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教育家的教育探索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01940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主教育家的教育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民主教育家的教育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民主教育家的教育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民主教育家的教育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民主教育家的教育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主教育家的教育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主教育家的教育探索(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 民主教育家的 教育探索,主讲:谢志斌,第十一章 民主教育家的教育探索,第一节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实践 第二节 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 第三节 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 第四节 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 第五节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第一节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实践,一、职业教育的探索 二、职业教育思想体系,一、职业教育的探索,1. 癸卯学制颁行后,普通教育发展速度远高于实业教育,二者比例极不相称。 2.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各种技术和管理人员严重短缺。 3. 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后发表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标志着黄炎培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思潮的形成。,4. 黄炎培早期职业教育

2、思想更多以解决个人生计问题为重,认为职业教育的要旨有三:“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5. 20看年代起提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目的。20年代中后期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的观念:认为办职业教育必须联络和沟通所有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更多地探寻了职业教育外部环境的适应问题。,二、职业教育思想体系,1. 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 2. 职业教育的目的 3. 职业教育的方针 4. 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 5. 职业道德教育,1. 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第一,职业教育的理论价值: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

3、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第二,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作用:有助于解决中国最大、最急需解决的生计问题; 第三,在整个教育体制中的地位: 一贯的、整个的、正统的。,2. 职业教育的目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3. 职业教育的方针,第一,“社会化”(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需要),包括: (1)办学宗旨的社会化; (2)培养目标的社会化; (3)办学组织的社会化; (4)办学方式的社会化。 第二,“科学化”(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包括物质和人事两方面的工作。,4. 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1)手脑并用; (2)做学合一; (3)理论与实际并行; (4)知识与技能并重 。,5.

4、职业道德教育,“敬业乐群”。,第二节 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一、四大教育 二、三大方式 三、化农民与农民化 四、对晏阳初的评价,一、四大教育,1. 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 2. 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 3. 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 4. 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二、三大方式,1. 学校式教育; 2. 社会式教育; 3. 家庭式教育。,三、化农民与农民化,晏阳初提出“农民科学化,科学简单化”的平民教育目标。并认为欲化农民,须先农民化,即彻底地与广大农民打成一片。,四、对晏阳初的评价,作为一个教育救国论者,所提出的中国农村四大问题只看到了社会现象的表层,没能认识帝国主义的侵

5、略,以及封建残余的剥削,才是造成它的根源,否认了社会问题的根源是阶级剥削和压迫。把乡村建设作为一种社会改革运动,其实上是一个不彻底的资本主义运动,结果以失败告终。 但其可取之处在于其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理论有中国特色,确实给实验区人民带来了一定的实惠。四大教育、三大方式打破了狭隘的教育观念。,第三节 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一、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理论 二、乡村教育的实施 三、对梁漱溟的评价,一、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理论,所谓乡村建设,是一种力图在保存既有社会的基础上,通过乡村教育的方法,由乡村建设引发社会工商业发展,实现经济改造和社会改造。,1. 中国问题的症结:文化失调,中国社会自始自终走着一条自

6、己的发展道路。表现为遇事安分、知足、寡欲、摄生,取一种向自身内求“调和持中”的有理智、有意识的态度。 西洋:“意欲向前”(入世) 中国:“调和持中”(中庸) 印度:“翻转向后”(出世) 中国的问题就是文化的失调。他认为,未来世界应该是中国文化复兴的世界。,2. 如何解决中国的问题:乡村建设,第一,从社会历史看,中国不存在经济意义上的阶级对立,不会产生阶级对抗。因此社会革命在中国已不可能,唯一可行的道路就是乡村建设。 第二,从社会现状看,中国社会是乡村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乡村,中国如要从头建设,必须一点一滴从乡村建设起。,3. 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乡村建设就以乡村教育为方法,而乡村教育以乡村

7、建设为目标。 一方面,解决中国文化失调的主要手段是教育;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改造其实是个教育的过程。 所以,乡村建设是纳社会运动于教育之中,以教育完成社会改造。,二、乡村教育的实施,办乡农学校 1. 乡农学校的设立:以教育的力量替代行政的力量。 2. 乡农学校的教育内容:所有教育内容强调服务于乡村建设,密切适合农村生产生活的需要。 乡农学校乡村教育乡村建设中国社会,三、对梁漱溟的评价,乡村建设理论和乡村教育思想,本质上是一种中国知识分子通过改造中国农村来改良中国社会的理想,是在探索拯救中国的第三条道路。 但是,否认阶级斗争,体现了其消极的一面。 可取之处在于认识到中国问题是农村问题,立足于文化

8、传统来思考中国社会的改造,对农村有一定的贡献。,第四节 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一、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 二、“活教育”思想体系,一、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20世纪20年代,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鼓楼幼稚园,进行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园实验,总结并形成了系统的、有民族特色的学前教育思想。 30年代末,他明确提出了“活教育”主张。 1940年,陈鹤琴来到江西泰和,筹建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并附设小学和幼稚园以及校办农场,开展“活教育”实验。,1941年1月创办活教育杂志,标志着有全国影响的“活教育”理论的形成和“活教育”运动的开始。 1942年初,幼师附设婴儿园。 1943年春,幼师

9、改为国立幼稚师范学校,并增设专科部。至此,“活教育”实验形成了包括专科部、幼师部、小学部、幼稚园、婴儿园五个部门的幼儿教育体系。,二、“活教育”思想体系,1.“活教育”的目的论 2.“活教育”的课程论 3.“活教育”的教学论,1. “活教育”的目的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其中, “做人”是“活教育”最为一般意义的目的。 “做中国人”意味着要爱护这块生养自己的土地,爱自己国家长期延续的光荣历史,爱与自己共命运的同胞。,“做现代中国人”,陈鹤琴则赋予它五方面的要求: 第一,“要有健全的身体”; 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 第三,“要有创造的能力”; 第四,“要能够

10、合作”; 第五,“要服务”。,2. “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即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 尽管陈鹤琴主张从自然和社会中直接获取知识,但他并非绝对强调经验,决然否定书本。,“五指活动”,陈鹤琴又具体将“活教育”课程分为五类: (1)儿童健康活动(卫生、体育、营养等) (2)儿童社会活动(史地、公民、时事等) (3)儿童自然活动(数、理、化、生、地等) (4)儿童艺术活动(音乐、美术、手工等) (5)儿童文学活动(读书、写字、说话等),3. “活教育”的教学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 他依据儿童

11、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及自己的经验,提出了17条“活教育”的教学原则。 此外,陈鹤琴还归纳出“活教育”教学的 4个步骤,即: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和批评研讨。,“活教育”的17条教学原则,1.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2.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3.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 4.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5.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 6.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7.比较教学法; 8.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教学的效率;,9.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 10.替代教学法; 11.注意环境,利用环境; 12.分组学习,共同研究; 13.教学游戏化

12、; 14.教学故事化; 15.教师教教师; 16.儿童教儿童; 17.精密观察。,第五节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二、“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 三、“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一、生平与教育活动,1. 求学 2. 平民教育运动“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1923) 3. 乡村教育运动“晓庄师范”(1927) 4. 科学普及教育运动“科学下嫁”(1931) 5. 普及教育运动“山海工学团”、“小先生制”(1932) 6. 抗日救亡运动“育才学校”(1939) 7. 民主教育运动“社会大学”(1946),捧着一颗心来,小先生,哥伦比亚大学求学,与育才学校的同学一起,与毛泽东在重庆机场,二

13、、“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1.“为了苦孩子,甘为骆驼” 2.“敢探未发明的新理” 他认为中国教育的主要弊端有二:“沿袭陈法”和“仪型他国”。前者是因循守旧,后者是照搬照抄的“洋八股”。他赋予自己的使命是破除“八股”,创造中国的新教育。 3.“小孩也能做大事” 在所有教师中有“两位最伟大的老师”:一是老百姓,二是孩子们。,三、“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 (二)“生活即教育” (三)“社会即学校” (四)“教学做合一” (五)生活教育的特点,(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生活教育理论受启发于裴斯泰洛齐,直接影响于杜威教育思想。1927 年在晓庄师范学校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内涵为:

14、 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 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二)“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1. 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 2. 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3. 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1. 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与生活一摩擦便立刻起教育的作用” “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 所以,陶行知主张学生要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去选择和接受“向前向上”的好生活。,2. 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15、“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是有高度的一致的。 教育要根据生活的需要; 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 教育不能脱离生活。,3. 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 生活决定了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方法。 教育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4. 评 价,“生活即教育”强调从实际生活出发,在实际生活中、改造生活中接受教育,在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脱离社会生活、脱离民众方面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将生活与教育的概念相等同,忽视了教育的特殊性。 通过教育改造民众生活的思想,继承了杜威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改

16、良思想。,(三)“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是在批判杜威“学校即社会”基础上提出的。 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了,“一切都减少了,校外有经验的农夫,就没人愿意去领教;校内有价值的活动,外人也不能受益。” 因此,他批评“学校即社会”是鸟笼,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关在鸟笼子里一样 。 “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1.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 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即拆除学校与社会的围墙,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中去。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里,人人可以作先生,人人可以作学生。“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我们教育自己的场所。”茶馆、戏院、破庙、茅棚等,都可以成为大众的课堂。,2.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即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 总之,社会即学校就是要拆除学校围墙,依据社会的需要、利用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