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_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99476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4.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_1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_1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_1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_1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_1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_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目标】,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城市与乡村地区之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出现环境问题的差异。 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三个基本原则。,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1.崇拜自然被动适应环境,崇拜自然,采猎文明,水平低下,发展缓慢,改造环境能力微弱,恐惧和依赖,2.改造自然人地关系思想萌芽,改造自然,农业文明,生产力发展 灌溉和农耕,依附减弱,对抗增强环境趋于恶化,环境科学萌芽,3.征服自然人地关系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征服自然,工业文明,发展速度惊人,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演变为公

2、害,人类试图成为环境主宰,4.谋求人地协调人地关系思想完善,谋求人地协调,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激增,资源欠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达到较高的水平,环境和发展得到关注,20世纪70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1.矿山开采:土地资源、植被破坏,开采出来的废矿石堆积,对土地和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 修水坝: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特征,阻断了河水中生物的生存空间,影响生物多样性发展。对水坝上游:地下水位抬高,容易引起滑坡等;对水坝下游:减少河水流量,泥沙淤积减少,河流入海口易发生海水倒灌,侵蚀海岸,地下水水质变差等。 现代城市:首先是环境污染,其次交通拥挤

3、、住房紧张等。,【合作探究一】 阅读教材92页活动,合作完成问题。,2. (1)分别是农业生产、工业生产 (2)农业生产将土地开垦为耕地,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肥力下降等生态破坏问题,但作用范围小,若干年后自然景观还有可能恢复; 工业生产不仅造成生态破坏,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破坏面积大、程度深,被破坏的环境短期内是很难恢复的。 3.合理即可。,小结:,工业社会时期,古代人地关系思想,原始社会时期,农业社会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现代人地关系思想,二战以后,被动适应环境:崇拜自然,人地关系思想萌芽: 改造自然,人地关系思想发展深化: 征服自然,人地关系思想完善: 人地协调,当堂检测,东汉时期“狩猎

4、生产图”,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据此回答(1)(2)题。 (1)“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 A采集与渔猎 B耕作与灌溉 C采矿与冶炼 D建坝与筑路 (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 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寻求人地协凋,B,C,人地关系模式图,人类社会,环境,环境,物质 能量,废弃物,影响,影响,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二、直面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直面环境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

5、产生的原因,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口压力,生态破坏,先污染、后治理,二、直面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2)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地域性,城市:环境污染 人类生产活动集中,乡村:生态破坏 资源利用不当或强度过大,发达国家:环境污染 过度耗费资源,发展中国家:生态破坏为主 人口与发展双重压力,发达国家的污染转移,【合作探究二】,如何如何区别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者都属于次生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从而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的现象。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生态破坏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

6、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便会出现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当堂检测,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据此回答(1)(2)题。 (1)就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山地0 等温线将上移 B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C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 D海平面将上升 (2)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多种原因中,人为难以改变的是( ) A高消费、高浪费、大排放的生活方式 B对资源、能源的掠夺式开采 C生产工艺水平低 D自然资源有限的承载力,C,D,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 基础 条件 目的,1、

7、概念:,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自然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 解决全球出现的环境问题 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思考:传统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有何区别?(提示:可从发展目标、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文明标准、发展的时间尺度、发展的空间尺度、调控手段进行对比分析),续表:,【合作探究三】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把保护环境放在首位,停止一切开发环境的活动。”

8、这种说法对吗? 【合作探究四】 阅读教材97页活动,合作完成问题。,【合作探究三】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把保护环境放在首位,停止一切开发环境的活动。”这种说法对吗?,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可持续发展不排斥发展,仍然重在发展。所不同的是,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要注重质量,其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合作探究四】阅读教材97页活动,合作完成问题。,1.不同的人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可能不尽相同,下的定义不同,但本质是一致的。理解“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是,要注意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发展”,即社会和经济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是“可持续”,即我们现在的发展,

9、不会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 2.有必要。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公平性原则,它包括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即人类的发展部应危及其他物质的生存。人类在森林区内修筑公路,已经侵占和破坏了蛇的生存环境,如果再不对蛇的迁移进行保护,蛇数量的减少以至灭绝将不可避免。“给蛇让道”这种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3.(1) 正确。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2)不正确。这种说法太片面。人类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但这种利用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还要注意满足后代人的需要。对可再生资源可充分利用,对非可再生资源要节约,综合利用。(3)不正确。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持

10、续性原则。可以砍,但要砍、育结合才能持续发展。(4)正确。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5)正确。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6)正确。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保护野生自然区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式,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7)正确。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用可持续发展系统来解释,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环境属于生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二者协调发展,才能达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当堂检测,右图为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关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 指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 生态持续发

11、展是目的 社会持续发展是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A B C D (2)图中、表示的含义分别是( ) A生态系统 社会系统 经济系统人的管理调控 B生态系统 经济系统 社会系统人的管理调控 C社会系统 生态系统 经济系统人的管理调控 D社会系统 经济系统 生态系统人的管理调控 (3)对的影响是( ) A提供自然资源 B产生生产废弃物 C产生生活废弃物 D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D,C,C,课堂小结,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1.采猎文明时代:崇拜自然被动适应环境 2.农业文明时代:改造自然人地关系思想萌芽 3.工业文明时代:征服自然人地关系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 4.现代文明时代:谋求人地协调人地关系思想完善 二、直面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