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范青)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00591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发展(范青)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心理发展(范青)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心理发展(范青)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心理发展(范青)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心理发展(范青)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发展(范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发展(范青)(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心理发展,临床心理科 范 青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需要解决的问题,心理学家如何解释发展过程? 婴儿都有哪些能力? 婴儿期和儿童期的发展任务是什么? 青春期变化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成人所面对的发展挑战有哪些?,双胞胎的故事,双胞胎吉姆:习惯、偏好和经历 奥斯卡斯图尔和杰克郁菲 鲍勃兄弟,核心概念,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是有关人一生成长、变化和一致性的心理学。 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导致的,有关成长、变化和一贯性的过程。,天性和教养的交互作用,天性:遗传、先天、潜力、计划等 教养:环境、后天、潜力如何实现、实施等 研究方法

2、: 双胞胎研究(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比较) 寄养子研究,渐进变化还是突然变化,连续发展观点:渐进式的发展过程,比如身高和体重 不连续发展观点:发展过程的变化是突然的(每一个阶段会维持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但从一个阶段到下一个阶段的转变是相对迅速的) 发展阶段(developmental stage):人一生中由独特的生理或心理机能变化而开始的各个时期,胎儿期的能力1,从受精到出生 合子(10d):受精后细胞分裂,约150个,植入子宫内膜 胚胎(8w):分化不同细胞层,制造出身体的所有组织和器官,存在心跳和反射 胎儿:体神经系统控制的自发性运动,胎儿期的能力2,致畸物(teratogen):有害

3、物质包括生物性和化学性的通过胎盘对胎儿造成伤害 种类、计量和胎儿期哪个发育阶段 胎儿酒精综合症:智力发育迟缓、运动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症,胎儿期的能力3,大脑发育非常迅速: 神经元的繁殖,每分钟形成25万个,出生前准备1000亿个神经细胞 延伸轴突和树突,建立连接,新生儿期的能力,从出生到出生后一个月 核心概念:与生俱来的能力包括找到营养物质,与他人互动以及规避危险情况 感觉能力 偏好 行为反射,感觉能力,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婴儿被触碰脸颊后转头开始吮吸,偏好,喜欢人脸、女性尤其是母亲的嗓音、乳房、甜的和香的东西 讨厌臭的和刺激性的味道,行为反射,吮吸反射:4个月后逐渐消失

4、抓握反射:34个月消失 姿势反射:婴儿有支撑的情况坐起来,婴儿期和儿童期的能力,新生儿期后到3岁 核心概念:在新生儿期的基础上,更多地依赖学习 脑发育 学习能力 社会能力 成熟和身体能力,脑发育,以神经元之间连接的发展为主 出生后的两年,大脑重量每年增长50% 轴突和树突生长和连接为主 不需要的连接会被突触修剪,学习能力,通过感官事件之间的关系增进知识,如触碰额头给糖水实验和妈妈的某种声调与吃饭联系 拓展社会交往能力,如通过面部识别、声音和气味来辨别照料者,学会用微笑和哭泣来操控父母,社会能力,积极与照料者互动,如母婴的同步性(母婴之间的凝视、发声、触摸和微笑高度协调) 始于婴儿与照料者间亲密

5、情感联系的建立依恋(attachment),依恋1,康拉德洛仑兹“鸭妈妈”和铭印(imprinting)现象,母婴关系,依恋2,1973年,玛丽艾恩斯沃斯设计“陌生情境”实验,来观察婴儿的行为 片段 现有的人 持续时间 情境变化 母亲、婴儿和实验者 秒 实验者向母亲和婴儿作简单介绍 母亲、婴儿 分钟 进入房间 母亲、婴儿、生人 分钟 生人进入房间 婴儿、生人 分钟以下 母亲离去 母亲、婴儿 分钟以上 母亲回来、生人离去 婴儿 分钟以下 母亲再离去 婴儿、生人 分钟以下 母亲回来、生人离去 母亲、婴儿 分钟 母亲回来、生人离去,依恋3,依恋的基本类型: 安全的依恋(65%70%):快乐自信,对外

6、界积极反应 不安全的依恋: 回避型依恋(20%):缺乏依恋,与母亲未建立亲密情感连接 焦虑矛盾型依恋(10%15%):离开母亲焦虑,但又反抗母亲的爱抚,依恋4,重要性:影响工作满意度,影响人际关系的选择和亲密体验 原因:“食橱理论” or “接触安慰”?,哈利哈罗和玛格丽特哈罗德接触安慰(contact comfort)实验,成熟和身体能力,从头到尾、从近及远、由粗到细 成熟过程(maturation):随着时间推进而展开的、由遗传设定的生长发育过程 生理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连续的和不连续的发育,婴幼儿语言的发展 婴幼儿认知的发展 婴幼儿社交和情感发展,婴幼儿语言的发展1,诺姆乔姆斯基的语言先天

7、论: 婴儿在出生时,脑内已建立了让他们能够理解话语和说话的结构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语言习得机制有基本的普适于所有人类语言的规则 天生的语言能力并不是僵硬的机制,而是一套用于感知语言的收听指导原则,婴幼儿语言的发展2,语言的基础:牙牙学语,发出所有语言的声音,如“mama”,“baba” 单语阶段:1岁起,单个具象的名词或动词,如“妈妈”,“吃”,“拿” 命名爆炸:1岁半起,学习词语速度加快,喜欢给物体命名,婴幼儿语言的发展3,双语阶段:2岁起,词语成对出现,掌握语法,如小胖球 电报式语言:两三个词构成的简单句,没有修饰语和冠词等,如球打小胖哭

8、 进一步完善语法规则:学习语言的其他组成部分和语法技巧 对话的社会规则:如何进入对话,谈论什么,用什么样的方式(语言和非言语),婴幼儿认知的发展,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长期观察儿童的思考行为方式,并提出理论: 图式(schemas) 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的交互作用 认知发展阶段,图式,指导思维的心理结构,是认知发展的基本建构单位 举例:四条腿的动物 这些动物中对人类有好的 这些动物中会大声叫的,?,同化和顺应,同化:为适应和匹配现有已知图式而修改新信息的心理过程,如像吮吸乳头一样吮吸第一次接触的奶嘴 顺应:为整合新信息而重建或修改图式的心理过程,如

9、修改已知“鸟”的图式来形容蝴蝶 发展是同化和顺应过程不断交互作用的结果,认知发展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婴儿期) 前运算阶段(儿童早期) 具象运算阶段(儿童期中期) 形式运算阶段(青春期),感觉运动阶段,出生到两岁 婴儿对于刺激主要做出反射性的,或是“本能的”运动反应,几乎不需要“思考” 抓握反射、吮吸、微笑和哭泣 简单的学习,协调身体完成动作,如抓喜欢的东西 心理展示(mental representation):2岁起,头脑中形成事物的景象,并且在思维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景象 物体永存性(object representation):1岁左右,意识到即便事物在视野之外,依然存在,前运算阶段,2

10、6岁或7岁,始于心理展示能力的养成 自我意识:区分自我和环境的他人和事物 运用心理展示解决简单的问题,如为找玩具而搜索不同的地方,前运算阶段的局限性,不能解决需要逻辑思维的问题 自我中心主义(egoentrism):不仅只从自己的立场看世界,还假设他人看到的世界和自己看到的一样,如不能分享玩具 万物有灵论(animistic thinking):没有生命的物体是活的,能够思考,如和洋娃娃说话 中心化(centration):只能看到实物的某些方面,如盲人摸象 不可逆性(irreversibility):不能逆向思考事件发展的顺序,具象运算阶段,大约7岁到11岁,突破不可逆性的障碍 守恒性(co

11、nservation):有些事物或许表象可能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如矮胖的杯子里的水和高瘦的杯子里的水一样多 心理运算(mental operation):克服不可逆性,头脑中操作概念(具体事物的符号)来解决问题 例如,游戏“20问”,询问非常具体,“是一只鸟吗?”,婴幼儿社交和情感发展,重要性:各种各样的社交网络 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 微笑 气质(temperament) 社会化,心理理论,他人的信仰、欲望和情感可能会与自己的有所不同,而且这些心理状态可能会影响行为,超越自我中心视角 还是一套有关人们在不同情境下如何行事的预期,如收到礼物或别人不喜欢自己时如何反应,微笑,

12、人们开始进行社会和情感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 发展阶段: 自发性微笑(01月):反射性 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1月4月):陌生人和熟悉人 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月后):熟悉人,气质,个人遗传的、天生的人格和行为特点 虽然“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但经历和教养可以改变表现形式 亚型: 适应性、生活节律、情绪状态、趋避性 易养型:40%,易于适应环境 难养型:10%,难以适应环境 迟慢型:15%,适应环境缓慢 混合型:35%,社会化1,长达一生的漫长过程,以特定社会所鼓励的标准为目标,对个人的行为模式、价值观、标准、技能、态度和动机进行塑造,社会化2,教养风格: 独裁型:强制执行各种规矩,要求孩子顺从听话

13、,没有情感投入 权威型:民主地提出合理要求,允许孩子进行与其发展水平相符的决策,有情感投入 宽容型:很少制定规矩,让孩子自行决策,有情感投入 放任型:很少制定规矩,对孩子决策不关心,没有情感投入,社会化3,托儿所的作用:不好也不坏 学校和闲暇的影响:不明确 社会化过程中的性别差异: 男孩更具攻击性和竞争 女孩更喜欢组成合作性的小型群体,社会化4,艾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 人一生的发展被视为一系列社会心理阶段(psychosocial stage) 每一个阶段都用这一阶段的人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加以定义 所有阶段都与社会人际关系有关 处理好现阶段问题是以后阶段健康成长的基础,艾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

14、展理论,青春期的开始,心理学家认为发育期开始标志青春期 文化差异 非工业化社会:成人礼(rite of passage),如中国古代的冠礼和笄礼 美国:没有特别的成人礼,变化集中在快速的生理成熟以及性、社会和性别同一性的发展,青春期的生理成熟,第一性征:内外生殖器经历巨大变化,如男孩的第一次梦遗和女孩的月经初潮 第二性征:如男孩的声音变粗,长胡子,女孩的乳房变大,臀部变宽,两性的阴毛生长 身体形象:个人对于自己外貌的主观评价,取决于可测量的客观特征,还取决于他人评估的感知和社会文化标准,时尚产业的模特,青少年关注身体形象,青春期的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 形式运算阶段:与复杂抽象思维有关 例如,游

15、戏“20问”,“这是一个动物吗?”,然后询问“它会飞吗?”,最后确定“这是一只鸟吗?”,青春期的社会情感问题,艾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 同龄人的影响力增加 青春期的混乱 青少年犯罪,艾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青春期是在不断扩展的社交中,充当不同的角色,找到自己真正的定位,即自我同一性 若不恰当解决,自我概念可能会缺乏稳定性,同龄人的影响力增加,青少年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外活动 与同龄人交往过程中磨练自己的社交技能,尝试各种不同的社交行为 逐渐形成青少年自己的社会同一性,青春期的混乱,发育期生理的巨大变化 青少年容易与家长产生冲突,容易经历极端情感体验,容易尝试危险行为 权威型家长的孩子所遇问题

16、相对较少,宽容型和放任型较多,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占所有犯罪数量的一半左右 家庭结构、贫穷、虐待、媒体、失业和缺乏教育等 青少年男性罪犯中,有将近7成来自单亲家庭 健全家庭结构,青春期的性问题,手淫:青少年性冲动最为普遍的表现形式 同性恋倾向:一项研究1%5.3%有同性的性行为 异性性行为:过去几十年研究调查青少年性行为的比例逐步下降,男女性的差异,成年早期的亲密与孤立,需要解决能够与他人建立亲密和忠诚关系的能力 如果不恰当的解决,感到孤独和孤立,拒绝亲密的需要,如婚姻问题,成年中期的繁衍与停滞,繁衍是对家庭、工作、社会以及后代做出贡献的承诺 如果不恰当的解决,轻则质疑过去,愤世嫉俗,重则自我放纵,轻率鲁莽,成年晚期的自我完善与失望,人口老龄化 面对死亡迫近,身体、行为和社会角色改变,需要解决自我完善 如果不恰当的解决,感觉人生没有意义,感到失望,衰老的过程,老有所用 视力、听力、记忆力和性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社会技巧和情感,自由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