛亥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 展道路上的首要障碍封建君主制度,解放了生产力,其后中国出

5、 现了一个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高潮时期。,第三,它促进了中国人民思想近代化进程。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大解放,人民的社会意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追求民主、平等,反 对专制、愚昧,妇女解放等一系列变化无一不是肇始于辛亥革命的。,牛刀小试 (2013厦门适应性考试)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 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中将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变革宏观地概括为 下表中的四种趋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近代中国的变革是内外因共同推进的结果 第、第 、第种趋势使中国走向沉沦 革命化是推动现代化的一种方 式 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平衡渐进的过程,A. B. C. D.,【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现代化的特点。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既有

6、西方工业文明影响的外部原因,也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 命等内部原因,所以正确;中国近代的革命是为了让中国摆脱沉沦 的命运,而非走向沉沦,所以错误;无论是革命还是改革都是实践 现代化的一种方式,所以正确;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并不平衡,先是从工业现代化起步,之后再深入政治现代化和思想文化的现代 化,所以错误。综合以上信息分析,正确的是。,【答案】 A,二、全球史观(又称整体史观),史观要点,1.基本内涵,过程:指1500年地理大发现后,人类历史发展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 的过程。开始时期: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开辟;完成时期:19 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深入时期:当今

7、经济全 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主线:生产力的发展;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 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 展的决定因素。,视角:强调在全球范围内从整体上把握人类历史的演进;注重不同民 族与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内容:重视人类交往的历史,包括交通工具、国际会议、国际组织、 国际战争、思想文化交流与人类交往的发展;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认识中国历史。,2.基本特点,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名著全球通史中对全球史观做了如下 描述: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全人 类,而不仅仅是欧洲人或是非欧洲人。,全球史并不等于国别史或地区史的简单相加

8、,而是重在揭示不同地 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和影响。,3.启示借鉴,树立全球意识,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承认人类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 性;不同文明应相互理解和尊重;提倡宽容精神,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 之间的差异,“求同存异”;把重大事件放到世界整体发展进程中去 认识。,典型例题 (2013安徽文综,20)“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 式。下图地图中白色区域的不断扩大,反映了( )。,A.天主教的传播 B.西方人眼中的世界,C.罗马帝国的扩张 D.“日不落帝国”形成,【解析】 本题以全球史观的角度考查了世界市场的扩大。公元1 年的地图反映的是西方人对丝绸之路所连接世界的认识;公元1500 年的地图反

9、映的是发现美洲后对世界的认识;1600年的地图反映的 是环球航行完成后对世界的认识;1800年的地图反映的是工业革命 后对世界大部分国家沦为西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后的认识。四幅 地图整体上反映的是西方对世界认识的变化过程,所以答案是B项,。A项错误,公元1年是天主教耶稣的诞生年,此时天主教不可能传 播到东方;C项错误,1800年罗马帝国早已灭亡;D项与题意不符,“日 不落帝国”强调的只是英国,与材料中前三幅地图无关。,【答案】 B,史观透视,全球史观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世界历史绝不 是所有国家、地区及民族和文化的总和,它所关注的是整个人类和 全球整体。这一史学理念,打破了以往“

10、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 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 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本题体现了对整体史观的考 查,题干中“白色区域的不断扩大”,在反映西方对世界认识变化过 程的同时,也说明了世界开始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西方国家的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不仅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崛起和 掠夺的过程,也是世界历史打破相对的隔绝与孤立走向不断联系而 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的历史过程,在此过程中,各个不同文明间的联系 与渗透日益加强,从而推动了全球史观的形成与发展。,牛刀小试 (2013福建漳州七校一联)国际制度、国际组织

11、、国,际规则和国际法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自“冷战”结束后明显增 加。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全球化时代各国相互依赖趋势加强,B.多极化时代国家利益之争淡化,C.谈判协调基本代替了战争对抗,D.各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逐步趋同,【解析】 本题以全球史观的角度考查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材料 中的制度、组织、规则等都贯之以国际,说明世界各国都应遵守,也,就是其涉及各国的利益,因而反映了全球化时代各国相互依赖趋势 的加强。,【答案】 A,三、文明史观,史观要点,1.基本内涵,(1)人类社会发展史本质上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一切文明都是 整个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文明相互交织、渗透和转化,共同推动

12、人 类由低级向高级发展。,(2)横向方面:人类历史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其中 物质文明史包括物质生产文明史、物质交流文明史、物质生活文 明史等;精神文明史包括科技文明史、学术思想文明史、文学意识 文明史和宗教文明史等;政治文明史包括政治观念文明史、政治制 度文明史、政治组织文明史、政治行为文明史和政治技术文明史 等。,(3)纵向方面:人类历史经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 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 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2.基本特点,(1)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依据,把人类文明演变划分为农业文明时 代和工业文明时代。,(2)

13、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从现实追溯历史,由历史联系现实,突出历 史的时代特征。,(3)以是否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为标准评价历史,辩证认识人类文明 成果与代价(泛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耗费的物质、精力,或所做出的 牺牲)的关系。,(4)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5)文明有先进与落后之别,但没有优劣之分,任何文明都有不容忽视 的历史价值。,3.启示借鉴,(1)政治文明突出制度文明与制度创新。,(2)物质文明突出生产力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农业文明 的产生发展以及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跨越。,(3)精神文明主要包括思想观念、道德、文学、艺术、宗教、习俗 、科学技术等。,(4)重视

14、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典型例题 (2013天津文综,4)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 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 的是( )。,A.新航路开辟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解析】 本题以文明史观的角度考查16世纪以来西方的崛起。 材料限定时间为1820年以前300年,即15201820年,“全球经济史的 主体就会是东亚”,因为东亚是当时世界上农业文明最发达的地区 。“结尾的简短一章”只能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这是西方工业革 命时期,也是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

15、时期。A项新航路开辟出现于15,到16世纪;B项西方的早期殖民扩张时间是16世纪到工业革命以前; D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建立是在19世纪中期。,【答案】 C,史观透视,全面看待应用文明史观,1820年以前世界文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中心在东亚,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经济引领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从 1820年开始,以英国为先导的工业革命在英国即将完成,从而使大西洋沿岸的工业文明开始取代东亚的农业文明而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人类社会文明史的演进是以生产力为动力,以经济发展为标志,经历 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三个阶段。人类 文明每前进一步,都须付出代价,如战争、浩劫、争权夺利和历

16、史暂 时的倒退这些代价与文明进步所带来的成果相比是次要的,要 充分肯定人类坚韧不拔的追求文明的诚恳的步伐。,牛刀小试 (2013福建宁德质检)美国学者CW沃特森认为,任何 文明都是历史的产物,有其内在和特定的价值体系,没有一种文明可 以宣称比其他更为优越,也没有理由以主流文明自居,并歧视、否定 甚至取代其他文明。下列对此观点理解不确切的是( )。,A.肯定文明的独特性和价值,B.主张文明之间的平等,C.强调对不同文明的尊重,D.认同西方文明的优越感,【解析】 本题以文明史观的角度考查对西方文明的认识。据材 料中的信息“没有一种文明可以宣称比其他更为优越”可知,沃特 森认为不同文明间没有优劣之分,而主张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所以 对材料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D项。,【答案】 D,四、社会史观,史观要点,1.基本内涵,指从社会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