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整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211649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整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整理第一章 先秦文学理论(萌芽期)儒家重“政教”,道家重“审美”。墨家“尚质”“尚用”“非乐”“言有三表”一、诗言志“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1、概括了诗歌表情达意的基本特征。2、提出了诗歌教育作用的要求和理论。3、是中国古代诗论“开山的纲领”朱自清其意义:历史地位高,影响深远。古代抒情诗繁荣而叙事诗不够发展,诗论注重表现“缘情、贵意、神韵、意境与诗言志的主张密切相关。”二、孔子的文学思想强调“诗教”为政治服务。主要内容有:1、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兴观群怨”说(启发感染、认识社会、交流团结、抒怨预政)2、主张内容与形式统

2、一“先质后文”“文质彬彬”3、重视“中和”之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4、 提出文学批评两个标准(思想、艺术)“尽善尽美”三、孟子“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1、“以意逆志“三种说法:以己之意推求诗人之志朱熹朱自清等。“逆”:推测、钩考。以诗人之意推求诗人之志王国维等以全篇立意推求诗人之志中国大百科全书“以意逆志”理论说明孟子看到了诗歌艺术表现的特殊性;整体统一性;读者主体能动作用。2、“知人论世”:向上与古人交朋友,颂古人的诗,读古人的书。3、“知言养气”:知言能看出言辞背后隐藏的实质;养气人的内在修养。四、荀子1、重视“言”的辨析和运用。“圣人之言、君子之言、小人之言。”

3、2、其文学思想基本内容: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明道”是核心。3、重视乐教,肯定文艺娱乐作用的社会价值。五、墨子基本精神:尚用、尚质两个观点:“非乐”说否定和反对音乐。(有很大社会实用价值,但忽略文艺的审美价值)“三表”说“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即有所根据,有所考察,有所应用。(以历史经验为依据,关心人民生活考察社会现实,利于国计民生的政治功用。)六、庄子“天道自然观”、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意之所在者是道,不可以用言语去传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语言是用来表达意的,把握了意,就可以忘了语言。“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其文学思

4、想及(影响)1、以自然朴素为美。(对礼教束缚自由个性具反抗批判意义,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2、“得意忘言”说。(对后世“不落言筌”和不可言传的意境追求有直接影响。)3、超现实主义特色。提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开拓思维空间和艺术想象能力,丰富文学语言表达方式和风格,闪耀独创和批判光芒,对后世浪漫主义影响深远。)第二章 两汉文学理论(演进期)刘歆将诗赋略与六艺略诸子略并列,第一次把文学和学术著作区别开,成为我国古代文学书目的最早文献。一、毛诗序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诗三百被奉为经书。诗学严重地经学化、儒学化,这种情况集中地表现在毛诗序中。毛诗序认为1、诗歌的本质是抒情言志,“

5、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提出了“吟咏情性”理论。但又要求“发乎情,止乎礼义”,用封建思想礼教来规范这种情。2、诗与社会政治的关系: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分为美刺、教化两个方面。“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3、诗歌的体裁:风雅颂,诗歌的表现手法:赋比兴。赋:铺陈直叙。比: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兴起,发端和比喻兼有。二、司马迁其文学主张:1、“发愤著书”说。(影响深远,如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2、高度评价屈原及作品,充分肯定屈原作品的批判精神和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屈原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三、汉人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论1、第一个为屈原作

6、品作注的人:淮南王刘安离骚传2、司马迁完全赞同刘安的评价,在史记中为其立传,并大段引用离骚传原文,特别肯定了屈原作品“刺世直谏”的批判意义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班固对屈原及作品的指责,反映正统思想理论的极端保守和落后。4、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全面研究楚辞的专论王逸的楚辞章句序。高度肯定其不朽价值和崇高地位。(为驳班固所作,王逸站在儒学经学立场,有一定局限和扭曲。)四、王充论衡“异人异书” “思想解放的先驱”论衡的主要思想:针对当时虚伪浮华和因循模拟的文风,提出“疾虚妄”、“归实诚”、“为世用”的文学主张。超奇篇的主要内容:对作家的品评。是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中“作家论”的滥觞,表现在:1、 提

7、出如何评价作者高下的问题。(把读书人分为:儒生、通人、文人、鸿儒)2、强调作家内在修养的重要性。创作好坏,有先天才气,也有后天学习。“诚实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称副。”3、评价作家作品,反对崇古非今。王充反对保守倒退,主张实事求是的批评,且把后世超过前代看成理所当然,对后世文学理论批评和创作都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也是我国古代思想领域的新起点,对冲破汉代陈腐经学和谶纬迷信的束缚具有先驱意义。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自觉期)东汉衰落,经学衰落,曹操为首,反对“德行”取士,要求“唯才是举”,主张文章清峻、通脱。玄学应运而生。三曹七子(邺下文学集团)。第一个五言诗的黄金时代。文学观念的“

8、自觉”,玄学思潮的兴起和文学创作的繁荣,它们互相影响,互相推进,共同构成了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理论长足进步并取得丰硕成果的客观基础。一、曹丕典论论文提出的重要问题有:1、 肯定文学的独立价值和地位,强调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因为自古只有圣人和经书的地位,文学和作家个人的创作并未得到重视。但曹丕第一次不分贵贱给个人文章很高评价,一方面强调文以致用,一方面从人的生命价值的自我实现指出了它的不朽意义。他鼓励作家超越有限的人生,从个人荣辱贵贱中解脱出来,凭着自己的奋斗、创作,去获取生命永恒的价值。这显然是当时人性自觉和文学自觉的反映,其中所包含的主体个性意识和人文精神,对后世文学思想的影响不

9、应低估。2、主张“文以气为主”。(这是其理论核心)“气”:作家的个性素质,本性。他认为作家个性素质不同,便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不可取代和模拟。“气之清浊有体”清:俊爽超迈的阳刚之气;浊:凝重沉郁的阴柔之气。3、区分四种不同文体特点,提出了“文本同而末异”“诗赋欲丽”的著名论点。四类八体: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其特色:雅、理、实、丽)本:文章的基本性质、规则;(指内容)。末:各种不同文章的体裁(指形式)。诗赋的特点是“欲丽”:这是对文学艺术审美要求的自觉认识。4、提出文学批评应有的态度。曹丕批评了两种错误态度:一是“文人相轻”“谓己为贤”。一是“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因为每个作家个性才气不同,

10、文学创作也各有长短。“文非一体,鲜能备善”二、陆机文赋文赋:我国文学理论史上第一篇关于创作的专论。(用赋的形式写成)文赋阐述了一下问题:1、创作,一是有感于物,二是有赖于学。2、对艺术想象在创作中的形象化描述。“精骛八级,心游万仞。”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3、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新潮理论。是对先秦“言志”说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汉儒“言志”说的纠偏和挑战。“绮靡”是指“精妙之言”。(阴柔美,限制诗歌多样化,有消极意义。)三、刘勰文心雕龙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视为“双璧”。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成熟的标志,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的最伟大成果。前者“体大而虑周”,后者“思深而意远”。

11、文心雕龙共50篇,总论5,文体论20,创作论24,自序1篇。重点和精华是创作论的神思、情采、时序。神思:创作论的总纲,核心是艺术想象。是对陆机艺术想象论的进一步发挥。神思(艺术想象)的特征:1、形象性。“神与物游”2、情感性。“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3、不排斥抽象思维的参与。“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神思的功能: 1、使作家摆脱身观局限,思维自由驰骋,才情充分发挥。 2、是创作活动的中心和关键。 3、与语言表达密切相关。神思的形成条件:1、构思时要身心净化,没有杂念。“陶钧文思,贵在虚静”2、与先天因素和后天学习相关,情采着重论述: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主要内容: 1、提出文质并

12、重的主张,情即质(内容),采即文(形式)。 2、指出“情采”的主次关系,内容起决定作用。 3、主张“为情而造文”时序阐述了刘勰的文学观,主要内容有: 1、指出社会现实的影响,决定文学的发展。“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歌谣文理,与世推移” 2、分析了各种社会因素如政治哲学时俗对文学发展兴衰演变的影响。 3、指出文学本身内在发展规律,即历史继承关系。四、钟嵘诗品序全书专论五言诗。对自汉魏以来122位诗人及作品进行品评,分为上、中、下三品。其内容有破有立:立的方面:1、提出诗歌创作动机的激发,有赖于客观事物的感召。“物之感人” 诗歌的本质是“吟咏性情”。(这是钟嵘诗论的核心)2、在诗歌创作上提出了“滋味

13、”说。 要运用比兴手法,塑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书写作者真情实意。“情”是滋味的核心审美内涵,“情”不直接抒发,而是借助“比兴”手法来寄托,读者才会深受感染。破的方面:1、反对声病,主张自然和谐的音律。 2、反对作诗用典。第四章 隋唐五代文学理论(发展期)重“道”主“用”的儒家文论传统和侧重文学艺术性的佛道文论传统两方面对立互补。一、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1、他为什么要倡导诗歌革新运动?肯定风雅、汉魏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应恢复这个进步传统。“风雅”本指诗经中的风雅,这里代指中国古代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风雅不作”意思是真正切近社会生活现实的优秀诗歌创作不能产生,不能兴旺。2、 他为何要求学

14、习汉魏诗歌?复兴“风雅”现实主义传统的途径:以建安文学为旗帜,创作出有金石声的诗歌。3、他认为晋宋以来诗歌创作的弊病何在?缺乏“兴寄”和“风骨”。 “彩丽竞繁,兴寄都绝”“兴寄”是对诗经比兴的进一步发展,强调情志寄托。目的是强调诗歌应具有讽刺的深刻内容,对社会民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干预生活的社会功能。“风骨”是指明朗刚健,充满与艺术感染力量的风格。是对诗歌艺术形式的要求。二、杜甫戏为六绝书“开论诗绝句之端,亦后世诗话所宗”第一首:正确评价南朝梁代诗人庾信,批评当时一些笼统否定齐梁诗歌创作的错误倾向。第二首:正确评价初唐四杰,批评当时一些人割断历史,简单否定初唐文学创作的错误

15、倾向。第三首:从奇丽俊美的风格辞采角度继续称赞初唐四杰,批评讥笑四杰的后生尔曹。第四首:对前三首的总结,肯定其值得肯定的一面。第五首:如何对待古今之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第六首:对前五首的总述:对传统文学去伪存真,继承超越。“无所不师而无定师”三、白居易与元九书新乐府运动: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而衰,社会矛盾尖锐,客观上要求文学面对现实,面对社会弊病,这就产生了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把唐代诗歌革新运动推向高潮。关于诗歌理论问题:1、强调文学应该为政治时事服务。“文章为时而著,诗歌为事而作。”也要求乐府诗为民请命,仗义执言,无所畏惧积极批判现实。2、强调继承风雅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批判唯美主义和形式的不良倾向。批判“嘲风雪,弄花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