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概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07152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4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游戏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幼儿游戏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幼儿游戏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幼儿游戏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幼儿游戏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游戏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游戏概述(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幼儿游戏概述,目标导航,1.掌握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2.掌握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幼儿游戏的分类; 3.掌握游戏在幼儿身体、智力、情感与社会性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4.掌握主要的幼儿游戏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本章重难点,重点:游戏的特征、游戏的分类、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难点:经典的游戏理论和现代游戏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第一节 幼儿游戏的特征,一、国外学者对幼儿游戏特征的概括与分析 (一)纽曼(Neumann,1971)的“三内说” 1.内部控制 2.内部真实 3.内部动机,(二)克拉斯诺(Krasnor)与佩培拉(Peplerp)提出的游戏的四特征说 1.灵活性(flexibilit

2、y)。 2.积极的情感(positive affect)。 3.虚构性(nonliterality)。,(三)莱斯特(Lester)和拉塞尔(Russell)对游戏特征的分类 1.创新。 2.不确定性。 3.不可预测。 4.“好像”(as if)的性质。,(四)加维(Carvey C.)概括了游戏的五个特征 1.游戏是快乐的、享受的活动。 2.游戏没有外在的目的。 3.游戏是自愿自发的活动。 4.游戏需要游戏者的积极参与。 5.游戏与非游戏之间有着系统性的联系。,(五)鲁宾(Rubin)对游戏特征的概括与分析 1.内部动机。 2.对手段的注意。 3.我能拿它做什么。 4.想象与虚构。 5.规则

3、来自于游戏的需要,而不是来自于游戏之外。 6.游戏者积极参与。,二、我国学者对幼儿游戏活动特征的基本认识,(一)我国教育工作者一般将游戏特征概括为四个方面 1.游戏是儿童主动、自愿的活动。 2.游戏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周围生活的活动。 3.游戏没有社会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义务,也不直接创造财富。 4.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二)从游戏与非游戏活动的区别与联系中归纳出的游戏特征 1.游戏是由内部动机控制的行为 2.游戏中幼儿注意的是活动的手段而非最终目的 3.游戏区别于探究行为 4.游戏区别于工具性行为 5.游戏并不受外部强加的规则束缚。 6.游戏要求每一个参加者主动积极地进行活动。,(三)

4、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不同的三个特征 1.游戏在各自生活中的地位不同。 2.游戏中主体的情况不同。 3.游戏的内容不同。,第二节 游戏的分类,一、游戏的认知分类 1.感觉运动游戏 2.象征性游戏 3.结构游戏 4.规则游戏,二、游戏的社会性分类 (一)单独游戏 (二)平行游戏 (三)联合游戏 (四)合作游戏,三、按照教育作用(目的)对游戏进行分类 1.角色游戏 2.结构游戏 3.表演游戏 4.智力游戏 5.体育游戏 6.音乐游戏 7.娱乐游戏,四、根据关键性特征对游戏的分类 (一)创造性游戏 (二)规则游戏,五、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体验进行分类 1.机能游戏 2.想象游戏 3.制作游戏 4.接受性游

5、戏,六、根据与教学的关系对幼儿游戏进行分类 1.本体性游戏 是指幼儿自主自发表现出的一种活动,其目的隐含于游戏活动本身,或者说游戏本身即是目的,所以也称为目的性游戏。 2.工具性游戏 是指作为教学活动的手段或工具的游戏,也称手段性游戏、教学游戏,其直接目的不在于游戏本身,而在于通过游戏形式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教学任务的实现。,第三节 游戏与幼儿发展,一、游戏在幼儿身体发展中的作用 游戏是儿童身体健康的强烈而有效的指标; 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基本技能的发展; 儿童玩体育游戏可以降低儿童肥胖的风险。,二、游戏在幼儿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1.游戏扩展和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增长幼儿的认识; 2

6、.游戏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3.游戏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4.游戏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5.游戏为幼儿智力活动提供轻松、越快的氛围。,三、游戏在幼儿情感发展中的作用 游戏有宣泄儿童不良情绪、维护儿童心理健康的功能; 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能够为社会接受的表现自己各种情绪的机会; 儿童是通过游戏艰难地度过和理解恐惧、困惑和挫折经验。,四、游戏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社会交往的人际关系网络媒介; 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克服社会认知上的自我中心主义; 游戏可以增强幼儿的意志。,第四节 游戏的理论流派,一、传统的经典游戏理论 (一)剩余精力说 代表人物:席勒和斯宾塞 主要观点:高等生物除了维持生

7、存必须的精力以外,还有很多剩余精力。儿童和高等动物的剩余精力必须找到适当的方式消耗掉,于是儿童和高等动物就用游戏来发泄剩余精力并从中获得快乐。,(二)松弛说 代表人物:德国学者拉察鲁斯和帕特里克 主要观点:游戏不是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恢复精力。人类在脑力和体力劳动中会感到疲劳,为了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就产生了游戏。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和生活经验的缺乏,面对复杂的外部世界难以适应,很容易产生疲劳,这样就需要同过游戏来放松一下,以便恢复精力。,(三)生活预备说 代表人物:德国生物学家、心理学家格鲁斯 主要观点: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备。幼小动物和新生儿在遗传上继

8、承了一些不完善的本能,游戏就是对这种本能的无意识的训练。 游戏是儿童在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方式,练习本能的一种手段。,(四)复演说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主要观点:游戏是人类种族生物遗传的结果,游戏是儿童重现祖先生物进化的过程,重现祖先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动作和活动。 游戏的发展阶段正式儿童以不同的方式重现祖先的进化史的过程。,(五)生长说 代表人物:美国的阿普利登和奇尔摩 主要观点:游戏是儿童能力发展的一种模式,是机体练习技能的一种手段,生长的结果就是游戏。儿童的能力发展和成熟到一定阶段,才会有游戏。 反过来,游戏是儿童练习生长的内在动力,儿童通过游戏可以获得成长。,(六)成熟说 代表人物:

9、荷兰生理学家、心理学家拜敦代克 主要观点:游戏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以进行的活动,是幼稚动力的一般特点的表现,而不是单纯的一种机能。因此,游戏并不等同于练习。,二、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佩勒、蒙尼格和埃里克森 主要观点: (一)游戏受“唯乐原则”的支配,满足儿童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 (二)游戏是儿童人格完善的途径与方式 (三)儿童游戏存在性别差异 (四)游戏期是短暂的,弗洛伊德,三、皮亚杰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 代表人物:皮亚杰 主要观点: (一)游戏是智力(或认知)活动的一个方面,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二)游戏活动的发展受智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并与认知发展阶段相适应 (三)游

10、戏活动以同化作用改变现实,满足儿童自我的情感需要,皮亚杰,四、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维果茨基、列昂节夫、鲁宾斯坦、艾利康宁等 主要观点: (一)游戏是一种社会反映性活动 (二)游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性活动 (四)游戏活动是一种概括性的行为 (五)游戏是一种需要成人指导的活动,维果茨基,五、游戏的觉醒理论与元交际理论 (一)游戏的觉醒理论与元交际理论 代表人物:伯莱因、埃利斯、亨特和费恩等人 主要观点:中枢神经系统有维持最佳觉醒水平的要求,处于最佳觉醒水平的时候,中枢神经系统最舒服。当出现新异刺激的时候,觉醒水平会提高,主体会想办法降低

11、觉醒水平。当外部刺激缺乏时,主体的觉醒水平降低,就会发生游戏行为。,(二)游戏的元交际理论 代表人物:贝特森 主要观点:游戏活动是一种充满隐含意义的元交际。元交际实际上是一种意义含蓄的交际方式,表现为不用言传,只是意会的方式。元交际能否顺利进行依赖于交际双方对于隐含意义的敏感性。 对于这种理解隐含意义的敏感性,又取决于交际双方的熟悉程度和知识背景的相似程度。,本章思考练习题,1.试述评经典游戏理论; 2.试述评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3.试述评历史文化学派的游戏理论; 4.试述评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 5.简述我国学者对于游戏特征的认识; 6.试分析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本章拓展阅读,1.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演变及其主体性本质观的建立,丁海东,发表于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1年12月; 2.论儿童的游戏精神,丁海东,发表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1月。 3.幼儿游戏的本质属性管窥,张永红,发便于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6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