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10052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2)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2)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2)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2)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2)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2)(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教育心理学 精讲班 主讲老师:甘丽婷,本章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部分,从研究对象、内容、学习本学科的意义、 学习方法以及本学科的发展历程等方面进行论述。本章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记住相应的知识点,了解相关的概念和理论。,本章小结,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本章是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基础部分,主要介绍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发展的基本理论,为学习教育心理学奠定基础。中学生心理发展分为两大方面,即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包括社会化发展)。这些发展既有一般规律又有个别差异。,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本章也是历年考试的重点和热点,历年考试涉及的题型较全,选择题、填

2、空题、简答题、论述题都反复出现,既考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也考试对重点理论的把握和运用。本章学习的时间相应会比较长。,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在学习这章之前,先了解普通心理学的相关内容。 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具体分为: 一、心理过程 1、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2、情感过程:基本情绪:喜怒哀惧 高级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3、意志过程:自觉、自制、坚持、果断性 其中,注意是心理过程,但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二、个性心理(人格) 1、个体倾向性:需要、兴趣、动机、信念、理想、人生观、世界观等等 2、自我意识:

3、3、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本章主要有四个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和第三节分别介绍中学生认知发展和中学生人格发展;第四节是个别差异,包括认知差异和人格(重点是性格)差异。,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两个关键词: 一系列心理变化。有规律的,内容包括认知和人格。 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这个变化的时间跨度贯穿生命全程。,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概述,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即量变与质变 (2)定向

4、性与顺序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如儿童动作发展顺序遵循从上到下原则: 儿童思维发展顺序:由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概述,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因为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顺序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概述,(3)不平衡性。 一方面表现出个体的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止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如感知、记忆、想象、思维与人格的比较。 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如身高、言语发展。 应抓

5、住学生发展最快的时间进行教育,即抓关键期。 (4)差异性。 因此要注意因材施教。,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概述,例题:1、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这是指心理发展的(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体差异性 答案: C,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概述,例题:2、教学中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这是因为学生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体差异性 答案:D,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概述,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按照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即乳儿期(1岁以前)、婴儿期(13岁)、

6、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概述,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少年期 少年期是指11、12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概述,(1)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 (2)心理活动的随意性: (3)独立意识: (4)情感: (5)道德和意志:,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概述,2青年初期

7、这是指14、1517、18岁的阶段,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1)思维: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2)情感: (3)自我意识: (4)意志:,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概述,这里考试的重点是少年期,尤其是少年期的主要特点。主要考填空、选择,偶尔也会有简答,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征要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例题:少年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 _ 的特点。 答案:半幼稚、半成熟,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概述,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1关于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

8、水平(身心发展特点)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双胞胎爬梯实验。,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概述,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意义:教学前必须明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这是新教学的出发点。,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概述,2关于关键期 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最易学会或掌握某种技能的时期。在个体早期的某个阶段,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或是个体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敏感,)有时又把关键期称为敏感期。,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概述,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印刻

9、”(printing) 已有研究提出,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对这两个概念主要考填空与选择。 例题:学习准备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_。 答案:适应性,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为了说明这种变化,皮亚来引入了图式、同化与顺应等相关概念。 经过一系列的研究,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第二

10、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这个阶段最突出的成就是出现了客体永恒性。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个阶段,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但他们的语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他们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1)泛灵论: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2)以自我为中心: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单维思维: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

11、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 (4)思维不可逆: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1、抽象概念 2、思维可逆,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3、守恒概念。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概念。守恒概念的出现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 4、思维需具体事物的支持。 5、去自我中心主义。 去自我中心主义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1命题之间的关系 2假设一演绎推理 3抽象逻辑思维 4可逆与补偿 5思维的灵活性 皮亚杰的理论是学习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基

12、本理论,也是历年考试的热点问题。,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例题:1 . 小红认为,她喜欢狗,所以每一个人也都喜欢狗。她所表现出来的是前运算思维的何种特征?( ) A、不可逆性 B、单维性 C、自我中心 D、集中化 答案:C,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二、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 (一)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在皮亚杰看来,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只有儿童发展到相应阶段,才能进行相应内容和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教学。,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只要

13、教学内容和方法得当,系统的学校教学肯定可以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证明了这一点。,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三)关于最近发展区 1最近发展区的定义 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14、。,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2提出的意义 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他仍处于形成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3对教育的启发 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并且他建议采用支架式教学来帮助学生达到新的发展水平。,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1)中学生的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 (2)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3)认知与情

15、意、个性得到协调发展。,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二)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1)目的性; (2)持久性; (3)精确性; (4)概括性。,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三)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1)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 (2)意义记忆成主要的识记方法; (3)抽象记忆占优势。,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四)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由“经验型”上升为“理论型”。 初中:经验型; 高中:理论型。 其中初二是关键期。 例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形式是抽象逻辑思维,而它发展的特点就是由经验型上升为_。 答案:理论型,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二节是

16、教育心理学的重点,要求深入理解皮亚杰的理论意义、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及意义以及把握认知发展与教学的辩证统一的关系。,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一、人格的发展 (一)人格的含义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二)人格发展的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1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5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怀疑感(23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感。儿童初步尝试独立处理事情。 3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