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_第二单元_第六课_求索真理的历程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12762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_第二单元_第六课_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_第二单元_第六课_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_第二单元_第六课_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1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_第二单元_第六课_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1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_第二单元_第六课_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_第二单元_第六课_求索真理的历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_第二单元_第六课_求索真理的历程(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实践的含义及特点 (1)含义:人们改造 世界的 性活动。 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 活动,可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特点 性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都是客观的。 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 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同时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3)实践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客观,直接现实性,客观物质,有目的、有意识,社会历史,物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

2、实践的性质,考点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1)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2)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特别提醒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不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对主观世界的改造就不属于实践的范畴。,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1、蜜蜂筑巢。 2、教师讲课。 3、猴子摘桃子。 4、建设中的长江三峡 5、学生认真学习。 6、克隆羊“多利”问世,4、,下列活动哪些属于实践活动 战士打仗 蜘蛛织网 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 国家政策的制定 农民种田 工人做工,属于实践活动,体现,2、实践的三个特点,唯物主义观点 (唯

3、物论),人:智力和 体力的统一,自然界或 人类社会,工具和其他设备,由客观条件决定、受客观规律制约,实践的基本要素,运用,改造,主体,手段,对象,第一、实践是 的活动。,原因,客观的物质性的,相对于纯主观精神活动,准确理解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1.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无论是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还是实践的对象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第二、实践是_活动,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体现了辩证法的观点,可见,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相对于动物的自发性、无意识的消极适应的本能活动,实

4、践的第一个基本特征和第二个基本特征的关系:,实践是客观的 物质性的活动,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 的的能动性的活动,唯物论,辩证法,相互渗透 相互结合,夸大第一个特征否定第二个特征,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夸大第二个特征否定第一个特征,会导致唯心主义,(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本能的盲目的活动的区别所在。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1.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2.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第三、实践是 的活动,社会性历史性,(相对于把实践看成是孤立的单个人的活动),实践活动的社

5、会性指的是什么?,实践的社会性是指任何实践都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所进行的活动,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实 践 是 社 会 性 的 活 动,实践活动的历史性指的是什么?,历史上每一阶段实践的内容、范围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961年人类首次升入太空(前苏联),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美国),2003年勇气号登陆火星,(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这是实践活动与孤立的个人活动的区别所在: 1.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社会性】 2.并且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实践的形式、内容、规模和水平都受到一定历

6、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历史性】。,12012年3月31日20302130,全球数千个城市及数 百个景点和标志性建筑将共同参与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倡导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时,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 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 B C D,解析:实践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能够把主观与客观联系

7、起来,正确。夸大了主观能动性,否认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排除。承认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否认了主观能动性,排除。 答案:B,(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3、实践的基本形式:,(3)科学实验活动。,其中,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其它形式:教育活动、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等等。,变革社会的实践,以下实践活动分别属于何种形式? (1)治理滇池污染行动 (2)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工作 (3)“嫦娥二号”探月工程 (4)拍摄影片生死抉择 (5)举办红岩魂大型展览 参考答案: (1)生产实践 (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3)科学实验 (4)艺术活动 (5)教育活

8、动,误区一:实践是指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误区二: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误区五: 实践是社会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不存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一方面受主观认识的指导,联系着主观认识,另一方面它又改造和变革客观对象,联系着客观事物。,误区四: 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误区三: 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一切物质性活动,一切物质性活动,盲目的实践就是指在错误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活动。,误区警示,(1)客观物质性,(2)主观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1)

9、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 对象的物质性活动,(2)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变为现实的存在,考点一:实践及其特点,2、特点,3、实践基本形式,主体、手段、对象是客观的,实践活动过程和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规律的制约。,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不是单个人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的活动;是历史发展着的。不同阶段受到一定历史条件制约。,(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2)变革社会的实践,(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小结,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 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 在实践中、在 和 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2)直接经验和间接

10、经验都是 的产物。,能动,主体,客体,实践,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 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有两个:,个人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取,能不能说:认识有两个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认识的来源问题,认识的途径问题,-实践,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启示:,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考点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的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课题,从而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所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11、动力。,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实践处于 和 的交汇点上。 (2)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 的存在变 为 的存在。 (3)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 和实践所产生的 加 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主观,客观,观念,现实,认识,结果,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从 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 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改造世界,判别,1、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我国古代大发明家鲁班,在一次攀登山崖时,抓住一撮丝茅草,被草叶的细齿划破了手,他从这里受到启示

12、,发明了锯子。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毛泽东同志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这句话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5、当前社会主义实践证明,江泽民同志概括总结的党的“三个代表”,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具有阻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3、,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则会阻碍人的实践活动。 【方法论】 坚持 第一的观点,重视 指导作用。做到理论和实践具体地 统一,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正确的认识,错误的认识,实践,科学理论,历史地,误区警示 误区一: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是一样的 警示:(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2)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则是从 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因

14、此,实践不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误区二: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警示:(1)科学理论作为一种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但不能据此认为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2)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自身都不能作为判断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只有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从而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因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2012重庆高考)科学理论并非一成不变:一旦有了更 好的解释,旧理论就需要修正。科学家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信念,并与观察、实验中获取的数据保持一致,这并不是他们的弱点,相反,这正是他们的力量所在。这说明 ( ) 科学发

15、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科学认识随着客观规律的发展而发展 科学家的信念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A B C D 解析:社会实践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错误;材料表明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体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正确,故选B。 答案:B,1、(2006年江苏)过去,由于片面追求GDP,导致了某河的严重污染;近年来,A市政府转变观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下大力气治理河水污染,消失多年的鱼儿又回来了。从哲学的角度看,这种发展观的转变告诉我们( ) 不同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不同的作用 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科学发展观是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指导思想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A、 B、 C、 D、 2、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蓬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