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语文专项集训10散文阅读A卷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206381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3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中考语文专项集训10散文阅读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年中考语文专项集训10散文阅读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年中考语文专项集训10散文阅读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年中考语文专项集训10散文阅读A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年中考语文专项集训10散文阅读A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中考语文专项集训10散文阅读A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中考语文专项集训10散文阅读A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中考语文专项集训:中考语文专项集训:1010 散文阅读(散文阅读(A A 卷)卷) 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灾难中,我们并肩而立 陆侠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这一刻让整个中国为之伤恸。 汶川大地震,这场波及大半个中国、影响数亿人的灾难,已经造成了万余人遇难。 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生命的逝去都是我们共同的哀伤。而遇难者的数量,还 在不断增加。 我们不能挽回灾难,但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万众一心、举国救援的一幕幕,汇集成令人动容的感人画 面,凝聚成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 这一刻,人们看到了中国的应急速度一在汶川地震后不到半个小时,胡锦涛总书记立

2、即作出重要指 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l 6 时,民政部从西安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紧急调拨 5000 顶救灾帐篷支援四川灾区;中国地震局启动一级预案,l80 人的救援队伍迅速集结飞往灾区;中国红十字会 总会紧急向灾区调拨救灾物资 这一刻,人们记住了总理的泪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全部力量救人,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 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不顾余震危险,温家宝总理星夜兼程,抵达地震灾区都江堰市,在临时搭起的帐 篷里指挥救灾。当他踩着泥泞,攀上瓦砾,看到抢险人员解救两个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流下了热泪: “听爷爷的话,一定要挺住。” 这一刻,为了灾区人民的生命,救援行动以分

3、秒计算,援助人员成倍增加。道路损坏,桥梁全部倒塌, 车辆无法通行,但挺进汶川的救援之旅没有停步,成都军区 700 多官兵冒雨日夜前行,济南军区救援部队凌 晨徒步开进 这一刻, 500 多次余震把 400 多万成都市民逼上了街头,但 5 月 12 目的成都之夜,是充满温情和关爱 的特别之夜。当夜,威都街头无数个献血点和医疗站,前来献血的人排队站满整条街 这一刻,成灌高速路上,数百辆出租车拉着应急灯奔赴都江堰灾区。没有人给他们一分钱,更没有任何 人有过要求和命令。出租车司机却甘愿冒着莫大危险前往灾区救援 这一刻,唐山市组织了医疗队和抢险队从抗震纪念碑启程,赶赴四川灾区 没有人希望灾难发生,但灾难来

4、临之际,往往考验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在猝不及防的灾难面前,更 需要心与心的关怀和交融这是战胜灾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百折不挠的奥秘所在。 曾经有过同样伤痛的唐山人,在互联网贴吧里的深情留言代表了所有人的心声:“告诉灾区人民:我们 和你们在一起。” - 2 - 是的,我们在一起。灾难固然让我们伤痛,但也让我们空前团结。灾难中,每一位受灾群众都不孤单, 因为我们是血脉相连的大家庭,我们在一起,心心相连,手手相扣,并肩而立。 (选自 2008 午 5 月 14 日人民日报,略有改动) 1.联系上下文,具体评析下面加点词语的作用。(4 分) 不顾余震危险,温家宝总理星夜兼程,抵达地震灾

5、区都江堰市,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指挥救灾。 500 多次余震把 400 多万成都市民逼上了街头,但 5 月 l2 日的成都之夜,是充满温情和关爱的特别之夜。 2.文末画线句说:“这是战胜灾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百折不挠的奥秘所在。”你认为这 个“奥秘”是什么?(3 分) _ 3.这篇文章令人感动,请从本文主体部分的选材和结构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4 分) 选材: 结构: 4.根据你的所见所闻,请给文章补写一个在“这一刻”发生的与灾区人民并肩而立的事例。(30 字左右)(3 分) 这一刻, 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半亩方塘 有田的地方,就会有塘。像一面掉在田野里的镜子,照映着

6、四季的时光。鸟从田野的上空飞过,它就 照出鸟的影子。牛在塘堤上啃草,它就照出牛的模样。鸟从空中望见了自己俊巧的身影,斜斜地飞下来,掠 过水面,用飞翔的微风轻轻地扇出几道涟漪,算是一番谢意;而那走上堤来的牛,并没有领会塘的美意,只 - 3 - 是低了头一味地啃食着草,不停地甩转着尾,驱赶身上的蚊蝇。塘知道,还有更多的田等着吃了草的牛去耕 耘。鸟从上空飞走了,水中仍是一方蓝天白云;牛从堤坝走过去了,一片落叶飘舞而下,像一只蝴蝶扑浮在 水面上,那是告诉她春夏的逝去,秋冬的来临。 下雨的时候,鸟也会躲进堤上的稻草垛里,对着潇潇幕雨怨声叽叽。但是塘却开放自己,拥抱每一颗 雨滴。那带泥的雨水流下堤来,污染

7、了塘,清亮的一塘水一时浑浊不堪。但是塘知道,要获得就会有牺牲。 不过不要紧,几天的风吹草动,波澜微惊,那一塘的水又会澄明如镜。她将污泥埋进心底,而将明净奉献田 野。如果秋天的雨水还不能让她蓄满,还有悄悄溶进的洁净雪水。 春天到了,她就让人们抽取一年的积蓄。清亮的塘水就会一路歌声顺着沟渠流进田野,一块块水田就 如一方方明镜,照映着人们一年之计的春耘。在干旱的日子里,天空中无一丝雨,禾苗枯焦,农人的心一如 那枯卷的草帽,塘也不惜流从干裂的塘底里流着的最后一脉水,就像她的血。 她不知道灌溉了多少庄稼,也不知养活了多少人,她只记得那挑了一担谷的人在塘边洗过几次脸,耕 田的人来洗过几次脚,如果人们在冬天

8、为她挖一次淤泥,她更会感激不尽,春天那淤泥会催青一堤的青草, 夏天塘里会长出美味的菱角,冬天也会奉献出玉臂似的藕。 只有这半亩方塘,有着日的光亮,月的清阴。在那如梦的星辰里,晚风送来的蛙声是它为疲惫的人们 准备的夜眠曲似的唱吟。 只要有田野,就会有塘,长着几朵青青的荷叶,映着一片明净的光影。如果有人路过,不可随意举一 块泥土丢进方塘,因为那是田野的一颗明亮的心。 (选自散文,有改动) 5.段写了塘的哪些特点?( 3 分) 6.简答。(4 分) (l)段写了塘的哪种美?段段(4)又写了塘的哪种美? _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将方塘写得栩栩如生、灵性四溢? 7.段作者深情的劝诫,表明了

9、他对这半亩方塘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 4 - _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812 题。(18 分) 生命之芯 李雪峰 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 似惺忪的叶芽,那些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 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 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扬的葡萄叶子的,但妻子对这些葡萄叶子却颇有微词,尤其是到了暮秋时分,那 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但中

10、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 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 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 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妻子摘得一串不留。我很惋惜那些没有彻底紫透的葡萄,埋怨妻 子说:“有些还没有完全熟透呢,怎么一下子就摘尽了?”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 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我很不解,摘葡萄和扫落叶有什么关系呢?难道不摘葡萄那些叶子就永远不会凋落 吗? 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个夜 晚或半天的工夫,庭

11、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 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 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令人痛惜不已。 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 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 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 提前莅临了我不由对葡萄叶充满了敬意。 我们的生命果实

12、是什么呢?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呢?我们生命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是在为自己的 生命使命而生活的吗?什么才是我们人类生命的真正秋天呢? 春天的庭院里,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 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蛰伏在绿叶间的虫子,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 - 5 - (选自新语文学习,有删改) 8.阅读第自然段,请品味“昏睡的葡萄藤醒了”这句话中“醒”字的妙处。(3 分) 9.第、第自然段都用了较多篇幅描写葡萄叶,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4 分) 10.从葡萄叶旺盛生长到葡萄叶子过早落尽,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3 分) 11.如何理

13、解“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这句话?(4 分) 12.阅读全文,你从葡萄叶子夭折的生命历程中得到了什么感悟?(4 分) 四、请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 13题。(16 分) 老海棠树 史铁生 如果能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我想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 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 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 - 6 - “饭也在上头吃吗?”她又问。

14、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A)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 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呢。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 树下,望着我。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 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 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 ”我说:“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嘛这么累啊?”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 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 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

15、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 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 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我不敢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或者从老花镜上 缘抬起目光,或者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天还没亮时,奶奶就起来主动去扫院子,“唰啦唰啦” 邻居都还在梦中。那时她已经腰弯背驼,我大些了,听到声音赶紧跑出去说:“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 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见?”奶奶说: “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院子又去扫街了。 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什 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 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 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一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说说,到底是什么意 思?”我不耐烦地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就算都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