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药物检测仪器的原理和使用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06590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4.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药物检测仪器的原理和使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常用药物检测仪器的原理和使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常用药物检测仪器的原理和使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常用药物检测仪器的原理和使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常用药物检测仪器的原理和使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药物检测仪器的原理和使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药物检测仪器的原理和使用(1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用药物检测仪器的 原理及使用,药物分析的任务,药品是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药品的用法用量是药品使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有效控制药品的性状、真伪、均一性、纯度、安全性和有效成分含量。 检测体内药物浓度可以用于研究药物代谢产生毒性的可能性,指导临床更加合理的用药。,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的发展,19世纪末,分析化学基本上由鉴定物质组成的定性手段和定量技术所组成,是一种技术手段。 进入20世纪,化学分析法迅速发展,使分析化学成为一门科学,但分析化学以化学分析为主。随着物理学和电子学的发展,涌现了各种物理分析方法,出现了一些简便、快速的仪器分析方法,改变了经典分析化学以化学分析为主的局面,使分

2、析化学发展到以仪器分析为主的现代分析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的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以计算机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来临,给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各学科的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建立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准确性、自动化或智能化的新方法创造了条件。生物学、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促使了仪器分析方法的蓬勃发展,也使分析化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仪器分析的特点,仪器分析是利用各种学科的基本原理,采用电学、光学、精密仪器制造、真空、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探知物质化学特性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方法种类很多,所用分析仪器也各有特点,各种仪器

3、分析方法都有其独立的原理及理论基础。,仪器分析的发展,药物的分析方法,化学分析 重量分析法、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非水溶液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等 仪器分析 旋光计、折光计、pH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等,仪器分析的特点,(1)灵敏度高: 大多数仪器分析法适用于微量、痕量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法: 10-410-15g ,吸光光度法:10-510-8g ,气相色谱法:10-9g (2)取样量少:化学分析法需用101104g;仪器分析试样常在 10210-8g。 (3)在低浓度下的分析准确度较高: 含量在10-510-9范围内的杂质测定,相对误差低

4、达110。 (4)快速、方便:省去了繁多化学操作过程。随自动化、程序化程度的提高操作将更趋于简化。 (5)可进行无损分析:或试样可回收。,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更的灵敏度高/更低的检测限 更好的选择性/更少的基体干扰 更高的准确度/更好的精密度 更高的分析速度 更高的自动化程度 更小的样品量要求,并且实现微损或无损分析 原位的、活体内、实时分析,药物测定方法的标准,准确性 精密度 专属性 检测限 定量限 线性 范围 耐用性,常用药物检测仪器,一、分析天平,分析天平是定量分析中最重要的精密衡量仪器之一。常量分析天平一般可称准至0.0001g,最大载重为200g 。 电子天平的特点:快捷、准确、简便

5、,电子分析天平,水平仪,水平支脚,电子分析天平的使用,校准:调整水平,按下开关“键,显示稳定后,如不为零则按 “TARE”键 ,稳定地显示“0.0000g ”后,按一下校准键(CAL),天平将自动进行校准,屏幕显示出 “ CAL ”,表示正在进行校准。 “ CAL ”消失后,表示校准完毕,应显示出“0.0000g“,如果显示不正好为零,可按一下“TARE“键,然后即可进行称量。,电子分析天平的使用,接通电源并预热(约25分钟)使天平处于备用状态。 TARE键去皮 称量:打开电子天平侧门,将被称物轻轻放在称盘上,关闭侧门,待显示屏上的数字稳定并出现质量单位“g”后,即可读数(最好再等几秒钟)并记

6、录称量结果。 称量完毕后,关闭电源,盖好天平罩。,称取中的重要概念,称取0.1g(0.04-0.06),2g(1.5-2.5),2.0g(1.95-2.05),2.00g(1.995-2.005) 称定(精确到百分之一)与精密称定(精确到千分之一) 约(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分析天平的应用,药品称量是药物分析的基础,也是实施药物分析中的第一步。 准确的药品计量决定了各种药物检测的准确度与可信度。,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基本原理,当分子中的电子吸收能量后会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然后放出能量(辐射出特征谱线)回到基态 。 光线依次照一定浓度的被测样品溶液时,就会发现部分波长的光被吸收。如果

7、以波长为横坐标(单位nm),吸收度(absorbance)A为纵坐标作图,即得到紫外光谱(ultra violet spectra,简称UV).,紫外光谱吸收图,原理,原子或分子的能级E1、 E2、 E3、 E4 E=E激发态E基态=h=hc/ 原子或分子吸收特定波长的能力,实现能级跃迁,因而产生光的吸收现象。 紫外光波长200-400nm,可见光波长400-760nm。,原子和分子的能级跃迁,E4 E3 E2 E!,电磁波的波长和能量,波数(cm-1) 108 107 5*104 2.5*104 1.25*104 4000 666 400 25 4*10-2,物质的颜色和对光的选择吸收,(1

8、)、光吸收程度最大处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常用max表示. (2)、光吸收曲线与物质特性有关,这些特性客作为物质定性鉴定的依据. (3)、组成量度不同的同种物质的溶液,在一定波长处吸光度随溶液的组成量度增加而增大,这个特性可作为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Io,It,Ia,Io = Ia + It + Ir,Ir,设入射光,吸收光,透射光和反射光的强度依次为I o,I a,I t,I r,则他们之间的关系为:,光吸收的基本定律,原理,Lambert-Beer定律 Lambert定律 吸收与液层厚度 (b)间的关系 Beer 定律 吸收与物质的浓度(c)间的关系 A = -lgT = K b c

9、吸光度A与溶液的浓度C和吸收池的浓度成正比。,基本结构,1.光源 可见光区:钨灯作为光源,其辐射波长范围在3202500 nm。 紫外区:氢、氘灯。发射185400 nm的连续光谱。 2. 单色器(将混合光分成单色光的光栅),3. 样品室,样品室放置各种类型的吸收池(比色皿)和相应的池架附件。吸收池主要有石英池和玻璃池两种。在紫外区须采用石英池,可见区一般用玻璃池。 4. 检测器 利用光电效应将透过吸收池的光信号变成可测的电信号,常用的有光电池、光电管或光电倍增管。,5. 结果显示记录系统 检流计、数字显示、微机进行仪器自动控制和结果处理,比色皿使用前校正,使用,指定波长鉴别 全波段扫描 测定

10、吸光度A,定量公式,A=E*C*L A吸光度,E吸收系数,C为被测物质溶液的浓度,L为液层厚度。 E1%1cm,应用,乙胺嘧啶的鉴别 供试品溶液在272nm处有最大吸收,在216nm处有最小吸收。 盐酸氯丙嗪的鉴别 盐酸(9100)溶液,254nm和306nm处有最大吸收,且306nm处的吸光度约为0.46.,三、红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基本原理,基本原理,红外吸收峰的位置取决于各化学键的振动频率。键的振动频率与组成化学键的原子的质量和化学键的性质有关。 成键原子的质量越小,吸收峰的波数就越高 键长越短,键能越高,吸收峰所在的波数也越高,理论原理,E = E移 E转 E振 E电 E电子(如U

11、V图谱) E移不引起偶极距的变化,不能与外加电磁波相互作用,不产生红外吸收。 红外可以起震动能级的跃迁,震动能级的跃迁同时包含转动能级的跃迁,因此又称振-转光谱。 分子发生震动能级跃迁需要吸收一定的能量,对应相应的波数。,伸缩震动,丙酮C=O伸缩振动1716 cm-1 甲基丙烯酸C=C伸缩振动1637 cm-1,弯曲振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结构框图,干涉仪,光源,样品室,检测器,计算机,干涉图,光谱图,FTS,红外光谱图:4000-1333cm-1为特征谱带区,1333-400cm-1为指纹区 纵坐标为吸收强度,横坐标为波长( m)或波数1/ (cm-1) 应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定性

12、:基团的特征吸收频率; 定量:特征峰的强度;,红外光谱与有机化合物结构,特征谱带区,不同分子中相同基团的某种振动模式,有相当强的红外吸收强度,且与其它振动频率分得开,这种振动频率称为基团频率。 基团频率受分子中其余部分影响较小,具有特征性,用于鉴定该基团的存在。 大多数特征基团频率出现在40001330cm-1之间。,指纹区,1330400cm-1区间称为指纹区。 指纹频率不是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而是整个分子或分子的一部分振动产生的。分子结构的微小变化会引起指纹频率的变化。指纹频率没有特征性,但对特定分子是特征的。 不能企图将全部指纹频率进行指认。,红外光谱8个重要区段,影响峰位置变化的因素,

13、化学键的振动频率不仅与其性质有关,还受分子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因素影响。相同基团的特征吸收并不总在一个固定频率上。,苯衍生物的 C=C,苯衍生物在 1650 2000 cm-1 出现 C-H和C=C键的面内变形振动的泛频吸收(强度弱),可用来判断取代基位置。,红外吸收及红外光谱图,芳香环伸缩振动(1600-1430cm-1之间) 甲基的C-H伸缩震动(3000cm-1附近出现多个峰) 指纹区为C-H的面内、面外弯曲震动,红外光谱的应用,鉴定是否为某已知成分 鉴定未知结构的官能团 区别分子的几何构型、立体构象。,应用(主要用于定性分析),甲苯咪唑(驱肠虫药) A晶型(低效晶型)640cm-1处有强吸

14、收、662cm-1处吸收很弱 C晶型(有效晶型) 640cm-1处吸收弱、662cm-1处吸收强 取供试品与含A晶型10%的甲苯咪唑对照品各约25mg,分别加液状石蜡研磨,制成厚度约0.15mm的糊片,分别测定两个片子在640和662处的校正吸收值之比,供试品的吸收值比值应小于对照品。,四、高效液相色谱仪,简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离分析技术,随着不断改进与发展,目前已成为应用极为广泛的化学分离分析的重要手段。它是在经典液相色谱基础上,引入了气相色谱的理论,在技术上采用了高压泵、高效固定相和高灵敏度检测器,因而具备速度快、效率高、灵敏度高

15、、操作自动化的特点。,20世纪初: 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提出经典液相色谱法。经典液相色谱法包括柱色谱、薄层色谱、纸色谱。 20世纪60年代末: 随着色谱理论的发展、高效细微固定相的开发、高压恒流泵及高灵敏度检测器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色谱的基本原理,色谱过程是物质分子在相对运动的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分配平衡的过程,混合物中,若干两个组分的分配系数(K)或容量因子(k)不等,则被流动相携带移动的速度不等差速迁移,从而被分离。,色谱的基本原理,极性与非极性,分子是否极性取决于分子中电荷的分布情况 电荷在分子中呈中心对称分布时,该分子就是非极性的,否则分子就有极性。 极性分子

16、易溶于极性溶剂,反之,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常见的极性溶剂(水、乙醇、甲醇、乙腈) 常见的非极性溶剂(正己烷、煤油),水分子 环己烷,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构造,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特点,高压( 150350105Pa ) 高速(一般可达110ml/min) 高效(使用不同固定相,分离效率高) 高灵敏度 适应范围广。对于高沸点、热稳定性差、相对分子量大(大于 400 以上)的有机物(这些物质几乎占有机物总数的 75% 80% )原则上都可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进行分离、分析。 据统计,在已知化合物中,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约占20%,而能用液相色谱分析的约占7080%。,色谱柱简介,正相柱-固定相通常为硅胶以及其他具有极性官能团胺基团,如(NH2)和氰基团(CN)的键合相填料。 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