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何必曰利蕴含的深意课件精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217264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6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何必曰利蕴含的深意课件精讲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王何必曰利蕴含的深意课件精讲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王何必曰利蕴含的深意课件精讲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王何必曰利蕴含的深意课件精讲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王何必曰利蕴含的深意课件精讲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何必曰利蕴含的深意课件精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何必曰利蕴含的深意课件精讲(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何必曰利,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当今社会是一个“物质“社会,人们追求财利并没有什么错。但是如果我们两眼仅仅盯住财利,而不顾道德、法规、法律,这种做法又是可鄙的。,人类身为百灵之长,就是因为我们人与人之间是可以理解、沟通、团结、帮助的。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仅仅是一种冷冰冰的金钱关系,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作为21世纪的学生,我们也要明白如何去“谋利“的问题。,孔子曾经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

2、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孟子的文章,相信同学们对此会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一、为下列加红词语注音。 1、宋牼将之楚_ 2、然而不王者_ 3、孳孳为善者_ 4、蹠之徒也_ 5、利与善之间也,(提示:kng、wng、z、zh、jin),1、上下交征利 2、苟为后义而先利 3、吾闻秦、楚构兵 4、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 5、愿闻其指 6、然而不亡者 7、孳孳为善者 8、舜之徒也 9、利与善之间也 10、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的含义。,相互,如果,交战,停止,意向,这样而,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类

3、,差别,背离,三、指明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的特殊用法。 1、苟为后义而先利_ 2、未有义而后其君者_,(提示:1、2均意动用法),(提示:1、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2、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四、指明下列句子的句式 1、先生将何之? 2、未之有也。,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不吾知也。 毋吾以也。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宋何罪之有?何以战?先生将何之? 、由“之”“是”“焉”帮助构成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而不解 惟令是听,五、结合注释,理解重要语句。,1、原文: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那利呢?只有仁义就够了。,楚王不高兴听,我再去见秦王,劝

4、说他停战。两位君王中,我总会遇到能说得通的吧。,2、原文: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轻义而重利,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绝对不会满足的。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父母的,没有行义的人会不顾自己君主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何必谈利呢?,3、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做臣的心怀仁义侍奉国君,做儿子的心怀仁义侍奉父亲,做弟弟的心怀仁义侍奉哥哥,这样就会使君臣、父

5、子、兄弟去掉求利的念头,而怀着仁义之心相互对待了。这样的国家还不能称王天下的,是从来没有的。何必要说利呢?,4、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a、面对梁惠王关于利的问题,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 b、通过反面分析“利”的坏处-国危矣 举例论证:不夺不魇 c、通过正面阐述“义”的好处:推行仁义才是大利所在。举例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 d、再次强调论点,突出自己鲜明的立场:义先于利。 与开头形成呼应,突出立场。,六、课文内容分析。,1、结合第一则的内容,分析孟子说理的思路。,2、孟子数落宋牼

6、的目的是什么?,反对他从“利“角度去劝说两国国君。,提示:从治国安身的角度来分析。,3、推行仁义有什么好处?,作者通过对比,表现了“为利“与“为善“的差别,强调我们应该多多行善。,4、有人说孟子主张实行仁义,反对追求“利“,这种看法对不对,为什么?,不够准确。孟子并不是一味地反对追求“利“,仁义应该放在私利之上,推选仁义才是大利所在。,5、作者在第3则内容中,强调了什么?,孟子的义利观,孟子一书中“义”字共出现108次,有两种基本意思。 其一是合乎某种道或理谓之“义”,作名词或动词。,“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离娄上),其二是道理、正理,作名词。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

7、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梁惠王上)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滕文公上),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常把“义”与“仁”、“礼”等字合成一词使用,谓之“仁义”、“礼义”等。,“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告子上),孟子主要把“仁”看作是人心理上一种应有的“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尽心下)的道德品性,而“义”,孟子主要把它看作是人在生活中应遵循的,应内化于心的一种行为标准,一种道德规定。,孟子一书中“利”字共出现38次,主要有三种意思。其一是指利益,作名词。其二是有利于、利用、以为利的意思,作动词。其三是锐利或利害的意思,作

8、形容词。,“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梁惠王上 “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梁惠王上) “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灾,乐其所以亡者。”(尽心上)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公孙丑下),“利”在孟子的思想学说中主要指实实在在的利益、好处,可以说相当于我们现在通用的“利益” 。,首先,孟子积极肯定了人皆有物利需求,认为这种物利需求从根本上说是必然的,合理的。对于生存着和需要生存着的人来说,有些需求是不可或缺的,他认识到人活着就有需求,人的需求是开放的,而且一些需求必须不断地得到满足。因而当政者要顺着民众的需求,使他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饥者易为食,渴者

9、易为饮。”(公孙丑)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梁惠王上),其次,孟子认为,物利和道德是相关相联的、相生相长的。孟子指出,在尽量使物质享受达到一定水平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的同时,务必加强教育,加强人伦道德观念的培养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梁惠王上),义利并重、以义为先的政治观 合乎礼义、以义待利的生活观 崇义尚道、舍生取义的人生观,纵观孟子全书,我们可以看到它洋溢着孟子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渝的救世情怀:以民为本,以利为本,崇古尚贤,崇义尚道,自承先圣,身任天下。正因为那个变革性、过渡性时代的礼乐崩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孟子以天下苍生黎民为念,高举仁义的思想大旗四处游说,奔走呼号。表达了渴望丰衣足食,渴望安居乐业,渴望和平、统一、稳定的心声。,孟子义利问题上的思想学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也大致地奠定了中国儒家人文精神的基本内容。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可磨失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西汉董仲舒概括孔孟的义利观,提出“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的论点,强调道义和功利不能并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