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兴中学初三古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设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215946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兴中学初三古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设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兴中学初三古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设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兴中学初三古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设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兴中学初三古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设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北兴中学初三古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设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兴中学初三古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兴中学初三古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设(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兴中学一课时教学设计的标准格式 课题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型精读 新授备课时间2016年5月13日上课时间2016年5月20日班级初三3班上课时间月日班级上课时间月日班级上课时间月日班级课标要求与分析要求:初中语文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分析:1、目标: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是能力目标;诵读,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是能力和情感目标。2、学习水平:理清、理解、分析、诵读、积累、感悟、运用,是行为动词。体现的是理解水平和感受水平。3

2、、学习内容:是文章主要内容及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教材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记叙自己茅屋被秋风吹破这件事,一跃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衣食无着落的穷苦百姓,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因为是诗词,所以本文的语句显得更加含蓄,跳跃性也更强,单从词的字面上看,学生就不易读懂,更不要说能领悟到包含在每个画面后的忧患之情了,因此本文的教学光靠朗读是远远不够的。学习本文,还要借助网站资源的帮助,通过有层次的阅读来感受作者的复杂感情,体会作者的博大胸怀。学情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杜甫的一篇遇事感怀之文,行文情感炽烈、内涵深刻。学生

3、在前面已经学过他的江南逢李龟年望岳春望石壕吏,对其人其诗有初步的了解。学好此文对学习其他古诗词及理解古人的伟大胸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在逐步感受、接受诗人的人道主义精神的陶染,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启迪。重、难点: 体会作者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本诗的体裁及关于杜甫的文学常识。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入体会诗人所抒发的忧国忧民情思。教具多媒体流程1、 导入新课 同学们学过许多大诗人杜甫的诗歌,那么你又对杜甫有多少了解呢?(学生发言)好,今天,就让我们沿着历史的河床逆流而上,回到一千二百年前,去成都浣花溪畔座简陋而破旧的杜甫草堂,一起去触

4、摸这颗想黎民、思百姓、忧天下的爱国之心。2、 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本诗的体裁及关于杜甫的文学常识。2、深入体会诗人所抒发的忧国忧民情思。三、检查预习1.作者介绍: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任工部校检郎,又被称杜工部。河南巩县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他的诗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2.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地区闹饥灾,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又辗转到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

5、以诗自娱。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3.诗体知识: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四、自主学习A、研读赏析第一诗节,思考下面的问题1、作者是如何描写秋风的?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凶猛”等词语?讨论明确:“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又运用了拟人化手法。2、“卷”和“吹

6、”相比,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好在哪里?讨论明确:“吹”字不能写出风的力度;换“掀”吧,似乎又表现不出茅草的动态。要想既写出风的迅猛,还又表现出茅草的动态的字,“卷”字更形象、更有力。3、后面的动词有哪些?用法有什么好处?讨论明确:后面还有“飞”“洒”“挂”“飘转”“沉”等动词,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画面。4、 给此段加一个什么标题?(秋风破屋)B、研读赏析第二诗节,思考下面的问题1、当看到茅屋被秋风所吹毁后,诗人当时心情是怎样的?讨论明确:诗人心情着急、发怒,无可奈何。作者在此段中没有一个字描写他的心理活动,但是能让读者体会得到这种心情。2、茅草被一群儿童抱走了,孩子们为什么要抱走茅草?讨论明确:本

7、身也是穷孩子,用茅草盖屋或回家当柴烧。当然也不排除调皮成分,但是也有更深层原因譬如社会现实。杜甫如其说生孩子们的气,倒不如说生社会的气,狠动乱社会造成人民贫困、灾难。3、茅草被卷走了,这些草如果拾起来,还可以修理茅屋。可这时一群顽童把草抱走了,诗人着急,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讨论明确:是写心情,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4、“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叹息什么?讨论明确: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所以此句应该用叹息的声音读出来:归

8、来倚杖自叹息。5、给此段加一个什么标题?(群童抱茅)C、研读赏析第三诗节,思考下面的问题1、茅屋被吹破后,诗人最怕的是什么?2、看看第三诗节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大家赏析一下.讨论明确:“雨脚如麻”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冷似铁”中的“铁”字说明被子很破旧,很脏长期颠沛流离,没有时间洗,或者没有钱买,只有一床被子,没法拆洗;很冷,很硬,并且还破了,这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体会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锤炼功夫。3、 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好呢?(夜雨湿屋)五、合作探究研读赏析第四诗节,思考下面的问题1、 面对“夜雨湿屋”,作者此时的表现是什么?2、漫漫长夜,诗人在想些

9、什么呢?讨论明确:“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3、你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呢?(祈求广厦)4、由此可见杜甫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讨论明确:“忧国忧民”(板书)。六、拓展延伸1、谁能再说一些杜甫忧国忧民的名句?明确: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2、你还知道其他人的忧国忧民的名句吗?明确: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位

10、卑不敢忘忧国陆游七、当堂训练: 1、选出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2、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每一个词语不超过5个字)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本文语言朴素自然,句式错落有致,请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5、对于南村群童的举动你是如何理解的?6、“自经

11、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什么?请你简要地介绍一下有关情况。7、你是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话的?八、课堂小结:诗人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忧国忧民的诗人,总是受到人民的爱戴和敬仰。陕西民歌中有“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的句子。这是对诗人的爱戴和敬仰。让我们怀着对杜甫崇敬的心情,再齐读全诗,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 板书设计 作业情况预习1、背诵并默写全文。2、翻译重点句。3、请写出至少四句杜甫的诗句,并注明出处。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4、请任意选择诗歌其中一段,以第一人称将其改写成现代文。教学后记 教学这首诗时,我改变了过去的以传授为主的做法,紧跟课改的步伐,让学生做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有一定的收获,但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原因,一些设计的效果还是不够理想的。批注:该节课堂结构清晰、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启迪学生思维、解决重点、突出难点。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练习,板书精炼,符合北兴中学教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