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的思维 (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05635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的思维 (2)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学前儿童的思维 (2)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学前儿童的思维 (2)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学前儿童的思维 (2)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学前儿童的思维 (2)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的思维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的思维 (2)(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学前儿童的思维,第一节 思维概述,一、什么是思维 P172 (一)定义 【自我分析】当你早晨醒来,推开窗门一看,发现地面上湿漉漉的,你就会得出昨天已经下过雨的结论。 思考并分析:这个认识活动与我们学习过的感知觉和想象有什么不同?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过程? 小结:间接和概括;思维活动。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二)特点:概括性和间接性 1.概括性:指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反映。 2.间接性:以一定事物为媒介来反映那些不能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 【自我分析】出示黑板刷或其它物体,请你从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的角度反映它,其反映的过程和内容分别有哪些?

2、(三) 意义:2个标志、2个发展,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一、儿童思维发生的时间: 在感知、记忆等过程发生之后,与言语真正发生的时间相同,2岁左右。 二、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 出现最初的用语词的概括。 发生分三阶段: 1、直观的概括(感知水平的概括),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2、动作的概括(表象水平的概括),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3、语词的概括,一、思维方式的变化 (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思维的分类) (一)按个体思维发展的水平,可将思维分为: 1.直观行动思维 (03岁左右) 是在对客体的直接感知中、 在自己与客体的相互作用 的实际行动中进行的思维。,第三

3、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及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儿童在进行这种思维的时候,只能 反映自己动作所能触及的具体事物, 依靠动作思考,而不能离开动作在 动作之外思考,更不能计划自己的 动作,预见动作的效果。 (1).直观行动思维依赖于一定的情境 (2).直观行动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 (3).思维只在动作之中进行。,思维直观行动性的发展特点 (1)、思维解决的问 题逐渐复杂化 (2)、思维解决问 题的逐渐方法概括化,第三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及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案例分析,分析以下案例,归纳学前儿童直观行动思维的特点。 1澡盆里婴儿的戏水动作,只有当置身于澡盆里面的时候,才会发

4、生。当离开澡盆的时候,这种动作就停止了,而且也很难在没有澡盆的时候复现。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案例分析,2儿童作画常常事先没有目的,即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只有画出来之后才知道画的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3幼儿打人的动作,常常没有控制,即使是大人,不小心被一个幼儿打几下的时候也可能会觉得很痛,甚至难以忍受。如何看待这一现象?,2.具体形象思维 (36、7岁左右) 是依赖事物的形象 或表象以及它们的 彼此联系而进行的 思维。,第三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及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第三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及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1)、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逐渐发展 具体形象思维

5、有以下两个特点:具体性和形象性 比如:桌子、椅子-家具;李红-小朋友 白色-兔子,肥、大-猪,白头发-奶奶、爷爷,长发-女性 6个苹果+1个苹果-6+1 (2)、一系列派生特点:,第三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及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1、经验性 2、拟人性 3、表面性 4、片面性 5、固定性 6、近视性,案例分析,分析以下案例,归纳学前儿童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1235的计算,幼儿虽然可以进行,但实际上他们在计算的时候并非对抽象数字进行分析综合,而是依靠头脑中再现的事物表象,如2个苹果加上3个苹果,或者2个手指加上3个手指,再数数结果是5个苹果或手指才算出结果的。,案例分析,2问幼儿电灯

6、和蜡烛有什么共同点,回答往往是“都是白的,长的。” 由于表象功能的发展,儿童思维逐渐从动作中解脱出来,也可以从直接感知的客体中转移出来,从而比直觉行动思维有更大的概括性和灵活性。但是思维仍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具体形象往往产生干扰作用。,3.抽象逻辑思维 (6、7岁以后) 是指用抽象的概念 (词),根据事物 本身的逻辑关系来 进行的思维。,第三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及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幼儿期,特别是5岁以后,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这具体表现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概念的掌握、判断和推理的形成,以及理解能力的发展等方面。 综

7、上所述,幼儿期的思维主要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水平,在整个幼儿期内,思维的特点又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体现了从直接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趋势。,3、思维工具的变化 主要依靠感知和动作进行,语言只是动作的总结 主要以表象为工具,边说边做,语言与动作不分离 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而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第三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及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二)、思维工具的变化 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的作用不断发生变化。 变化规律:动作在思维中的作用由大变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变大。这种变化分三阶段 1、依靠感知和动作,语言是行动的总结 2、以表象为工具,边说边做 3、

8、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第四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是有阶段性的 皮亚杰提出儿童智慧(思维)的发展分为三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反射,感知) 2、前运算阶段(拟人化、带有一般性、转导推理) 3、运算阶段(概念、可逆、守恒、非中心化、灵活性),第六节 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一、学前儿童分析综合的发展 幼儿逐渐学会凭借语言在头脑中进行分析综合 对他们来说,从多个纬度进行分析,则感到困难,第六节 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二、学前儿童比较的发展 (一)、逐渐学会找出事物的相应部分 (二)、学会找物体不同、后学会找物体的相同处,最后找到相似处,第六节 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

9、的发展,三、学前儿童分类的发展 分类能力的发展是逻辑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4岁以下 5-6岁 5岁半-6岁半 6岁以后,第六节 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四、学前儿童概括的发展 幼儿根据事物外表属性进行概括 幼儿根据人或物的功用或作用进行概括 以上说明,幼儿的概括水平处于从表面的、具体的感知和经验的概括,到开始进行某些内部的、靠近本质概括的发展阶段。,第七节 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一、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一般特点 (一)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概念是用词来标示的,词是概念的物质外衣,也就是概念的名称。 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大致有两种类型:

10、【案例分析】你们是如何掌握“灯”这个概念的?如果教师教幼儿掌握“花”和“勇敢”的概念,一般采取什么方式?,(1)通过实例获得概念 学前儿童获得的概念几乎都是这种学习方式的结果。 (2)通过语言理解获得概念 在较正规的学习中,成人也常用给概念下定义,即讲解的方式帮助儿童掌握概念。 科学概念的掌握往往需要用语言理解的方式进行。但学前儿童由于抽象逻辑思维刚刚萌芽,很难用这种方式获得概念。,2.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儿童对概念的掌握受其概括能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一般认为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三种水平:动作水平概括、形象水平概括和本质抽象水平的概括,他们分别与三种思维方式相对应。 幼儿的概括能力主要

11、属于形象水平,后期开始向本质抽象水平发展,这就决定了他们掌握概念的基本特点: (1)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比如,“树”,“植物” ,“松树”、“柳树” 。儿童先掌握的是“树”,然后才是更抽象或更具体些的上、下级概念 (三)、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类型和特点 1、实物概念 2、数概念(32版) 3、空间概念 4、时间概念 5、科学概念,【案例分析】,老师带孩子们去动物园,一边看猴子、老虎、大象等,一边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动物。回到班上,老师问孩子们“什么是动物”时,很多幼儿都回答“是动物园里的,让小朋友看的”,“是狮子、老虎、大象”。老师又告诉孩子们“蝴蝶、蚂蚁也是动物”。很多孩子

12、觉得奇怪,老师又告诉他们“人也是动物“,孩子们更难理解,甚至有的孩子争辩说“人是到动物园看动物的,人怎么是动物呢,哪有把人关在笼子里让人看的!”如何看待幼儿对“动物”这一概念的理解?,3.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 学前儿童掌握数概念也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数概念的掌握是以事物的数量关系能从各种对象中抽出,并和相应的数字建立联系为标志的。 学前儿童数概念发生大约经历了3个阶段: (1)辨数(1岁-2岁) (2)认数(23岁半) (3)点数(3岁半4岁) 数概念3岁以后开始形成,经历: 口头数数给物说数 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第八节 学前儿童判断和推理的发展,学前儿童判断能力的发展 判断是概念

13、和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事物之间或事物与它们的特征之间的联系的反映。判断是肯定与否定概念之间的联系,获得判断主要通过推理。逻辑思维主要运用判断、推理进行。 在幼儿期,判断能力已有初步的发展。 【案例分析】一幼儿认为“汽车比飞机跑得快”。他说:“我坐在汽车里,看到天上的飞机飞得很慢。”如何看待这一幼儿的判断?,1以直接判断为主,间接判断开始出现 判断可以分为两大类:感知形式的直接判断和抽象形式的间接判断。一般认为直接判断并无复杂的思维活动参加,是一种感知形式的判断。而间接判断则需要一定的推理,因为它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因果、时空、条件等联系。 学前儿童以直接判断为主。他们进行判断时,常受知觉线索的左右

14、,把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表面现象或事物间偶然的外部联系,当作事物的本质特征或规律性联系。,随着年龄增长,其间接判断能力开始形成并有所发展。我们从一项研究的结果就可以看出,具体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7岁前的儿童大部分进行的是直接判断,之后儿童大部分进行间接判断,67岁判断发展显著,是两种判断变化的转折点。,2判断内容的深入化 【案例分析】对斜坡上皮球滚落的原因,34岁的儿童说:“(球)站不稳,没有脚”。 56岁幼儿说:“球在斜面上滚下来,因为这儿有小山,球是圆的,它就滚了。要是钩子,如果不是圆的,就不会滚动了。” 幼儿的判断往往只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开始逐渐反映事物

15、的内在、本质联系。幼儿初期往往把直接观察到的物体表面现象作为因果关系。,【案例分析】向幼儿讲述这样两件事:“明明正在看书,听到妈妈在厨房里喊他,他不知有什么事要他帮忙,赶快向厨房跑去。进门时,由于跑得太快,不小心撞倒了门旁的椅子,上面放的10个杯子全摔碎了。”“另一个小孩叫亮亮。有一天,妈妈出去买菜了,没在家,他赶忙爬上椅子够柜子上的果酱吃。下来时,一不小心,碰掉了1个杯子,摔碎了。”然后问他们:“如果你是妈妈,你批评谁批评得厉害?为什么?”结果发现,年龄小的孩子倾向于严厉批评明明,因为他摔了10个杯子,而67岁的儿童中,已有相当一部分认为更应该批评亮亮,因为“他想偷吃东西”,“明明摔了10个

16、杯子,可是他是想快点给妈妈帮忙,不小心碰的,不是想干坏事儿”。如何看待年龄小的幼儿倾向于批评明明的现象?,3判断根据客观化 【案例分析】有的小孩子认为给书包上皮是因为怕它冷;球从桌子上滚到地上是因为它“不想呆在上面。”如何看待孩子的类似判断? 幼儿初期常常不能按事物的客观逻辑进行判断,而是按照“游戏的逻辑”或“生活的逻辑”来进行。 4判断论据明确化 【案例分析】问一幼儿:“你知道为什么要刷牙吗?”幼儿说:“因为是妈妈说的。”如何看待这类现象?,二、学前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 推理是判断和判断之间的联系,是由一个判断或多个判断推出另一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 推理可以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两大类。 直接推理比较简单,是由一个前提本身引出某一个结论。 间接推理是由几个前提推出某一结论的推理。又可以分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学前儿童在其经验可及的范围内,已经能进行一些推理,但水平比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抽象概括性差 【案例分析】分析以下案例,归纳幼儿概括能力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