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幼儿唱歌的教学(王朝丽)

上传人:志** 文档编号:88204185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课标幼儿唱歌的教学(王朝丽)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标幼儿唱歌的教学(王朝丽)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标幼儿唱歌的教学(王朝丽)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标幼儿唱歌的教学(王朝丽)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标幼儿唱歌的教学(王朝丽)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标幼儿唱歌的教学(王朝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课标幼儿唱歌的教学(王朝丽)(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浅谈幼儿唱歌的教学摘要:歌唱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要激发儿童的练唱兴趣,训练他们掌握正确科学的方法,孩子对歌唱的兴趣是培养他们学习歌唱的首要条件,而幼儿对事物产生注意的先决刺激条件常常在于此事物是否新奇有趣,能否让他们快乐起来,怎样让孩子真干学会唱一首歌关键词:幼儿表演能力兴趣培养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一种音乐手段,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孩子。当他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的歌唱起来,以表达轻松、愉悦的心情。教师教孩子唱歌,应该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幼儿学唱歌要更应感到快乐有趣。因为歌曲就是经过音乐加工过的艺术语言。它生动的形象,优

2、美的旋律,丰富的情感,本身就具有诗意和感染力。特别是幼儿歌曲,多以轻松、欢快的音乐基调为基础。在教就幼儿唱歌过程中,常常会碰到一些必须向幼儿解释的问题,如歌曲中某一个音符的唱法,某个节奏或某个字的音乐形象等。根据情感和意境的需要,教师须向孩子提出一些演唱要求,这些要求要让孩子愉快的接受,并真正通过理解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歌曲的情感或意境中来。只有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来启发孩子,才能有效地达到歌唱的目的。教孩子唱歌,切忌一遍又一遍的带唱,这是种机械的、生硬的教学方法。虽然有时候孩子跟着唱十遍、二十遍,将歌曲学会了,十日时间久了之后他们学唱歌的兴趣也没了。因此,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一、怎样选择歌曲的内

3、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歌唱,我认为首先是要看它是否能激起幼儿歌唱的兴趣和欲望。在我们的教材上,有许多好歌,但并不一定全都适合幼儿歌唱,因为有的歌词太陈旧复杂,幼儿不易于理解,有的歌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偏离了。所以歌曲的选择影响着幼儿歌唱的质量。我觉得只要是幼儿感兴趣的、健康的,能给幼儿带来愉快情绪的歌曲,就是适合幼儿歌唱的歌曲。像一些些比较经典的儿童歌曲,如:欢快的、优美的还有一些与当时国内外重大活动相关的流行歌曲,甚至有些电视剧早面的插曲,有时代性,又适合幼儿歌唱,让幼儿歌唱,为什么不行?如果一棍子吧这些歌曲打死,不是可惜?现在的孩子们对于新事物比成人来得更加敏感,

4、更易于接受。那些歌曲的出现,他们往往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所以我们老师应有放矢的为孩子们选择歌曲。在为孩子选歌的过程中,我们不能选择少年歌曲、成人歌曲给幼儿唱,这样会使孩子们学起来感到难唱或觉得乏味。选歌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不要一味的攀高、求难,要量力而行。选择曲目的难度一般应与幼儿歌唱水平相适应,或略微高点。但如果超出太多,孩子唱起来就显得吃力。从实际出发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音色、音准能否达到。二是气息、力度控制如何。三是音域能否到位。像幼儿期的孩子,刚刚度过呀呀学语的阶段,语言能力较差,动作行为慢,喜欢做游戏,如:滑滑梯、讲故事等。天真活泼,想象奇特,喜欢跟着音乐手舞足蹈。因此我们在选择

5、的歌曲就要贴近孩子的生活。二、如何在歌唱教学中,提高歌唱的能力。在我们歌唱教学中,不光要强调歌唱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该引导幼儿去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创造能力,并不是要幼儿放弃模仿,因为模仿是最初的学习方法。我们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声音特色,我们教师首先要引导孩子大胆的去创新、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现在提供给孩子学习的歌曲,一般都是开放性的,要留给孩子探索、创编的余地。例:仿编歌词,根据歌曲仿编动作,用不同的形式、感情去演唱歌曲,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孩子创造性的发展。对于孩子的创造行为,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但用以上的歌唱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我认为还不够,孩子身上还有许多创

6、造的潜能没有被挖掘。在孩子已有的创造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应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创造和表现机会,山浅入深的引导幼儿向更深层发展,激励幼儿从自身的感受、体验出发,通过努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让孩子的创造能力更上一个台阶。教师可在教唱歌曲时,结合歌曲意境、歌曲形象创造音乐氛围,使孩子有身临其境、入情入画之感。在上音乐课的时候,教师应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气氛,寓教于乐,同时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充分调动孩子参与歌唱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自然的感受美,自由的模仿和学习,甚至以游戏贯穿整个歌唱活动,让孩子轻松的学习歌唱。使幼儿的歌唱能力在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得到自然的提升。三、如何让幼儿理

7、解和学会一首歌。经常听到些老师抱怨,次歌唱活动下来,孩子们还不记得歌词,更不用说有表情、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其实这是我们教师太重视我们的教学结果,记住歌词,在歌唱中,的确是关键的一步,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味的让孩子记歌词,而没有帮助孩子去理解这首歌的性质,没有教给孩子怎样唱好歌曲的方法,那么,歌唱又有何意义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采用多通道参与的乐教模式,多形式组织,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并与歌词、歌曲情节相结合,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思维能力何表现能力,从而使他们能更好的理解这首歌曲,而这些能力,恰恰是创新能力的必备素质。我们还应注重在我们教学中发展了孩子什么能力,锻炼了孩子什么技能,使

8、孩子获得了什么情感,形成什么态度,并以此来作为教学质量的标准。四、怎样为歌唱教学创造歌唱氛围。1、把音乐形象直观化。歌曲是听觉艺术,但我们要求孩子在演唱歌曲过程中,能进入情境,做到声情并茂。唱到哪里就想到哪里、看到哪里。为了让孩子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可将歌曲所唱的歌词更加直观化。例如唱歌曲嘀哩嘀哩时,教师可根据歌词的内容画一副颜色艳丽、充满童趣的春天画图,在视觉上把孩子们带入春天美好的意境中来。2故事情节化。故事情节化就是用故事的形式把孩子带入歌曲所需的情绪和意境中来,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在说的过程中,自然掌握这首歌曲。在进行歌唱教学活动时,我们尝试着,不用钢琴、录音等来伴奏,因为用了钢琴等伴奏,

9、有时孩子会觉得拘束,气氛沉闷。而是要让孩子们兴趣浓厚,真正体验到歌唱带来的乐趣。例如:让孩子找到一样自己喜欢的物品,边唱边敲,甚至可以有节奏的敲打地面、桌椅,以尽情的表达歌曲的情感。结果是孩子们孩子们兴趣浓厚,真正体验到歌唱带来的无穷的乐趣。五、运用多种形式,训练歌曲节奏。幼儿年龄小、活泼好动、有兴趣但易转移,情绪不稳定的特点。如果仅让幼儿随着教师一遍遍的反复学唱,势必会引起幼儿的反感,对学唱歌曲失去兴趣,而要完成一首歌曲的教学任务,不能只单单教会幼儿演唱而达到目的。歌曲具有音乐作品的全部特点,是通过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多种特性组成的。教师要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高质量的进行唱歌教学,就必须

10、熟悉和把握音乐艺术的特殊性,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因为幼儿只有在参与音乐实践的活动中获得能力,受到教育,才能得到发展。从节奏入手对幼儿进行唱歌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我把这一环节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运用身体动作,训练歌曲节奏。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也就是幼儿在无音乐、无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示出来,而不是教师一招一式地教,但教师要启发、引导、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用他自己的动作来解释节奏,表达对节奏的认识。课上首先出示一张歌曲节奏图,请幼儿熟练拍打,这时,教师要对幼儿提出要求,请幼儿用跺脚、拍腿、拍肩等动作代替拍手,训练几次后,再鼓

11、励幼儿创造性地创编其它动作,如扭腰、点头等,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迁移能力。其次是运用儿歌训练幼儿的节奏。儿歌节奏鲜明,富有韵律,很接近歌曲。在每次新授歌曲、出现新的节奏之前,我就引导幼儿将歌词用说的形式念出来,使幼儿通过说歌词掌握节奏。教师有目的的训练,幼儿生动活泼、饶有兴趣的朗读,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发展音乐节奏感。再次是运用歌词,训练歌曲节奏。一首歌曲中的歌词,实际上也是一首好听的儿歌。幼儿在掌握歌曲节奏后,教师出示歌词,要求幼儿自己将歌词填人节奏。这是:节奏与歌词的同步训练,幼儿运用已掌握的节奏,成功地将歌词填人,他们会满足于自己的劳动,体验成功的喜悦。节奏是音乐的语言要素,是

12、歌曲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培养和发展幼儿音乐才能的主要内容之,因此,应重视幼儿节奏感的培养,促进幼儿节奏感的提高。在幼儿园唱歌教学中,我始终从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入手,将音乐活动与其它活动融为体,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力度和色,获得音乐知识,激发审美情趣。总之,在唱歌教学中,教师若能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教学环境,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慈利县机关幼儿园 史芳参考文献:1歌唱与声音训练,音乐论丛.1982年。2沈湘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1998年。3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薜良.歌唱的方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3编,声乐译丛,198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