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数学试题 ---精品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8200874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0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数学试题 ---精品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数学试题 ---精品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数学试题 ---精品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省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数学试题 ---精品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省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数学试题 ---精品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数学试题 ---精品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数学试题 ---精品解析Word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年级第二期五月教学质量监测数学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直线的倾斜角为A. B. C. D. 【答案】D【解析】设直线的倾斜角为,由题意直线的斜率为,即tan=,所以=故选D.2.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则与的等比中项为A. B. 9 C. D. 【答案】C【解析】设与的等比中项为b,易得:,.=72,b=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 若 B. 若,则有C. 若 D. 若【答案】B【解析】若,a,b为负数,则|a|b|,但abc,c0,则a0,则a0b,故D错误;故选:B4.两条平行直线和之间的距离为A. B. C. D. 4【答案】A【解析】和

2、互相平行,即m=-2或1,经检验:m=-2两直线重合,故m=1;两条平行直线和之间的距离d=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被圆所截得的弦长为A. B. C. D. 【答案】D【解析】圆的圆心(3,1),半径r=,故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故所求的弦长为.6.如果满足条件的有且只有一个,则的范围是A. B. C. 或 D. 【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得当ksin60=12或12k时,满足三角形恰有一个,解得k=8,0k12,故选:C.7.设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则A. B. C. D. 【答案】A【解析】分别令x=0和y=0,得到直线nx+(n+1)y= (nN)与两坐标轴的交点:(,0

3、),(0,),则Sn=然后分别代入1,2,2017,则有S1+S2+S3+S2017=1+=1=.故答案为:.8.已知数列是等比数列,前n项和为,若则A. 270 B. 150 C. 120 D. 80【答案】B【解析】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可得:,也成等比数列,所以()2=(),得到:=70,同样易得故选B.9.已知圆,点是圆内一点,过点的圆的最短的弦在直线上,直线的方程为,那么A. 且与圆相交 B. 且与圆相离C. 且与圆相离 D. 且与圆相切【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得a2+b2r,故圆和直线l2相离。故选:B.10.如图,在海岸线上相距千米的A、C两地分别测得小岛B在A的北偏西方向,在C的北

4、偏西方向,且,则BC之间的距离是 A. 千米 B. 30千米 C. 千米 D. 12千米【答案】D【解析】依题意得,AC=,sinA=sin(+)=cos=sinB=sin(-2)=cos2=2cos2-1=,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12则C与B的距离是12km点睛:解决测量角度问题的注意事项(1)明确方位角的含义;(2)分析题意,分清已知与所求,再根据题意正确画出示意图,这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3)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可用数学方法解决的问题后,注意正、余弦定理的“联袂”使用11.“泥居壳屋细莫详,红螺行沙夜生光”是宋代诗人欧阳修对鹦鹉螺的描述,美丽的鹦鹉螺呈现出螺旋线的迷人魅力假设一条螺

5、旋线是用以下方法画成(如图):ABC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曲线分别以A、B、C为圆心,为半径画的弧,曲线称为螺旋线,然后又以A为圆心,为半径画弧如此下去,则所得螺旋线的总长度为A. B. C. D. 【答案】A【解析】根据弧长公式知CA1,A1A2,A2A3A3n2A3n1,A3n1A3n的长度分别为:, ,,化简得:,2,3,3n,此数列是为首项为公差,项数为3n的等差数列,则根据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得Sn=3n+=n(3n+1),此时n=1,易得所得螺旋线的总长度为.故选A12.设且,则的最小值是A. B. C. D. 【答案】A【解析】,(x+1)+(y+2)=7=1+点睛:在利用基本不等

6、式求最值时,要特别注意“拆、拼、凑”等技巧,使其满足基本不等式中“正”(即条件要求中字母为正数)、“定”(不等式的另一边必须为定值)、“等”(等号取得的条件)的条件才能应用,否则会出现错误二、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直角坐标系下,过点作圆的切线方程为_【答案】或【解析】圆化为标准方程:,由图象易得:或14.已知,则的最大值为_【答案】2【解析】根据题意:,则xy0,由得:6=当且仅当2x=y时取等号整理得:,,故的最大值为215.如图,在圆内接四边形ABCD中,BC=1,CD=2,DA=3,AB=4,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_【答案】【解析】因为BD2=AB2+AD22ABADco

7、sA=54cosA,且BD2=CB2+CD22CBCDcos(A)=25+24cosA,cosA=,又0A,sinA=SBCD=SABD+SCBD=点睛:四边形问题往往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注意四边形的对角线是解题的关键,通过余弦定理可以把两个三角形有机的结合到一起.16.数列满足,则前项的和_【答案】 【解析】设,因,故由此可算得则前40项中奇数项为,其和;偶数项为,其和,故所求数列前项的和为,应填答案。点睛:本题的求解过程中,充分利用题设条件中数列递推式,然后分别求出该数列中的奇数项和偶数项,再观察出这些数的数据特征,发现与探索其规律,搞清数据的个数,进而运用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求

8、出其和,使得问题巧妙获解。值得一提的是由个别推广到一般而得到的结论要进行证明才能应用。三、解答题(本小题共70分)17.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为()求的值;()若不等式对任意实数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解析】试题分析:(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的端点即相应的二次方程的根;(2)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结合相应的函数图象特征,抓端点值即可.试题解析:()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即是对任意恒成立,即令,即, 故.18.已知在中,分别是内角的对边,满足()求;()若,且三角形的面积为8,求的值【答案】();()【解析】试题分析:(1)由正弦定理结合两角和正弦公式易得:;(2)利

9、用三角面积正弦公式和余弦定理易得的值.试题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 又,(), 故,即点睛:解三角形问题,多为边和角的求值问题,这就需要根据正、余弦定理结合已知条件灵活转化边和角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其基本步骤是:第一步:定条件,即确定三角形中的已知和所求,在图形中标出来,然后确定转化的方向.第二步:定工具,即根据条件和所求合理选择转化的工具,实施边角之间的互化.第三步:求结果.19.ABC中,A(0,1),AB边上的高CD所在直线的方程为,角B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求BC所在的直线方程;()求的外接圆方程(其中为坐标原点)【答案】()()【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

10、对称性得A(0,1)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为,从而易得BC的方程;(2)待定系数法确定外接圆方程.试题解析:()由已知得,又A(0,1), 故所在的直线方程为设A(0,1)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为,则 得,即在直线BC上, 由得 故BC所在的直线方程为(也可用夹角公式运算得之)()A(0,1), ,设计三角形ABO外接圆方程为则,外接圆方程为,或写成20.已知公差为正数的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数列的前项和()求数列与的通项公式;()求数列的前项和为【答案】(),()【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等差数列性质及求求数列与的通项公式;(2)错位相减法求和.试题解析:(),故,又公差为正数,故, 当, 当时,

11、综上得()作差得点睛:用错位相减法求和应注意的问题(1)要善于识别题目类型,特别是等比数列公比为负数的情形;(2)在写出“Sn”与“qSn”的表达式时应特别注意将两式“错项对齐”以便下一步准确写出“SnqSn”的表达式;(3)在应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参数,应分公比等于1和不等于1两种情况求解.21.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圆及点()从圆外一点向圆引一条切线,切点为B,且,求的最小值;()设点满足:存在圆C上的两点,使得,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利用明确M的轨迹方程,问题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2)问题转化为两圆有交点的问题.试题解析:()由题意知即,得,即在直线上,()设, 得,又均在圆C上, 即,若这样的点存在,即是圆与圆有交点,故,即22.已知数列满足,又()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并求出的通项公式;()若的前和为,判断并证明数列的单调性; 求证: 【答案】();()数列为递增数列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利用等比定义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作差法证明数列的单调性,利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试题解析:(),当时,又,故数列是以3为公比,2为首项的等比数列, ,(), 即数列为递增数列 对于不等式左边:当时,由可知递增,从而 ,又, 当时,故综上, 对于不等式右边:当时, 当时, ,故综上所述,成立 - 1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