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永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考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8200986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永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考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西省永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考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西省永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考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西省永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考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西省永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考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永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考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永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考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永济中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本试题共100分,时间90分钟)第1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A. 实行分封制B. 进行封建改革C. 实行宗法制D. 任人唯亲【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以藩屏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中的含义不同,排除;宗法制是以血缘为纽

2、带的,故C项排除;分封制与“任人唯亲”无关,故D项排除。2.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追捧。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 郡县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科举制【答案】B【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珍惜亲情、渴望相相聚情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强调的是家国一体,强调家国情结,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是秦朝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制度;C选项是西周管理全国的政治制度;D选项是选官用官制度。点睛:解答本题可以从宗法制的特点入手。宗法制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

3、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3.“秦承周制,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皇帝)为号”这说明秦始皇创立“皇帝制”A. 旨在强化君主的至高权力B. 延续了周朝末年的政治体制C. 是为了彰显个人的丰功伟绩D. 意在纠正王权衰落的弊端【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皇帝制度。依据材料“德兼三皇,功包五帝”可知,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的目的是宣扬个人的功绩,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秦始皇以皇帝称号宣扬自己的功绩,并未体现其旨在强化君主的至高权力;B选项错误,周代并未实行皇帝制度,秦代的皇帝制度并非继承于周代;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秦始皇对王权衰

4、落的纠正。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4.在秦朝,采取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这对于政治决策的重大意义是A. 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B. 安抚群臣,为君主效力C. 展现民主,体现君主关怀D. 进行廷辩,显示大臣才能【答案】A【解析】“朝议”的方式能够起到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的所用,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朝议”是集思广益,为君主效力而非安抚群臣,为君主效力,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秦朝不是民主政治,所以展现不了民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朝议”不是为了显示大臣才能而是为了减少决策失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朝议”这

5、种方式本来就是为了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才出现的。5.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 焚书坑儒 B. 推行郡县制 C. 实行三公九卿制 D. 修筑长城【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反映出秦始皇认识到分封制造成了割据争霸的局面,为解决上述问题,秦始皇实行“废分封,立郡县”,推行郡县制,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CD项。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死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 建立统

6、一的国家和中央集权制B. 开创皇帝制度C. 建立三公九卿制D. 统一度量衡、货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虽死犹存”并结合所学知识,秦统一后,为了巩固统治,政治上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了度量衡,文化上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虽死犹存是指秦朝虽然灭亡了但他/她创立的政治制度却保存下来,故A项正确;BCD项是A项的具体表现,排除。【点睛】题目中关键信息是“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7.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主要针对的是A. 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B. 汉初社会经济凋敝C

7、. 节度使权力过重D. 土地兼并问题严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可知,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王国问题逐渐突出,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于是贾谊提出对此一削弱王国的实力;故此题应选A项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点评: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收回王国部分权力;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诸侯王的权力越来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8.资治通鉴记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A.

8、 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B. 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C. 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D. 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三省六部制。该制度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选项ABC不符合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内容。9.魏晋时期,弘农杨氏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四世五公。杨氏、袁氏世代占据高官主要靠的是A. 战事立功B. 才学品德C. 门第出身D. 皇亲国戚【答案】C【解析】【详解】由“魏晋时期”,联系所学可知,魏晋时期选拔官吏的制度是九品中正制,选官的依据是是门第出身,而不是战功,故A错误,故C正确;“魏晋时期”选拔官吏的制度是九品中正制,选官的依据是是门第出身,而不是才学品德,故

9、B错误;“魏晋时期”选拔官吏的制度是九品中正制,选官的依据是是门第出身,九品中正制依据出身门第将人分为九等,并非都是皇亲国戚,故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魏晋时期”“世代占据高官”,联系所学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分析解答。10.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A. 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 选官须注重才学C. 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 选官应注重品行【答案】D【解析】题中材料指出选官标准中片面注重言辞刀笔(语言、文章)的而不注重品行(道德)的弊端是害已害民,即D项所述。11.美国汉学家卜德说:“

10、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剑桥中国隋唐史的编者崔瑞德认为,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材料说明A. 西方国家也采用了科举制选拔人才B. 科举制是公平公正选拔人才的有效制度C. 西方国家对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十分推崇D. 西方学者对科举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高度的赞扬【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科举制度。依据材料“科举制无疑是最珍贵的知识礼物”、“为所有西方国家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结合所学可知西方学者对科举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高度的赞扬,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西方学者对科举考试的态度,并未体现西方国家也实行科

11、举制,且不符合史实;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西方学者对科举制的肯定和赞扬,没有反映科举制是公平公正选拔人才的有效制度;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部分西方学者的态度,他们不能代表西方国家。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2.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据此思想,宋太祖所采取的措施是A. 削减地方节度使的权力B. 协调参知政事削弱相权C. 挑选地方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D. 派遣文臣担任地方长官【答案】D【解析】略13.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

12、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A. 尚书省B. 参知政事C. 枢密院D. 军机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审题注意“两宋”“负责筹划王师北定”应该宋代负责军事的中央机构,选项中C符合。“尚书省”的组织机构,到了隋朝定型,负责六部,北宋初,形式上还保留尚书省的组织系统,但权力既不归属,郎官又不治事,权借此以寄禄秩,别无差遣,尚书省的制度名存实亡,故A不正确;参知政事协助宰相处理中枢事务有两种方式:一是几位参知政事并无具体分工,通盘协助宰相处理各方面政务;一是几位参知政事有了具体分工,各负责某一方面政务,所以B不正确。军机处为清代设置所以B不正确,故选B。考点:考查宋

13、代中央机构点评:本题以南宋诗人陆游的诗歌考查宋代制度的变迁。宋代制度还可以考查二府三司中的其他职能,以及宋代制度变革的影响等。14.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质是A. 罢除丞相.缓和君臣矛盾B. 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C. 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D. 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率【答案】C【解析】题干中“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反映了各机构相互制约,其结果是强化了君主专制。故选C项。废丞相与材料所涉及现象不符,而且废丞相是具体措施,并非实质,不选A项。各机构平等的说法没有依据,

14、不选B项。“彼此颉颃”说明效率并不高,不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15.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参与机务。从中可以看出A. 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B. 明太祖和康熙帝面临统治危机C. 明清皇帝推行重视文人政策D. 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太祖废除丞相后,为加强皇权,设置殿阁大学士;而康熙帝设置南书房主要是为了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强化皇权。因此选D。A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和题意无关,排除;C和

15、题意无关,排除。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6.“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向导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资料理解正确的是A. 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B.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产生民主制度C. 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D.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等信息可知,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中只是说这样的自然环境容易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并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故B说法错误,排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地理环境影响对政治文明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排除C。D项“只能”一词过于绝对,且材料没有涉及“个人主义”的内容,排除。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