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营养-消化系统疾病课件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88215359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营养-消化系统疾病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儿科营养-消化系统疾病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儿科营养-消化系统疾病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儿科营养-消化系统疾病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儿科营养-消化系统疾病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科营养-消化系统疾病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营养-消化系统疾病课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化系统疾病,站,消化系统结构图,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口腔:吸吮、吞咽功能弱生理性流涎;粘膜易受损;淀粉酶少; 食管:漏斗状,下段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胃食管反流;吸奶时吞咽过多空气溢奶 胃: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幽门痉挛呕吐;胃容量小,排空慢,消化功能差 肠:相对长,升结肠与后壁固定差,壁薄 胃结肠反射大便次数多,肝脏:3岁前肋缘下、7岁前剑突下可扪及,功能易受损,再生能力强,胆汁分泌少 胰腺:胰液分泌少,酶活性低,易发生消化不良 肠道细菌:生后数小时侵入,结肠、直肠为主,正常菌群脆弱 粪便:出生24小时内排胎粪;人乳喂养儿粪便金黄,不臭;人工喂养儿粪便干黄,

2、味臭,易便秘,口炎,鹅口疮 疱疹性口腔炎,鹅口疮,白色念珠菌感染 口腔黏膜表面白色乳凝块状点片状物,不易拭去,周围无炎症反应,无全身症状 涂片镜检见菌丝、孢子 治疗:2碳酸氢钠清洁口腔;涂制霉菌素10万/12mL ,34次/天;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B2、C,疱疹性口腔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高热 拒食 流涎 齿龈、唇内、舌、颊黏膜单个/成簇23mm小疱疹,溃疡,覆以黄白色分泌物,边绕红晕、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23周) 病程12周 治疗:清洁口腔,温凉饮食,局部喷药(疱疹净),进食前表麻,退热,抗病毒,鉴别:疱疹性咽峡炎 柯萨奇病毒感染,夏秋季多发,发热,咽痛;疱疹 位于咽部、软腭,不累及齿龈、颊

3、粘膜,小儿腹泻,定义: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 2岁以下多见,1岁以内约占半数;夏秋季发病率高,病因 易感因素 感染因素 非感染因素,易感因素 消化功能未能适应生长发育需要,易发生紊乱; 体液免疫功能差,胃酸灭菌能力弱,正常肠道菌群未建立或失调 人工喂养特殊性,感染因素 肠道内感染 1)病毒:80以上,轮状病毒最常见 2)细菌:致腹泻大肠杆菌(5组)空肠弯曲菌、耶尔森氏菌、霍乱、痢疾 等 3)真菌:白色念珠菌 等 肠道外感染 呼吸道、泌尿道、皮肤等部位感染伴发,非感染因素 饮食因素 喂养不当 食物成分过敏 气候因素,发病机制:

4、渗透性 肠腔内存大量不能吸收的物质 分泌性 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 渗出性 炎症所至液体大量渗出 肠道功能异常 肠道运动功能异常,发病机制 感染性腹泻 1)病毒性肠炎 2)细菌性肠炎 肠毒素性肠炎 侵袭性肠炎 非感染性腹泻 渗透性 肠道功能异常,临床表现 按病程分型 急性:2M,按病情分型 轻型 胃肠道症状 重型 有明显脱水和全身中毒症状 a.多由肠道内感染所致 b.胃肠道症状 c.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钾、低钙、低镁,脱水的性质及临床表现 脱水的性质,不同性质脱水的临床表现,等渗性脱水:循环血容量和细胞外液减少,而细胞内液无改变,出现一般的脱水症状 低渗性脱水:细胞内水肿(脑

5、水肿);脱水体征突出,易致循环不良。 高渗性脱水:细胞内脱水;细胞外液脱水症状相对轻。神经系统症状明显。,钾平衡紊乱 低钾血症 酸碱平衡紊乱 代谢性酸中毒 低钙血症、 低镁血症,几种不同病原所致肠炎的临床特点,轮状病毒肠炎 秋冬季常见 6月2岁多见 起病急,伴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先吐后泻 大便10 次/天,黄色、蛋花汤/水样、无腥臭 重者伴脱水、酸中毒 大便镜检偶见少量白细胞 自限病程38天,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 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 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 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真菌性肠炎,站,迁延性及慢性腹泻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粒细胞 大便检查:常规 培养 涂片 血液

6、生化检查:钠 钾 钙 镁 CO2CP 十二指肠液检查,诊断 发病季节 病史 临床表现 大便性状,鉴别诊断 大便无或偶见少量白细胞 生理性腹泻 小肠消化吸收障碍 大便有较多白细胞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坏死性肠炎,预防 卫生宣教 合理喂养 加强护理 消毒隔离 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原则 调整饮食 加强护理 合理用药 预防并发症 急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 迁延性及慢性:肠道菌群失调、饮食疗法,调整饮食 继续喂养,禁食不禁水,成分搭配 加强护理 消毒隔离,口服补液,臀部护理,勤翻身 药物治疗 控制感染 微生态疗法 肠黏膜保护剂 止泻剂,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1)口服补液: 口服补液(

7、ORS)成分: 氯化钠 3.5g 碳酸氢钠 2.5g 枸橼酸钾/氯化钾 1.5g 葡萄糖 20 g 加水到 1000ml 张力:2/3张(220mmol/L) 理论基础:Na+_葡萄糖偶联转运吸收机制。,适应症: 腹泻时脱水的预防; 轻度脱水; 中度脱水而无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 禁忌症: 明显呕吐、腹胀; 休克、心肾功能不全; 新生儿; 有严重并发症者。,口服补液盐 (ORS)用量 轻度脱水5080ml/kg 中度脱水80100ml/kg。 无明显脱水者,每天给予50ml/kg,少量频服,并根据病情增减。 812小时内补足累积损失量; 1216小时内维持补液(需稀释一倍后用)。,(2)静脉补液

8、: 静脉补液的常用液体,单一溶液 等张: 5%GS; 0.9%NaCl; 1.4%NaHCO3 高张: .10%GS(2张); .10%NaCl(11张); .5%NaHCO3(3.5张); .10%KCl(8.9张),静脉补液的常用液体,混合溶液 等 张: 2:1等张含钠液(2份:1份) 1/2张: 1:1液(1份:1份或) 2:3:1液(2份:3份或:1份) 1/3张: 1:2液 2:6:1液 2/3张: 4:3:2液 1/5张: 1:4液 生理维持液 (即在1:4液中加入10%KCl溶液15ml/L),几种混合溶液的简单配制,静脉补液 原则: 先快后慢;先浓后淡;见尿补钾;见惊补钙;见酸

9、补碱 ; 方法:采取三定(定量、定性和定速)、二步(总量分两步补:累积损失量8-10h、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14-16h)法。,第一天内的补液总量为: 轻度脱水 90120ml/kg 中度脱水120150ml/kg 重度脱水150180ml/kg 学龄前和学龄儿童应分别用上述量的3/4和2/3。 第一天内补液的两个阶段三个部分: 补充累积损失量为主的阶段; 维持补液阶段(补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静脉补液第一阶段 补液的种类: 根据脱水的性质决定 等渗性脱水1/2张 低渗性脱水2/3张 高渗性脱水1/3张 补液速度 : 累积损失量应于开始输液的810小时补足,约810ml/kghr ; 重度

10、脱水或中度伴外周循环障碍者, 应首先在头半小时内扩容 ; 低钠血症的纠正速度可稍快, 高钠血症则宜稍慢。,扩容阶段:对重度脱水和中度脱水伴有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应首先进行扩容:2:1等张含钠液20-30ml/Kg,在30-60分钟内静滴或静注完,如重度酸中毒伴休克者,可用1.4%NaHCO3等渗液(量和用法同前)扩容。,静脉补液第二阶段维持补液 补充异常的继续损失量: 补液量1040ml/kg 张 力1/3张 补充生理需要量: 补液量60ml/kg 张 力1/31/5张或生理维持液 补液速度: 在补充累积损失量后的1416小时内均匀输入.约45ml/kghr。 根据病情及血气, 血电解质再进行纠酸, 补充K+,Ca+,Mg+ 。,第一天的补液方案总结如下:,纠正酸中毒 纠正低钾 纠正低钙 纠正低镁,第二天及以后补液 以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为主,能口服者予 口服补液,不能口服者继续静脉补液(液量和性质等同第一日)。,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的治疗 合理应用抗生素 补充热卡,改善营养 调整饮食成分 支持治疗 中医 治疗并发症,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