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_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99427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4.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性出血热_1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流行性出血热_1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流行性出血热_1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流行性出血热_1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流行性出血热_1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行性出血热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性出血热_1(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行性出血热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2012.3.5,要求及目标,了解: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学、发病机制、病理 熟悉:流行病学、预防、实验室检查 掌握: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概述,EHF是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的习惯名称,由汉坦病毒引起 自然疫源性疾病 主要传染源:鼠 基本病理变化:全身广泛小血管、毛细血管损害 临床特征:发热、出血、低血压及急性肾衰竭综合征。 典型病例呈五期经过 登革热病毒和其他病毒出血。,病原学,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 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

2、毒属 单负链RNA病毒 形态:圆形或卵圆形 D120nm,包括外膜(刺突)和核心 对外界抵抗力不强:不耐酸不耐热,对脂溶性溶剂和一般消毒方法敏感。加热601h或紫外线照射30分钟灭活。室温下,水、食物中48h仍传染。,血清学分型,至少可分16型: 汉坦病毒(型/野鼠型) 汉城病毒(型/家鼠型) 普马拿病毒(棕背鲆型) 希望山病毒(田鼠型) 汉坦病毒、汉城病毒、普马拿病毒、何贝尔格莱德-多布拉伐病毒引起人类HFRS 我国主要流行汉坦病毒和汉城病毒,流行病学,传染源:鼠类,黑线姬鼠(农村)和褐家鼠(城市、农村),大林姬鼠(林区)。猫、狗、猪、兔。EFH患者早期血和尿有一定的传染性。 传播途径:呼吸

3、道、消化道、接触、虫媒(革螨、恙螨)、垂直传播。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多见于青壮年,儿童极少见。感染后较长时间免疫。隐性感染率低。,流行病学,传染源 鼠(黑线姬鼠和褐家属、大林姬鼠) 人不是主要传染源,黑线姬鼠,褐家鼠,传播途径 未完全阐明,动物传播 呼吸道传播 接触传播 消化道传播 虫媒传播(螨媒传播) 垂直传播:母婴传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本病隐性感染率低: 感染后大多发病并获得稳定的免疫力,四、流行特征,地区性:与鼠类的分部和活动有关。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我国疫情最重 季节性和周期性:四季均可发病,散发 黑线姬鼠:11月-次年1月高峰,5-7月小高峰 家鼠:3-5月高峰 林区姬鼠

4、:夏季高峰 人群分布:男性青壮年农民和工人发病较多。男:女为2:1,1660岁年龄段人群发病占发病90%,农民占发病的80%。,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病毒直接损害 免疫病理损害 细胞因子及介质作用,细胞和器官损害机制,一、病毒直接损害:依据:病人早期病毒血症期症状;病毒数量组织器官病理损害相关;不同血清型病毒临床症状及病情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有效。 二、免疫病理损害 免疫复合物引起损伤(型变态反应) 早期特异性IgE抗体升高,存在型变态反应 血小板减少和肾小管损害与型变态反应有关 通过CTL细胞介导损伤机体细胞,型变态反应(淋巴细胞攻击肾小管上皮细胞),三、细胞因子及介质作用 血浆中IL-1、

5、TNF、前列腺素、内皮素等细胞免疫反应产生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水平增高,提示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等大量释放,参与发病。,病理,基本病理变化:全身广泛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变性、坏死,导致多脏器病变 血管变化: 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肾脏损害明显 管壁呈不规则收缩和扩张 纤维素样坏死和崩解 管腔内可有微血栓形成,肾脏变化,肿大,水肿,包膜紧张破裂 皮质苍白,髓质充血出血 肾小球病变轻微,充血、基底膜增厚、微血栓形成, 肾小管病变严重,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管腔内出现各种脱落细胞及管型,弥漫性肿胀的肾脏,HFRS患者尸检所见,大脑脑回血管普遍扩张,充血(如图所示),临床表现 Clinical ma

6、nifestations,潜伏期:12W,10-20%患者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前驱症状。 典型病例具有三大主症: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 典型病例病程分5期: 发热期 低血压期 少尿期 多尿期 恢复期 重症病例可有二或三期重叠,而轻症不典型病例则可越期而不具备五期经过,发热期,发热:起病急骤,突发寒战高热,39-40,稽留热、驰张热多见。体温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一般持续3-7天,也可10天以上 全身中毒症状:三痛、消化道症状、中毒性神经精神症状;三红 毛细血管损害:充血、出血和渗出水肿 渗出水肿越重,病情越重 肾损害:蛋白尿和管型,尿中膜状物,少尿或无尿,男34岁,发病后第2天,左眼球结膜明显

7、出血,颜面部充血水肿,“酒醉貌”,女,31岁,发病后第4天。面部、躯干、四肢及内脏器官均出血。图片显示为胸壁皮肤搔抓出血( 所示),可见结膜明显充血、出血,鼻腔、口腔可见血污,上肢可见明显出血点、大片瘀斑,发热期,发热三红酒醉貌, 头眼腰痛像感冒, 腋腭鞭击出血点, 恶心呕吐蛋白尿。,低血压期 病程4-6日 Hypotensive(shock) phase,持续1-3天。多发生在病程的第46d 持续时间长短与病情轻重、治疗措施是否及时和正确有关。 发热渐退,但其他症状反而加重 一般出现在退热前12d,或热退同时血压下降,休克表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弱、尿量减少) 促进DIC、脑水肿、A

8、RDS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轻型可无低血压,热退病重血压掉,少尿期(病程第5-8天) Oliguric phase,与低血压期无明显界限,休克过程中少尿500ml/24小时,无尿50ml/24小时 持续2-5日。严重者表现为严重水肿,顽固性呕吐、谵语、幻觉、抽搐,Hp,脉压增大,心率失常,呼吸增快。 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高血容量综合征和肺水肿。皮肤、内脏出血现象加重。神经症状,高血容量综合征 表浅静脉充盈;血压增高,脉压差增大;脉搏洪大,血液稀释;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等,多尿期(病程第9-14天) Diuretic phase,持续7-14天,长者达数月。 根

9、据尿量和氮质血症分三期 移行期:尿量500 2000ml/24h,氮质血症加重,肾功能损害继续加重 多尿早期:尿量2000ml/24h,氮质血症无明显改善。肾功能未见改善 多尿后期:尿量3000ml/24h,一般40008000ml/24h,肾功能改善。易激发细菌感染 注意水电解质补充,防止继发感染,避免继发性休克,恢复期 Convalescent phase,尿量2000ml/24h 乏力、多汗;精神、食欲基本恢复 1-3个月体力才能完全恢复 后遗症 少数患者留有高血压、肾功能障碍、心肌劳损和垂体功能减退,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增高,异型淋巴细胞;发热后期及低血压期血液浓缩,血小板减少。

10、尿常规:第2日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膜状物 血液生化检查:低血压期、少尿、多尿期BUN Cr,电解质钙钠氯 凝血功能检查: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下降 免疫学检查检查出汉坦病毒抗原或特异性IgM/IgG抗体,白多板少异淋高,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地区、季节性、接触史 临床表现: 早期3种主要表现:发热、毛细血管损伤、肾损伤 病程的5期经过;患者发热消退后症状反而加重。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液浓缩、异淋出现,血小板减少 尿常规:大量蛋白 血清学检查 RT-PCR检测EHF病毒RNA,二、鉴别诊断,钩端螺旋体病:疫水接触史,腓肠肌压痛,病原学检查,PG有效 血小板减少性紫

11、癜:无发热、低血压或肾损害表现。骨髓检查证实。 急性肾小球肾炎:无三痛、三红、无低血压休克及皮肤黏膜出血现象,治疗(Treatment ) 治疗原则 三早一就(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近治疗) 综合治疗为主;治疗重点是控制病毒感染、减轻免疫损害,防治休克、出血和肾功能衰竭。 早期抗病毒 中晚期对症治疗 防治三关(休克、出血、肾功能衰竭),发热期,治疗原则:抗病毒、减轻外渗、改善中毒症状、预防DIC 对症支持治疗:卧床休息、营养、物理降温、水/体液平衡,20%甘露醇提高血浆渗透压 控制病毒感染:发病3天内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干扰素 免疫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 预防DIC:丹参及低分子右旋糖

12、酐iv,抗凝血,低血压期,治疗原则:(早期、快速、适量、晶体+胶体液)补充血容量;5%NaCHO3纠正酸中毒;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改善微循环,少尿期,治疗原则 稳:稳定内环境 利:促进利尿 导:导泻 透:透析治疗,多尿期,治疗原则: 移行期和多尿早期同少尿期 多尿后期: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防治继发感染,恢复期,治疗原则: 补充营养 注意休息:出院后休息1-3个月 恢复工作 定期复查,大出血的处理,首先查明原因(DIC期),针对性的用药或其他处理措施。 其他治疗: 抽搐时:镇静、降颅内压 心力衰竭时 呼吸窘迫综合征:肾上腺皮质激素、呼吸机,预防,疫情监测:鼠、易感人群、发病情况 防鼠灭鼠、灭螨防螨 加强食品卫生 注意个人防护 疫苗注射:精制纯化灭活疫苗,88-94%,1、男性,30岁,农民,1月20日发病,主诉发热三天,恶心、呕吐、纳差,全身肌肉酸痛,头痛、腰痛。体检:重病容,颜面潮红,球结膜充血,咽充血,软腭及腋下可见出血点,心肺阴性,肝、脾未及,肾叩痛明显。本病例诊断,最大可能是: A.败血症 B.伤寒 C.流脑 D.肾综合征出血热 E.钩端螺旋体病,2、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来说,叙述正确的是: A.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B.黑线姬鼠、褐家鼠是主要传染源 C.病后可获暂时免疫力 D.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E.高血容量综合多发生于多尿期,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