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疾病影像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02320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4.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系疾病影像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消化系疾病影像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消化系疾病影像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消化系疾病影像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消化系疾病影像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化系疾病影像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系疾病影像课件(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年健康体检,二、消化系超声科影像分析 李金莉,二、肝脏,脂肪肝,不均质脂肪肝,脂肪肝(肝肾回声对比),多发群体:肥胖者 常见病因:酒精性,快速减肥性,营养不良性,糖尿病,药物性,妊娠,其他疾病引起的脂肪肝 病因 1.肥胖性脂肪肝 肝内脂肪堆积的程度与体重成正比。30%50%的肥胖症合并脂肪肝,重度肥胖者脂肪肝病变率高达61%94%。肥胖人体重得到控制后,其脂肪浸润亦减少或消失。 2.酒精性脂肪肝 长期嗜酒者肝穿刺活检,75%95%有脂肪浸润。还有人观察,每天饮酒超过80160克则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增长525倍。 3.快速减肥性脂肪肝 禁食、过分节食或其他快速减轻体重的措施可引起脂肪分解短期

2、内大量增加,消耗肝内谷胱甘肽(GSH),使肝内丙二醛和脂质过氧化物大量增加,损伤肝细胞,导致脂肪肝。 4.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营养不良导致蛋白质缺乏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原因,多见于摄食不足或消化障碍,不能合成载脂蛋白,以致甘油三酯积存肝内,形成脂肪肝。 5.糖尿病脂肪肝 糖尿病患者中约50%可发生脂肪肝,其中以成年病人为多。因为成年后患糖尿病人有50%80%是肥胖者,其血浆胰岛素水平与血浆脂肪酸增高,脂肪肝变既与肥胖程度有关,又与进食脂肪或糖过多有关。 6.药物性脂肪肝 某些药物或化学毒物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致脂肪肝,如四环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嘌呤霉素、环已胺、吐根碱以及砷、铅、银、汞等。降脂药

3、也可通过干扰脂蛋白的代谢而形成脂肪肝。 7.妊娠脂肪肝 多在第一胎妊娠3440周时发病,病情严重,预后不佳,母婴死亡率分别达80%与70%。 8.其他疾病引起的脂肪肝 结核、细菌性肺炎及败血症等感染时也可发生脂肪肝,病毒性肝炎病人若过分限制活动,加上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肝细胞脂肪易堆积;接受皮质激素治疗后,脂肪肝更容易发生。控制感染后或去除病因后脂肪肝迅速改善,还有所谓胃肠外高营养性脂肪肝、中毒性脂肪肝、遗传性疾病引起的脂肪肝等。 蜘蛛痣、男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阳痿、女子有闭经、不孕等。,诊断 1.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男性每周140克,女性70克。 2.排除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

4、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3.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及体征。 4.可有超重/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 5.血清转氨酶和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可由轻至中度增高,通常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为主。 6.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7.肝活检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凡具备上述第15项和第6或第7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脂肪肝。 并发症,临床表现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轻度脂肪肝多无临床症状。仅有疲乏感,而多数脂肪肝患者较胖。脂肪肝病人多于体检时偶然发现。中、重度

5、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肝脏轻度肿大可有触痛,质地稍韧、边缘钝、表面光滑,少数病人可有脾肿大和肝掌。当肝内脂肪沉积过多时,可使肝被膜膨胀、肝韧带牵拉,而引起右上腹剧烈疼痛或压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多,误诊为急腹症而作剖腹手术。此外,脂肪肝病人也常有舌炎、口角炎、皮肤淤斑、四肢麻木、四肢感觉异常等末梢神经炎的改变。少数病人也可有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鼻衄等。重度脂肪肝患者可以有腹腔积液和下肢水肿、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血症等,脂肪肝表现多样,遇有诊断困难时,可做肝活检确诊。 脂肪肝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也可以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并发表现:

6、1.常并发有酒精中毒的其他表现 如酒精依赖,胰腺炎、周围神经炎、贫血舌炎、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 2.营养过剩型脂肪肝 如: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痛风、胆石症等。 3.营养不良性脂肪肝常与慢性消耗性疾病并存 如结核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4.妊娠急性脂肪肝 常并发有肾功能衰竭、低血糖、胰腺炎、败血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5.重症脂肪肝患者 可以有腹腔积液和下肢水肿,其他还可有,治疗 1.一般治疗 (1)找出病因 有的放矢采取措施。如长期大量饮酒者应戒酒。营养过剩、肥胖者应严格控制饮食,使体能恢复正常。有脂肪肝的糖尿病人应积极有效地控

7、制血糖。营养不良性脂肪肝患者应适当增加营养,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总之,去除病因才有利于治愈脂肪肝。 (2)调整饮食结构 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不吃或少吃动物性脂肪、甜食(包括含糖饮料)。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及高蛋白质的瘦肉、河鱼、豆制品等,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 (3)适当增加运动 促进体内脂肪消耗。行走、仰卧起坐或健身器械锻炼都是很有益的。 (4)补硒 能让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达到正常水平,对养肝护肝起到良好作用,硒麦芽粉、五味子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养肝片,具有免疫调节的保健功能,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有养肝、保肝、护肝作用。 2.药

8、物治疗 到目前为止,西药尚无防治脂肪肝的有效药物,以中药长期调理性的治疗较好。西药常选用保护肝细胞、去脂药物及抗氧化剂等,如维生素B、C、E,卵磷脂、熊去氧胆酸、水飞蓟素、肌苷、辅酶A、还原型谷胱甘肽、牛磺酸、肉毒碱乳清酸盐、肝泰乐,以及某些降脂药物等。 预防 1.合理膳食 每日三餐膳食要调配合理,做到粗细搭配营养平衡,足量的蛋白质能清除肝内脂肪。 2.适当运动 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可视自己体质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慢跑打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要从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逐步达到适当的运动量,以加强体内脂肪的消耗。 3.慎用药物 任何药物进入体内都要经过肝脏解毒,在选用药物时更要慎重,谨防药物的毒副作

9、用,特别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绝对不能用,避免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害。 4.心情要开朗 不暴怒,少气恼,注意劳逸结合等也是相当重要的。,肝弥漫性改变,肝弥漫性改变,肝硬化、腹水、胆囊受累,幽门螺杆菌病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 所致疾病幽门螺杆菌病包括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 幽门螺杆菌危害幽门螺杆菌病的不良预后是胃癌。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癌症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二。在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人死于胃癌。 幽门螺杆菌临床表

10、现预防和控制胃癌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指出,幽门螺杆菌生存于人体胃幽门部位,是最常见的细菌病原体之一。世界有多半人口受到过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而在有些国家几乎90%的人都感染过这种细菌。人们通常是在幼年时就受到感染,5岁以下达到50%。这种细菌感染首先引起慢性胃炎,并导致胃溃疡和胃萎缩,严重者则发展为胃癌。据统计,初次感染幽门螺杆菌年龄较早的人群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发生率高,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死亡率的高低呈现平行关系。幽门螺杆菌寄生在胃黏膜组织中,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患者的普遍症状为: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其他不良症状

11、,如暖气、腹胀、反酸和食欲减退等。有些患者还可出现反复发作性剧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据此,专家们认为,及早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及时而有效地用抗菌素杀灭幽门螺杆菌,对预防和控制胃癌有重大意义。,肝硬化伴腹水,肝囊肿,肝囊肿,多囊肝,肝囊肿是肝脏常见的良性病变,肝囊肿分为先天性肝囊肿和后天性肝囊肿,不同肝囊肿的治疗方法不同,肝囊肿患者在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饮食,不良饮食习惯很可能诱发肝囊肿进一步恶化,造成严重肝病。那么肝囊肿是怎么回事呢?有先天和后天的,先天性肝囊肿是由于胚胎时期肝内胆管或淋巴管发育异常造成的,后天的是肝脏管道发生退行性改变的结果 肝囊肿是怎么回事? 1、肝肾囊肿大多是先天

12、性的,也有单发的,也可多发的,有时肝、肾囊肿同时存在,一般说肝肾囊肿如果不在短期内快速增大,只要定期检查,对人体健康没有多大影响。 2、一般而言,发展缓慢的肝囊肿,不会癌变,预后良好。 3、肝囊肿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较大的肝肾囊肿,则应注意避免局部外伤; 4、不形成压迫的肝囊肿可以不予治疗,定期检查即可;过大的肝囊肿,对脏器其本身或周围的器官可形成压迫症状或有炎症,可采用超声介入治疗,炎症时要用抗菌药物治疗。 肝囊肿患者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良的饮食容易导致肝囊肿的恶化,那么肝囊肿患者有哪些饮食禁忌呢? 肝囊肿患者的饮食禁忌: 1、肝囊肿饮食应清淡,忌食辛辣油腻刺激食品;

13、2、改变日常饮食的习惯,戒烟酒; 3、要少喝酒及刺激性、高脂肪的食物; 4、纤维素、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B6、维生素E能减少肝囊肿发病的危险,可适量服用; 5、少食生、冷、腻、硬等食物,减少从食物中摄入的脂肪含量及总热量。 相信对于肝囊肿是怎么回事已经有了解,肝囊肿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上饮食原则,以免导致肝病的恶化。,多囊肝 多囊肝大多数为先天性,系肝内胆小管发育障碍所致。在胚胎发育时期,多余的胆管自行退化而不与远端胆管连接;若肝内多余胆管未发生退化和吸收,并逐渐呈分节状和囊状扩张,则可形成多囊肝。多囊肝常伴有多囊肾、胰腺囊肿、肺或脾囊肿及其他畸形,如脑动脉瘤、憩室、双输尿管、马蹄肾或室

14、间隔缺损等,亦可作为其先天发育异常的佐证。多囊肝可发生于同一家庭的不同成员,属非显性遗传。,血管瘤,肝血管瘤(彩色多普勒),血管瘤,肝血管瘤,肝血管瘤,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包括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我们一般所谓的肝血管瘤就是指海绵状血管瘤。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数发现于成年人,多见于3060岁,女性多于男性。以前认为单个居多,自从超声显像问世以来,所观察到的常为多个。肝左右叶均可发生,以右叶较多见。 肝血管瘤一般有多大? 肝血管瘤大小不一,自针尖大小至人头大,大者可占满腹腔。多数小于4cm。但有报导最大的可达60cm,重20

15、kg。一般来说直径=10cm者为巨大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病理特征如何? 肝血管瘤外观呈紫红色或蓝紫色。可呈不规则分叶状。质地柔软或富有弹性感。切面示蜂窝或海绵状,有血栓及纤维疤痕区,偶伴钙化或整个血管瘤呈钙化。疾病末期象疤痕,因而称硬化性血管瘤。,根据纤维组织的多少肝血管瘤可分为以下四型: (1)海绵状血管瘤:其切面呈蜂窝状、充满血液、镜检显示大小不等囊状血窦、其内充满红细胞,时有血栓形成,血窦之间有纤维组织隔,纤维隔内见有小血管及小胆管,偶见被压缩之肝细胞索。纤维隔及血窦内的血栓可见钙化或静脉石。 (2)硬化性血管瘤,其血管腔闭合,纤维间隔组织较多呈退行性改变。 (3)血管内皮细胞瘤,血管内

16、皮细胞增殖活跃,易致恶性变。 (4)肝毛细血管瘤,血管腔窄,纤维间隔组织多。,肝癌,肝癌,肝癌,肝转移癌,我国是肝癌发病率非常高的国家,根据临床多年的研究总结,以下十大危险因素是导致肝癌的主要病因。 一、病毒性肝炎 在已知的肝炎病毒中,除甲型肝炎病毒外,均与肝癌有关,但研究较多、且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与肝癌关系密切。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持续感染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变,部分病人在此基础上发生肝癌。乙型肝炎病毒(HBV)为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病因,而丙型肝炎病毒(HCV)则为发达国家的主要病因。慢性HBV感染发生肝癌的危险性增高200倍。 二、进食黄曲霉菌及其霉素污染的食物 研究发现有10多种霉菌毒素能诱发动物不同器官的肿瘤。黄曲霉菌是几种有毒霉菌的一种,它的毒素B1(黄曲霉素B1,AFB1)对肝脏有强烈的毒性。大量调查研究发现,黄曲霉菌污染分布图与肝癌高发区地理分布几乎一致。 含AFB1的食物被摄取后,经吸收到肝脏,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继而诱发肝癌。黄曲霉毒素有很强的致肝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