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课件》第7课:唯物辩证法之联系观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16167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课件》第7课:唯物辩证法之联系观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课件》第7课:唯物辩证法之联系观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课件》第7课:唯物辩证法之联系观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课件》第7课:唯物辩证法之联系观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课件》第7课:唯物辩证法之联系观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课件》第7课:唯物辩证法之联系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课件》第7课:唯物辩证法之联系观(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十课 创新意识和社会进步,唯物辩证法,根本观点,对 立,知识框架:,总 特 征,总 特 征,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孤立的观点,对 立,对 立,片面的观点,静止的观点,形而上学,创新意识,要求,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考试分析: 高考对本单元的考查很多,难度较大,命题集中在联系的特点客观性、发展的观点(高频点量变与质变)、矛盾分析法(高频点矛盾的对立统一、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辩证否定观等方面。 命题趋势呈现“一不变,四上升”的特点。“一不变

2、”就是矛盾作为重点考查不变;“四上升”就是联系的客观性、整体与部分和系统优化方法、发展的趋势和状态、辩证否定观的考查的可能性呈上升趋势。试题主要以寓言、漫画和自然科技及文化热点为背景,考查调动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之,一、考点内容,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考点一、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联系的观点,发展的

3、观点,对立统一规律,三、考点分析,(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2009安徽 网络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某中学高二(2)班的同学以“网络与生活”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体会到网络的发展及其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 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探讨怎样更好地利用网络服务于社会生活。(8分),典型例题,(3)从联系观点看,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应当利用网络与社会生活广泛而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发挥网络便捷的功能。 从发展观点看,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应当利用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网络服务于社会生活的新形式、新途径。,考点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4、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得到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1、联系的含义,联系,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2、联系的普遍性,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事物内部,事物之间,整个世界,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对吗?,3、联系的客观性,(2)联系客观性: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二、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在事物,人为事物,地壳运动与地震海啸,核污水污染海洋,一、

5、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把握真实联系 (尊重联系),【疑点】为什么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1)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2)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的活动才能形成;(3)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特别提示,根本上讲是因为物质的客观性决定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贯彻了唯物论思想),4、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有条件的,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正确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1)联系

6、的普遍性是指一切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 地联系着,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 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 (2)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它是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要把普 遍联系原理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联系的客观性告 诉人们,不能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3)在联系的观点上,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把联系的普 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从而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把联系的客观性等同于联系不可改变,如果人们试图建立新的联系,就是对联系的客观性的否定。,注意: “改变事物的状

7、态”,只是改变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改变或取消事物的客观联系。,2011课标全国卷 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吨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某公司深入研究秸秆的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是因为( ) 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 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 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 A B C D,牛刀小试,A,(2015全国I卷)23.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卤水是制作卤

8、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和凝固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这表明 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 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 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 A B C D ,D,2011重庆卷 画家通过对水、墨等物质材料的加工、组合,创作美术作品,表现个人内心世界。这表明,美术作品的创作是( ) 创造物质材料新的必然联系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建立系统和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赋予作品以精神内涵 建立物质材料之间的具体联系,以表现内心世界的主观联系 依据物质材料的固有联系,建立作品与内心世界的具体联

9、系 A B C D,D,(2015全国II卷)22.“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韵理解正确的是: 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 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 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 A B C D ,B,(北京,24)“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

10、力,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它揭示了 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 A. B. C. D.,B,(2012江苏高考)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 ( ) A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 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解析: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并非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人为事物的联系也具有客观性,故D

11、正确,B、C无关题意。,D,品味经典 1(2012重庆高考)有人根据玛雅太阳历提出“2012世界末日 说”。科学界多年的观测与研究表明:2012年可能大规模 爆发太阳耀斑,会影响地球通讯系统,但不会导致地球 文明毁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世界末日说”对当代科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B“世界末日说”缺乏科学依据,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世界末日说”与太阳耀斑的内在关联,体现了联系 的普遍性 D科学界对太阳耀斑的爆发及其后果的预测,反映了联 系的客观性,D,解题指导 “世界末日说”虽缺乏科学依据,但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只不过是歪曲的反映,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容易误导人们,故A、B、C三项均

12、错误。科学界对太阳耀斑的爆发及其后果的预测,反映了联系的客观性,D正确。 答案 D,2014安徽10. 20世纪30年代,喜旱莲子草(革命草)作为饲料被引入我国。后来迅速蔓延,造成本土植物种类以及这些植物为食的鱼类迅速减少,水体严重污染,蚊虫大量滋生等诸多问题。这表明: 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事物之间联系具有多样性 事物联系是创造出来的 事物联系都有“人化”特点 A. B. C. D.,A,2013全国卷23物理学家格拉塞有一次在喝啤酒时,将鸡块小鸡骨头丢入啤酒杯里,啤酒的气泡显示了鸡骨沉落的轨迹。受此启发,他经过不断试验,发现带电高能粒子能穿越液态氮时,同样出现一串气泡。他由此发明了“气泡室

13、”,成功探测出高能粒子的运动轨迹,并因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事例表明 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 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善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A B C D,D,2014新课标21. 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但根据新配方研制的胶水粘不牢东西,人们认为这是不成功的发明。几年后,弗雷应用斯班瑟的发明成功研制了不于胶记事贴,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创意。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 联系是多样的,发

14、明创造要善于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联系是必然的,发明创造要排除事物的偶然性 联系是具体的,发明创造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 A. B. C. D.,C,2013江苏28. 某视频于中一只小猫头被人用大手轻轻抚摸它瞪大了眼睛傻气而乖巧,网友皆呼“萌态”。但科学研究表明,它的“萌态”是因恐惧而身体僵硬,动作缓慢。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 要在普遍联系中把握事物 C. 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D. 既要看到现象,更要把握事物的本质,D,练习: 材料一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艰辛努力,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基础性的支撑。但面对未来

15、,中国仍面临诸多挑战:粗放型增长方式造成严重的资源短缺;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国际竞争也在加剧成就“中国梦”,对于承担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关键在于全面客观地审视和分析当今世界格局和国内条件的深刻变化,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从而将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多样性的知识,谈谈党应如何审时度势带领人民成就“中国梦”。,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成就“中国梦”,既要利用有利条件,又要克服不利条件,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 成就“中国梦”,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也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全面客观地审视和分析当今世界格局和国内条件的深刻变化。 成就“中国梦”,既要注重客观条件,从中国国情出发,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需要几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P57,考点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是全局和全过程,从数量上看是一 部分是局部和各阶段,从数量上看是多,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