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古代诗文阅读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07560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7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高考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古代诗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4年高考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古代诗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4年高考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古代诗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4年高考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古代诗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4年高考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古代诗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高考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古代诗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高考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古代诗文阅读(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高考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古代诗文阅读),文成中学 包桂琛,第三大题考查学生古代诗文阅读能力,包括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论语赏析和古诗文默写四个方面,10个小题,共37分,分值与去年相同。其中主观题28分,全省的平均得分为18.44分,难度系数为0.66。文言文主观题共10分,全省平均得分为6.66,难度值为0.67;诗歌鉴赏和论语题共12分,全省平均得分为7.22分,难度值0.60;默写题共6分,平均得分为4.56,难度值0.76。,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 识真 19.答案:君加以

2、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第19题试题特点,第19题试题特点,这道题今年的评分标准为:“断对一处不给分,断对两处给1分,断对三处给1分,断对四处给2分,断对五处给3分;断错一处不扣分,断错两处扣1分,断错三处扣1分,断错四处扣2分,断错五处扣3分。”试题答案中有七处断句,每两处一分,也就是说对一处不得分、错一处不扣分。得分减去扣分是最终所得到的分数。其中有两处可断可不断处“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断对了,不给分也不扣分。,第19题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例1】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

3、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0分) 【例2】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1分) 【例3】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2分) 【例4】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3分),像“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动”应断前却断后了;“且达于京师矣”,应断“矣”后却断前了;“君加以谦德”、“ 又加深矣”,不应断而断。 “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当断作“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 君之声渐腾”当断作“君之声渐腾”,这两处都是可断可不断。“动”、“日”、“腾”、“

4、达”、“谓”等五处错误是本次考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第19题复习备考建议,1、指导学生掌握断句方法。(断句时应初步了解语句大意,然后根据结构特点和语言标志,先断开容易理解的语句,再依据对上下文的理解破解难点。) 2、平时可以采取学生做练习,然后对练习进行讨论、归纳、总结的方式,力求让学生在练习中感悟、整理出断句的基本方法。,第20题试题特点,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3分) (2)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4分) 20.答案: (1)这是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 (2)(他)生性很喜欢引导后辈进取,在家境贫寒、

5、门第低微的人中推举选拔(人才),生怕做不到。,第20(1)题试题特点,第一小题3分,三个给分点:“若”翻译成“你们”、“你”,给1分;“奈何欤”翻译成“为什么呢”、“为何呢”、“如何呢”或类似反问语气的,都算对,给1分;句子通顺,给1分。如果说翻译不好还情有可原的话,有部分学生写错别字,如“但心”、“过滤”、“担优”、“潐虑”等,实属不该。但是此次评卷错别字不扣分。,第20(1)题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例1】这是你家中的宝物啊,怎能担忧这么多呢?(3分) 【例2】这是你家中的宝,不必要那么的担忧!(2分) 【例3】这是这家的宝贝啊,怎么能考虑他的过去呢?(1分),第20(2)题试题特点,第二小题

6、共4个得分点,“嗜”翻译成“喜欢”、“热衷”等,给1分;“不及”翻译成“做不到”、“做得不够”等,给1分;“在中”的状语后置翻译到位,给1分;句子通顺,给1分(“寒素”笼统译成“贫寒人家”、“家境贫寒”或类似意思即算句子通顺,“门第低微”不一定要译出来)。,第20(2)题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例1】他的性格十分喜欢引进后辈,在寒门之中推拔人才,只怕(自己)做不到。(4分) 【例2】(欧阳行周)性情喜欢引进后生,在寒素中推拔人才,只怕不能全选到。(3分) 【例3】又(因为)欧阳品性十分喜欢超出后进生,(他)在学子中推举提拔(欧阳),唯恐来不及。(2分) 【例4】性格喜欢诱后来的人,推拔在他不风光的

7、时候,还怕来不及。(1分),第20题复习备考建议,1、在复习中,一方面要以会考复习为起点,利用会考复习机会,注重逐篇巩固文言文知识,加强学生全面地进行文言文教材内容回顾;另一方面立足高考,结合高考实际作切实指导,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平时我们要重视文言文翻译的指导和训练。 2、二轮复习应该在第一轮复习对文言文知识和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和解题技巧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复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翻译时尽量以直译为主,要关注重点词语、特殊句式、固定句式,强调字字落实,力求表达通顺。,第21、22题试题特点,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8、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21这两首诗都以_来写愁。(2分)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第21题试题特点,21.答案:猿声。22.答案: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诗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 填空式的答题相对而言要求学生要答得精准一些,第一空“猿声”、“猿啼”、“猿鸣”或类似指明猿叫的意思的给2分;作“啼猿”(因为后

9、首诗中有“啼猿不自愁”句),也给2分;只有一个“猿”字,给1分。,第22题试题特点,这道题的评分标准也是修改过的。5分的分值分配如下:对两首诗的两个要点的分析,可以分开进行,也可以合在一起进行。分析第一首诗,只要点出“寓情于景”、“情景融合”等意的,即可给1分;分析第二首诗,只要点出“用典”、“借典”之意的,即可给1分;整个分析句子通顺,语言流畅的,可再得1分。“以那堪唱叹抒情”和“以理写愁”这两个得分点,基本上很少有考生能写到。考虑到实际情况,只要对“寓情于景”和“用典”这两个基本要点有进一步地阐释发挥,即可酌情给1分,写得确实到位的,再给1分。,第22题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例1】李诗借景抒

10、情,寓情于景,用“萧萧”的暮雨,日落的黄昏景来衬出自己的满腹愁情;徐诗用典,比喻拟人等手法写自己的伤心,行人愁,凄厉的猿声入行人耳中便为愁的伤感,都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离别后的惆怅。(4分) 【例2】李诗融情于景,以落日黄昏,山雨萧萧表现其愁情;徐诗直接抒情并运用典故,直接表现“行人”之愁。(3分) 【例3】第一首是融情于景,描写日落,萧萧暮雨,猿鸣等令人悲愁的景物,衬托出内心的哀愁。后首诗前3句写悲景,末句写情,由景及情,触景生情的手法写出内心悲愁。(2分) 【例4】两首诗写景,借景抒情,第一首以哀景写哀情,表现心中忧愁。第二首以乐景写哀情,前一句描写三峡的美景,反衬内心忧愁。(1分),第2

11、1、22题复习备考建议,1、在平时的诗歌训练中,结合诗歌教学的特征,立足诗歌本身。指导学生了解作者,辨清风格,仔细揣摩、细心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真积累一些诗歌知识,增加自己文化底蕴的积累,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掌握技巧。,第23、24题试题特点,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论语公冶长) 23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_观。(1分) 24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4分) 【

12、注】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醯(x):醋。 23.答案:择友。24.答案:第一问:醋是小物,有就说有,无就说无,微生高应据实相告。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用意委曲,并非正直之人,因此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第二问: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为人处世要实事求是,要正直。其目的在教诲弟子养成君子品格,于细微事不可不谨。,第23、24题试题特点,第23题要求概括出第一则材料中孔子的观点,分值1分。答出“择友”、“交友”或类似意思的,就可给1分。第24题要求分析孔子说微生高不直的原因,并谈谈自己对孔子这种评价的看法,分值4分。此题无论是题目还是参考答案均很难。,第24题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例1】第一问:“直”

13、即“正直”。微生高讨醋,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邻里会一定程度上效仿微生高的做法,所以不“直”,没有成为一个榜样。 第二问:我认为有理,自己行得正坐得端,才能感染周身的朋友一起积极向上,交到更多“直”友。(1分) 【例2】第一问:有人向微生高乞讨醋,而微生高则只把醋给予自己比较进的人,可见他对人不平等,故孔子会说他不直。 第二问:我认为这种评价正确的。我们做人就应该一视同仁,不是说谁关系与我好或与我近,我就去帮助谁。我们应该一视同仁,而孔子正是批判他这样做法,我觉得是正确的。(2分),第24题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例3】第一问:有人问他拿醋,微生高不把自己的给他,反而是请求各邻居给他,好让他

14、给别人醋,这不是一种正直的行为,正直的人应该不计较个人得失,正气爽直,而微生高显然不符。 第二问:赞同,正直的人能够克己及人,约束自己而奉献他人,而不是通过这种变通而帮助他人,这不是直爽的表现。正直应该是能够正身有奉献精神的。(3分) 【例4】第一问:因为微生高遇到需要醋的人,就去要邻居家的醋给他。微生高不愿奉献个人财物,就借花献佛,用他人的财物去做好事。这种行为体现他的自私、装模作样,做表面功夫,不直。 第二问:同意孔子的评价,一个人若品性正直,那么他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爱大家而非重小利,愿意奉献个人财物,尽己所能助人,而非借他人之奉献为自己做面子。(4分),第23、24题复习备考建议,1、

15、结合论语教学“基本要求”、名篇名句默写,指导学生掌握各篇章的关键语句,从而把握基本观点,理解其文化内涵。 2、利用“课文解读”,结合“发展要求”,让学生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 3、以文本为依据,结合指导意见中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参照课本的“相关链接”,命题,训练。,第25题试题特点,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_,_,欲罢不能。(论语)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3)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_,_。(欧阳修秋声赋 (4)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_,_。(白居易琵琶行) (

16、5)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_。念桥边红药_?(姜夔扬州慢) 答案:(1)博我以文,约我以礼(2)而致千里;假舟楫者(3)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4)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5)冷月无声,年年知为谁生,第25题试题特点,第25题,古诗文默写,五选三,共6分。其中论语2分,必修一劝学2分,必修四琵琶行和秋声赋共4分。选修模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扬州慢2分。,第25题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出现的问题主要有:首先是有的考生全选或选做超过3小题,评卷时只选前3道小题,即使后面一个或两个全都正确也无效。其次是所选的3小题中,如果答题位置错位,比如第3小题的答案出现在第4小题的位置上,也按正确给分。还有一种情况如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