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课件第一章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02470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史课件第一章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中国现代史课件第一章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中国现代史课件第一章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中国现代史课件第一章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中国现代史课件第一章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史课件第一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史课件第一章(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五四运动,洛阳师范学院 历史文华学院 郭红娟,第一章 五四运动,主要内容: 一、五四运动研究情况 二、新文化运动 三、新社团的建立 四、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五、五四运动 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七、学术思想的争鸣 八、对五四运动的评价 九、参考书目,第一章 五四运动,一、五四运动研究情况: 对五四时期的历史,早在五四运动发生不久就有人开始研究。 在民主革命时期,五四运动以及五四时期的历史研究经久不衰,并有很多成果。如胡绳的“五四”运动论、艾思奇的五四文化运动的特点等。,第一章 五四运动,新中国建立以后,五四运动及五四时期历史的研究,有了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五四时期历史的学者越来越多。 彭

2、明(人民大学):五四运动史 (“文革”前完成初稿,后经多次修改,于1984年出版,1998年又出了修订版。) 丁守和及团队(中央编译局):五四时期期刊介绍、五四时期的社团 。从五四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思想史角度),第一章 五四运动,1984年版,1998年版,第一章 五四运动,第一章 五四运动,第一章 五四运动,改革开放以后,五四时期历史的研究又有很大进展。对五四时期人物的研究有新的突破;对五四运动精神的认识更加深刻;国际因素对五四运动影响的分析进一步深化等。,第一章 五四运动,二、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核心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在

3、经济上要求打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所代表的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在政治上要求中国的进步和改革,改变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这种要求反映到文化思想上,就产生猛烈攻击传统的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的新文化运动。 (2)西方文化的挑战与民族危机的双重压力,传统文化出现危机。 (3)它既是清末民初政治转型的产物,同时也是对政治改革失败的背叛。,第一章 五四运动,从关注国体关注思想文化 陈独秀指出:“甲午已还,新旧之所争论,康、梁之所提倡,皆不越行政制度良否问题之范围,而于政治根本问题去之尚远”。到了民国初年,“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因此要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

4、秀:我之爱国主义,新青年第二卷第二号。) 因此,他便提出“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途径”,主张“全盘性的反传统主义”。,第一章 五四运动,2.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培、鲁迅、钱玄同、刘半农、吴虞、高一涵、周作人、易白沙、沈伊默等。 这个群体内部由代际转换:第一代人,如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高一涵等,他们大多出生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几乎都有通过秘密结社倾覆清廷传统的革命阅历,虽也有留学的经验,但也多为留学生中政治反叛活动的积极分子,对上层政治变革兴趣浓厚。 第二代人,胡适、傅斯年等,他们的背景是留学欧美,所受的是一种科学化的训练,他们对政体变化的政论表述既不敏感,也不擅长。,3.

5、主要内容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非儒,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吃人与礼教,陈独秀:宪法与孔教,再论孔教问题),第一章 五四运动,第一章 五四运动,(2)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胡适介绍了实验主义,玄同、半农:斥灵学从志,王星拱:什么是科学方法?,科学的起源和效果) 实验主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反对三纲五常,贞节观,提倡超越贤妻良母的人生观,提出摩尔小姐(moral),提倡生育节制),第一章 五四运动,(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反对文言文,发起白话文运动,胡适:白话文学史,陈独秀提出三大主义。),第一章 五四运动,第一章 五

6、四运动,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了三大主义:推翻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翻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翻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第一章 五四运动,4.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1)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封建思想文化,破除了传统教条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2)新文化运动促使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广泛地为人们所接受,封建专制主义文化被广大青年抛弃,为西方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3)新文化运动为中国迅速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为马克思

7、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准备。 (4)新文化运动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历史局限性。,第一章 五四运动,5.几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1)关于西化论 (2)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3)文化激进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 林毓生提出:“以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符号和价值作为种子,通过创造性转化,可以结出具有现代意蕴的果实”。 崔之元:所谓创造性的转化,是把一些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符号与价值系统加以改造,使经过创造性地转化的符号与价值系统,变成有利于变迁的种子,同时在变迁过程中,继续保持文化的认同。 中国意识的危机,林毓生,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激进与保守,余英时。 五四新文

8、化的源流,陈万雄,三联出版社,2010年版。 新文化的源流与趋向,欧阳哲生,湖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一章 五四运动,三、新社团的建立 1.国民杂志社(国民) 关注政治社会问题。 易克嶷(yi,二声)、许德珩、邓中夏、张国焘、罗家伦、黄日葵 2.新潮社 关注哲学文学问题。 傅斯年、罗家伦、俞平伯、顾颉刚、徐彦之、李小峰 3.平民讲演团 以向平民宣传文化知识和卫生知识为目的。张国焘、罗家伦,第一章 五四运动,4.少年中国学会 以建立少年中国为宗旨,组织工读团。 王光祈、李大钊、曾璜、邓中夏、黄日葵 5.新民学会 发起“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萧子升 傅斯年传 罗家伦与顾

9、维祯 张国焘我的回忆 李大钊传,四、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1.中国山东问题的由来及对和会的心理期盼 2.中国政府参加巴黎和会的代表团 五人代表团:陆徴祥(总代表,参与了对日协约的签订),顾维钧(同情南方并受美国显著影响),施肇基,魏宸组,王正廷(代表南方政府,主张强硬的对日态度) 顾维钧回忆录 3.代表团在巴黎和会的斗争 美、英、法、意、日各二人组成的十人会议,又称“五国会议”,操纵会议。 英、法、意支持日本,美国孤立,无法援助中国 结果:日本获得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第一章 五四运动,五、五四爱国运动 1.基本史料 五四运动史,彭明,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五四运动史,美周策纵,

10、岳麓出版社,1999年版。 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萧超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第一卷:伟大的开端,李新、陈铁健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一章 五四运动,2.中国公众对和约的反对情绪 进步党人梁启超 “国民外交协会” (林长民、张謇、王宠惠 ) 自2月7日到4月10日,在巴黎的中国代表团收到世界各地的中国学生及留学生团体发来的86封电报,支持中国代表团的要求,抗议日本在和会上的提案。32个工商组织、67个以上的政治和社会团体也发出抗议电报。 反应了中国公众希望摆脱殖民控制的迫切要求。,第一章 五四运动,上海学生联合会学生罢课说明(英文传单)有一段话:

11、“全世界本来都倾听威尔逊的话语,像是先知的声音,它使弱者强壮,使挣扎的人有勇气。中国人一再听说过了威尔逊曾告诉过他们,在战后缔结的条约里,像中国这种不好黩武的国家,会有机会不受阻碍地发展他们的文化、工业和文明。他更告诉过他们,不会承认秘密盟约和在威胁下所签订的协定。他们寻找这个新纪元的黎明,可是中国没有太阳升起,甚至连国家的摇篮也给偷走了。” 反映了学生的失望情绪,第一章 五四运动,3.主要过程 学生运动。火烧赵家楼,学生运动的扩大推展。 三罢斗争。结果:罢免曹汝霖、张宗祥、陆宗舆三人本职。 拒签合约运动,第一章 五四运动,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梁启超的贡献 李大钊的贡献: 在多种报刊上面发表

12、多篇文章,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资本论的第一个翻译者。 报刊:每周评论、晨报、新青年、国民等。 社团:文化书社、俄罗斯研究会、觉悟社,第一章 五四运动,第一章 五四运动,七、学术思想争鸣 1.实验主义 代表人物:杜维 实验主义的思想方法:五步法(P15) 倡导实验主义的优点及意义:否定永恒真理,讲求实效,有利于破除正统思想的束缚,抛弃冥思玄想的老做法。,第一章 五四运动,2.问题与主义之争(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蓝公武:问题与主义 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 这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与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之间的争论,分歧在于是用一点一

13、滴的渐进改良方式,还是用改变政权的彻底方式来挽救中国。 共同点:反对封建主义(从戊戌维新以来兴起的反封建思想,进一步分化),蓝公武(1887-1957),字志先,吴江人。幼读私塾,后赴日本留学,1911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系。1913年赴德国留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回国。1904年加入光复会。辛亥革命后曾任时事新报总编辑等职。1917年后任国民公报社长、晨报董事、北洋政府国会议员。先后参加了辛亥革命和护国、护法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后,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想。1923年起先后在北京大学、 中国大学任教,讲授马克思的资本论。1931年后积极支持中国共产党的秘密工作。,第一章 五四运

14、动,3.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研究系与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张东荪、梁启超 陈独秀、李达、何孟雄,张东荪(1886年1973年),浙江杭州人,哲学家、政治活动家、政论家、报人。创立“多元认识论”。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曾为研究系、中国国家社会党、中国民主社会党领袖之一,曾任中国民盟中央常委、秘书长。与张君劢关系要好,二人都是研究系骨干。,第一章 五四运动,4.关于无政府主义的争论。 刘师培 主要观点: 第一,反对一切形式的国家政权。(主张废除包括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在内的一切政权) 第二,鼓吹绝对的个人自由与平等,宣扬互助、博爱。 第三,在经济上主张废除剥削制度。,第一章 五四运动,5.关于

15、东西文化之争论(西化论与东方文化派) (1)对立:杜亚泉,东方;陈独秀,新青年 调和:梁启超欧游心影录;梁漱溟 文化保守主义,第一章 五四运动,6.科学与人生观论战(科玄之争) (1)张君劢:人生观引发大讨论 (2)玄学派代表人物:张君劢、梁启超 主要观点:科学与人生观是冲突的,只有昌明理学,弘扬道德,人生观问题才可以得到解决,西方社会的问题才能够解决。 (3)科学派代表人物:丁文江、胡适 主要观点:科学和科学方法可以解决任何问题。 (4)论战实质:如何对待东西方文化问题。,张君劢(18871969),上海宝山人。著名政治家,哲学家,新儒家代表人物,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后在德国柏林大学跟从倭

16、铿学习,并问学于柏格森,是社会民主党创始人,曾参与组织中国民主同盟。国民党赴台后,张君劢在海外组织“中国自由民主战斗同盟”,以“第三势力”自居。1969年2月23日在美国去世,终年82岁。,丁文江(1887-1936),江苏泰兴人,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1902年秋(15岁)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夏,由日本远渡重洋前往英国,在剑桥大学学习,1907年在格拉斯哥大学攻读动物学及地质学,1911年获双学士。1911年5月离英回国,回国后在滇、黔等省调查地质矿产。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地质机构中国地质调查所,领导了中国早期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工作。曾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1936年意外死于煤气中毒。,第一章 五四运动,八、对五四运动的评价 1谁是运动的领导者 (1)共产主义知识分子起着主导作用。 1940年毛泽东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