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大纲版)高三复习考案教师课件 第16章第1节 鉴赏古诗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01597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7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大纲版)高三复习考案教师课件 第16章第1节 鉴赏古诗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2012届(大纲版)高三复习考案教师课件 第16章第1节 鉴赏古诗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2012届(大纲版)高三复习考案教师课件 第16章第1节 鉴赏古诗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2012届(大纲版)高三复习考案教师课件 第16章第1节 鉴赏古诗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2012届(大纲版)高三复习考案教师课件 第16章第1节 鉴赏古诗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大纲版)高三复习考案教师课件 第16章第1节 鉴赏古诗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大纲版)高三复习考案教师课件 第16章第1节 鉴赏古诗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六章 古代诗歌鉴赏,16.1 鉴赏古诗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创新思维技巧,透析三年高考,传真考情报告,优化知识构建,决胜预测演练,三年高考,考情报告,决胜预测演练,15,611,知识构建,思维技巧,三年高考,考情报告,决胜预测演练,15,611,知识构建,思维技巧,1.(2010年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注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

2、法? 答:_ _,三年高考,考情报告,决胜预测演练,15,611,知识构建,思维技巧,点拨这道题重点考查考生深入挖掘作品中蕴涵的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同时也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手法的归纳。一首优秀的咏物诗,不会只为咏物而咏物,总是借咏物来传达某种寓意。这首诗正是这样,前两句写素蝶与朋友悠游,遇天敌隐蔽,正像现实中的诗人身负才华受到一些人的欣赏、赞誉,但同时也遭到一些人的忌恨。第三、四句写素蝶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也如诗人在仕途上有顺境有逆境,几起几伏。第五、六句中的花与叶是素蝶理想的生活环境中的美好事物。最后两句更突出了素蝶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通过注解的提示,能了解诗人的经历,不难发现他

3、与素蝶的活动的相似性,这样就能知道诗人以素蝶自况,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他的思想感情。 对诗词的欣赏,不可强求一致,考生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明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三年高考,考情报告,决胜预测演练,15,611,知识构建,思维技巧,2(2010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 送 蜀 客 司空曙 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乌江风得雨新。

4、 来时万里同为客, 莫怪送君行较远,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答:_ _ (2)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答:_ _,三年高考,考情报告,决胜预测演练,15,611,知识构建,思维技巧,点拨(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意象)的能力。能力层级E级。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涵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

5、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2)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第一首写伤春之景,目的是写离别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与不同意的关键。 答案(1)暮春 飞花 (2)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三年

6、高考,考情报告,决胜预测演练,15,611,知识构建,思维技巧,3(2010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 隐 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_ _ 点拨(1)本题重点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要求结合全诗,把握题目与内容的关系,找出诗中能够揭示“访隐者”的词语。从全诗来看,主要写访隐者过程,但遍观全诗,会发现其重点描写的是隐者所居住的环境(山中、偏僻、幽静)和生活(隐逸),首句中的“踏”字能恰如其

7、分地表现出这一特点。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要求从第三、四句概括出具体的“隐者”的形象。概括要简明、有条理,难度不大。,三年高考,考情报告,决胜预测演练,15,611,知识构建,思维技巧,答案(1)踏 (2)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三年高考,考情报告,决胜预测演练,15,611,知识构建,思维技巧,4(2010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

8、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答:_ _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答:_ _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答:_ _,三年高考,考情报告,决胜预测演练,15,611,知识构建,思维技巧,点拨(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并由课外向课内勾连,同时考查了考生对课内名家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2)本题要求从语言“醉别”“江风引雨”入手,领会诗句表达的“惜别深情”。首句“醉别江楼橘柚香”写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饯别魏二,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

9、,气氛温馨。眼前的景物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暗含离别后物是人非之意。这里叙事写景已暗含依依惜别之情,“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第二句“江风引雨入船凉”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寒雨连江”,气候已变。本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涵咏。,三年高考,考情报告,决胜预测演练,15,611,知识构建,思维技巧,(3)本题旨在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

10、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答案(1)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

11、深远。,三年高考,考情报告,决胜预测演练,15,611,知识构建,思维技巧,5(2009年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_ _,三年高考,考情报告,决胜预测演练,15,611,知识构

12、建,思维技巧,点拨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这是一首唱和诗,诗题中的“石湖”即南宋诗人范成大,他自号石湖居士。范成大淳熙十年(1183)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淳熙十四年(1187)夏,姜夔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居家无客相烦扰,开门便见湖光,诗歌描绘了一幅罕有人扰的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景象。作者抓住石湖美景的特色,突出描写了它的幽静。这种幽静既是江南水乡的特点,又是石湖主人的追求。 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三年高考,考情报告,决胜预测演练,

13、15,611,知识构建,思维技巧,6(2009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答:_ _ 点拨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本诗一开始劈空而来,气象森严。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但大好河山陷于敌手,怎能不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工整,为下两句表达作者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奠定了基础。 答案“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三年高考,考情报告,决胜预测演练,15,611,知识构建,思维技巧,7(2008年高考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