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为“官”须有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199522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为“官”须有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论为“官”须有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论为“官”须有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论为“官”须有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论为“官”须有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为“官”须有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为“官”须有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论为“官”须有德 浙江省衢州巨化中学 王顺前 为“官”须有德,是党的宗旨得以实现的前提,也是公众道德示范的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是群众中产生的优秀分子,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的道德水平自然地成为群众的楷模和标杆。党员领导干部道德高尚,就有人格魅力,就有威望,“如夏日之荫,冬日之炉,不求亲人而人自亲之”;相反,争名于朝,挣利于市,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贪图享受-,在群众眼中就丑陋无比,一文不值。更重要的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这种“官德毁而民德降”的情形是十分可怕的。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为了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首先必须搞好党风,特别是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同志以身作则。党是整个

2、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所以, 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是实践党的方针和重要思想的基础,是提高全民道德素质和实施公民道德建设战略部署的关键环节。即公民道德建设的成败在于为官是否有德。一、为“官”须有德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所谓为“官”有德是为官者应具有的品质和必须严格遵循格守的行为准则,也是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相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应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古人谓官德是“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以及忠孝仁义之士。当今的官德,是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其最高宗旨,要求官员正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而且要体现民为主,官为仆,民为本,官为末的思想。讲官德,

3、首要的问题是要解决好参加革命为什么,当干部该做什么,身后留点什么的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也是领导干部职业道德的核心。把一切工作的重心放在人民群众身上,当好人民的公仆,应该成为每个领导干部的不懈追求。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关心群众的利益和疾苦,多给群众办实事送温暖,做群众的贴心人。反之,毫无疑问与公仆的职业道德和称谓相悖。实践证明,只有搞清楚在领导岗位上应该做点什么,认真负责地履行人民公仆的职责,才能无愧于党员领导干部的光荣称谓。讲官德,还要廉洁自律,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自古百姓爱“清官”,只有清正廉洁,才能真正为民作主,为民办事。作为领导干部还要为人民掌好

4、权用好权,不被金钱所惑,不被美色所迷,不被人情所困,才能耐得住寂寞,管得住小节,守得住清贫。不能只想到贪图安逸,更不能利用手中权力与民争利满足私欲,应该时刻想到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党的事业出力,为广大群众服务,以高尚的职业道德用好手中的权力,才能真正代表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二、为“官”须有德是以德治国之基础。 毛主席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质影响力胜过其他管理权术,往往起着事业成败的关键作用。 宋人李邦献说: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谋人,身先足以率人。因此,只有把官德建设搞好了,事业才能兴旺发达。据吕氏春秋具备记载:宓子为官治理山东禀

5、父,实行以德感化民众。过了三年,鲁国国君派人前往探访。见晚上渔人捕鱼把捕上的小鱼都放回河水中,便问渔人为什么要把小鱼放回?渔人回答:“宓子不想让百姓捕取小鱼,所以就放了它们。”来人感叹道:“宓子的德性达到了如此高的境界!难怪老百姓都快成圣人了。”后又请教孔子禀父为何能治理得这么好?孔子回答:“以诚待民,以德治众。”孔子的回答非常深刻。禀父之所以出现“夜鱼不欺”这个现象,最为关键的是宓子率先垂范。象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也都是从自己做起,以德服人,以德聚人,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自觉在待遇上做到官兵一致、官民一致,为民克勤克俭。党的新一代领导人继承

6、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的光荣传统,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抗洪一线、非典时期、地震大灾,胡锦涛等新一代领导人到灾区、走医院、进病区,令老百姓鼓舞。还有象焦裕禄、孔繁森、范匡夫、沈浩、郭明义等一大批人民的好公仆、好党员,他们时时处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实现党的宗旨。我们党正是有了象他们一样的党员领导干部通过自身的模范行为和艰苦卓绝的风范,才把广大群众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取得革命和建设一个又一个胜利;才顺利地渡过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困难,并使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成为现实;才成功地战胜非典带来的困难。广大人民群众也就是通过这些官员的道德形象,对我们的党和事业依然充满信任和希望。也正是他们在奋力地维护

7、和巩固着我们的社会良知和道德航向。三、为“官”须有德是以德治国的关键所在。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和精神文明,它是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境界。官是民众的带头人、引路人。官德必然应该是大众的道德榜样,自然,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思想境界应该高于民众,即官德应当高于民德,只有当官德比民德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使官成为社会上道德水平较高的群体时,才能在德治中显示出道德示范效应。正因为如此,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一向强调选人、用人,必须德、才、识兼备,缺一不可,而且把德放在“举官”标准的第一位。为官者的道德水平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个时代或某个地区的整体道德水平。强调为官者的道德修养,讲究官

8、员修身养性、重义尚德、主张先做人、后做官,在我国民众中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心理认同基础。由此可见,官德对于各个时期党的政策和重要思想的实践,对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实施非常关键。所以,纲要指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加强道德修养,自重、重省、自警、自励。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民,带动广大群众进一步做好工作,做群众的表率”。所以,只有把官饿德建设搞好了,公德建设才有可能搞好。四、为“官”有德决定着公德建设的成效。领导干部是社会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实施公德建设的主体力量。他们的决策,直接关系着社会的价值取向。因而领导干部

9、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社会公德的水平,决定着公德建设的成效:1、为官有德是公德内在要求,在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使然。社会道德水平是由领导者的道德水平决定的。官员是社会道德活动的主体之一,官德是社会主体性道德之一。领导干部的道德构成建立于长期倡导的社会基本道德体系之中,同时又要高于社会基本道德体系。因此,官德是领导干部成事之基,立业之本。公德建设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实施的内容、形式及步骤都有一个长远和近期计划。计划与决策是官员的职责。能否有效履行职责,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官员道德素质。这是因为人们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总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指导下进行的,领导者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观念直接指

10、导并影响着他领导工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所以,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只有为官有德,具有强烈的公仆意识,才有可能在正确的思想意识指导下促进公民道德建设水平的提高。2、为官有德决定着公德教育的效果。公民道德建设的关键在于教育,而教育的实施者是领导干部,各级各类领导干部都有宣传教育的义务。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本身是一面镜子,社会是个大课堂。如何让民众在以德治国的实践中受教育,提高社会道德素质,不仅要根据不同人群,遵循其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公德教育,而且应该使教育者本人成为公德模范。“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群众做到的领导干部必须首先做到,这是最好

11、的教育。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重视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即官德教育。为官者品德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其领导活动的成败,影响到他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所以说,社会道德水平是由领导者的道德水平决定的。官员是社会道德活动的主体之一,官德是社会主体性道德之一,为“官”须有德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关键,是实践党的方针和重要思想的基础。实践证明,以干部队伍为依托的道德示范群体的形成,对整个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普及与提高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现行政治体制下,那些处于领导地位,掌握一定权力的各级“官员”,他们的决策、予夺不但事关国家大事,也直接影响到广大黎民百姓的命运,直接关系着人类社会的价值取向,他们的操行举止不但是个人品德形象的标志,更直接地影响着周围的干部队伍,左右着整个社会道德风气。影响之大不可估量。所以,领导干部为“官”有德对一个国家、地区、部门、单位至关重要。自古以来,官德隆、民德昌;官德毁、民德降。因此,公德基础在官德,治国之本,重在治官,坚持以德治国就必须重视官德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