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 对 军休干部 服务管理的思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198795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下 对 军休干部 服务管理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时期下 对 军休干部 服务管理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时期下 对 军休干部 服务管理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时期下 对 军休干部 服务管理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时期下 对 军休干部 服务管理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时期下 对 军休干部 服务管理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下 对 军休干部 服务管理的思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分散居住的军休干部管理的思考 随着部队住房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移交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以下统称军休干部)分散安置已成为主要形式。军休所将逐渐演变成一个部队后方的“军官大本营”,人员逐渐的增多,管理高职位的军休干部面逐渐扩大,由于居住分散,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增加。所以旧的服务管理方式和模式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何做好分散安置条件下军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已成为军休管理机构面临的新课题。 一、当前军休工作、军休人员、工作人员存在的现状: (一)军休服务管理工作现状 1、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单位,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员主体特殊,接收的大都是担任过领导职务的军队离退休干部

2、;二是人员经历特殊,军休干部都是从部队岗位上直接离退休来到军干所休养,人生经历单一;三是生活环境特殊,军休干部离退休后,有的在国家专门提供的干休所进行休养,相对比较封闭;有的是分散居住在不同地方,并且还将是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的主要形式。虽然分散居住,但目前还不能完全融入社区管理;四是服务保障特殊,国家提供专项经费和设施;五是管理的模式特殊,属于部队人员地方管理,落实“政治待遇”与“生活待遇”是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军休所工作的主体。 2、组织军休干部学习、开展组织生活难以正常。组织军休干部开展政治学习、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是军休所落实政治待遇的一个重要方面。但随着军休干部年龄越来越大,患病概率越来

3、越高(即“双高”:年龄高、发病率高);加之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的军休干部因房屋拆迁、自己购买商品房或随子女去了其它地方,特别是现在军休干部安置政策的调整,分散安置的军休干部越来越多,集中组织军休干部活动不方便,难以开展正常的学习、组织生活。 3、传统的服务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军休干部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需求。由于部队调整精简,大批军休干部将移交地方安置,安置人员越来越多,工作任务的逐渐增多与管理力量的相对薄弱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加之在接收安置的人员中,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对精神生活的向往,已呈现出多样化、高层次。由于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兴趣爱好、身体状况不同,实际需求又存在较大差

4、异,仅靠传统的服务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军休干部的需求。 (二)军休人员队伍现状 一是思维的转变。接收的军休干部绝大多数都曾是部队军官,曾担任过领导职务,部分干部离退休到地方成为老百姓后,容易怀念曾经有的一段光荣历史,特别希望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而到现实生活中则相对封闭和清冷,难免会产生不平衡心理,孤独和自卑感较强。加之年龄增大,身体不好,生活不便,致使个别老干部遇到一些看不惯、不顺心的事会有些情绪;二是观念更新不够。长期以来,有的在生活上存在着较大的依赖性,对近几年正在探讨和实践的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的新生事物不理解,担心将他们推向社会不管了,思想上难以接受;三是在现有军休老干部中,年龄与健康情况

5、参差不齐,因此,开展活动难。如:军休所想组织外出参观考察活动,但对于年老体弱的老干部有很多顾虑,怕他们突发意外,只能安排近距离甚至本市范围内活动,而那些相对年轻、身体状况较好的退休干部们,则希望所里能组织到外地参观考察,了解各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成果;拟开展琴棋书画知识竞赛、摄影比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等活动,但一些年纪较大的老干部的视力、听力和动手能力都不适应这样的活动,导致活动无法统一组织;四是由于分散居住,有些军休干部觉得朝夕相处的战友都各自在自己的家里,见面也少了,心里缺乏一种归属感;五是接收的军休干部很年轻,有的移交到地方后,自谋职业,还有的交到地方后被返聘回原单位工

6、作等等。 (三)工作人员队伍现状 在服务内涵和科学管理的规范上,虽然国家对军休工作的职责早已明确规定,但就管理与服务内涵而言,该管什么,服务到什么程度,并没有相对明确的界定,以至于有时该管的没管好,该服务的没到位,工作人员辛辛苦苦地做服务,但某些方面还是不能得到老干部的认可与满意;在思想认识上,有些工作人员思想观念淡薄,缺乏竞争意识,认为只要老干部的各项待遇得到保障,就万事大吉,缺少应有的业务技能,工作效率低;在管理方式上,由于再接收的军休干部都是分散居住,如何管理、怎么管理缺乏一种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习惯于迁就,更习惯用传统的模式方法来做工作。目前对分散管理的军休干部多数是军休干部有事找来,

7、就解决一下,缺乏系统的主动管理。 二、如何做好对军休干部分散安置服务管理工作 针对上述服务管理工作、军休人员队伍、工作人员队伍存在的现状,必要要加强做好军休干部分散服务管理工作: 1、军休管理工作是提升军休服务质量的根本 目前,军休服务基本是按照“重服务、轻管理”的工作理念,来开展工作。这已经不适合当今分散管理的工作理念了。因为,过去接收的军休干部多数都是父辈级,多数知识层面低, 接受的都是传统的思想教育,而现在接收的军休干部有的比工作人员还年轻,并且都是有一定学历甚至是高学历的军休干部,他们接受的都是现代的生活理念教育,如果再用陈旧简单的方式来做思想工作,明显的不相适应;过去接收的军休干部基

8、本以集中居住为主,而现在则是分散居住为主,并且军休干部大多来自五湖四海,覆盖了各个军兵种,人员彼此陌生,增加了相互交流的难度,针对这种现状,仅仅依靠传统的管理方法以及服务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军休干部的需求。另外,从目前接收的军休干部状况看,相当一部分是40岁到60岁之间的中年干部,到地方后,他们有的被返聘、有的自己创办企业、有的在其他单位自谋职业,加之居住也比较分散,如果对军休干部不加以管理,就会使有些军休干部在思想上放松了自我教育意识,放松了组织观念,会长期脱离组织,就会出现一些偏差,言语上就会出现不健康的言词。一旦发生问题,不仅影响整个军休队伍的形象,后果严重。所以我认为对分散居住的军休干

9、部加强管理,让他们保持退休不褪色的军人品质尤为重要。实际上,管理和服务表面上看来是两个独立的矛盾体,实际上二者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重管理,也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只有管理好才能服务得更好。管理,就必须按照条例和制度进行管理,就是用制度管人、管事。应根据军休干部居住高度分散的特点,就如何管理好分散居住的军休干部拟定一个“八项规定”,从法律的角度、从组织纪律的角度做了明确规定。近来又结合当前争先创优、创和谐等内容,对所领导、工作人员、支部成员、管委会成员、党小组长做了“八项要求”。 “八项规定”及“八项要求”在执行中,得到了军休干部的认可。他们觉得退休到干休所,这就是他们的“家”,他们应该服从干

10、休所的管理,自觉遵守干休所的规章制度,维护好这个家。实践证明,对于军休干部要敢管理、会管理,他们从心里是愿意接受的,并且也希望退休到地方有个单位能管理他们,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干休所只为他们服务好,只有管理到位服务才能到位。军干三所虽然分散居住的军休干部较多,情况比较复杂,但是,由于有效的辩证运用管理加服务的管理模式,确保了日常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所以我认为,军休管理工作是提升军休服务质量的根本。管理的原则要“严”,服务的态度要“实”,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管理与服务的真正统一。 2、创立“三上三下”管理理念,建立“五必访、四必知”服务模式,将管理与服务有机的结合起来 军休干部移交到地方后有着很强的失落

11、感,只有多走访,多沟通,加强联系,加深感情,让他们从我们的行动中体会到组织的关怀和党的温暖。那么针对越来越多分散居住的军休干部如何管理、服务好,实施“三上三下”管理理念及“五必访、四必知”和“分片包户责任制”服务模式,就是将管理与服务有机的结合起来,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三上、三下”管理制度中的“三上”是指“把军休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带上来、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带上来、把身体健康状况带上来”;“三下”是指“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及上级的文件精神带下去、所里发生的新变化带下去、所提的意见和建议反馈下去”;“五必访、四必知”服务模式中,“五必访”即住院必访、有思想情绪必访、有困难必访,重大节日必访、有大

12、的家庭矛盾必访。“四必知”即:知道军休干部的思想状况、知道其身体状况、知道其家庭状况、知道其性格爱好和特长;“分片包户责任制”就是将所有的军休干部的管理分解到每个工作人员责任目标中,利用给军休干部发放“联系卡”,让他们知道负责他们的工作人员的名字、联系方式,以便在他们日常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知道找谁,怎么找。在平时的走访中,还注重分不同年龄不同情况进行走访,重点对象、特殊情况人员,勤访、重点关注。多年来,军干三所就是依靠着这种科学化的管理理念,人性化的服务模式,加上“双理解”做纽带(即军休干部理解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理解军休干部),闯过了一个个的难关,战胜了一个个困难,赢得了军休干部的信赖,使他们

13、感觉到干休所就是他们的家,虽然居住分散,但 “家”就是他们心中的“集中点”,若“家”里有什么事,一个召唤他们马上就会聚到这个“集中点”,共同为这个“家”的发展、建设献力献策。 3、将科学化元素融入到军休服务管理工作中,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针对军休干部居住高度分散的现状,将现代信息化手段融入军休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如利用电脑平台,建立军休干部信息库,分类型进行管理。如工资类,在生活待遇的落实上可以清楚的了解军休干部的待遇是否落实到位;健康类,可以了解军休干部身体状况、居住地、家人的联系方式及由此引申了解到他们会想什么、会需求什么;文体类,了解他们的各种爱好,为干休所组织各项活动提供了便捷;信息

14、平台类,通过短信、语音播报等形式,发送所里的工作信息,如通知各种会议、通知各种事情、遇到重要节日时借助信息发送祝福语言,还可以通过短信发送温馨提示等等,另外,通过网络平台,让军休干部能不出门,可以清晰了解所里的工作计划和国家相关政策,同时还可以设置专栏发布一些有关老年人养生保健知识内容,诸如书法、绘画、摄影、文章等军休干部自己的作品,方便军休干部及时接受新的信息,增进他们相互间的交流。设置专门的军休干部留言板块,留作军休干部们向所里提意见和建议之用等。 4、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丰富军休文化 由于分散居住的军休干部年龄、身体状况的不同、居住地不同、个人情趣不同,如何让分散居住的军休干部

15、凝心聚力,可以根据军休干部追求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和渴望从健康、愉快、生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寻求乐趣的要求。在工作内容上以个人爱好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健康活动,如下棋 、打牌、书法、钓鱼比赛、门球比赛、健康知识讲座、参观革命纪念馆旧址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加强军休干部之间、工休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对于分散居住的军休干部,支部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现在健康的文体活动中,用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去占领他们的业余文化阵地,使他们远离寂寞、孤独、失落等不良感受,振奋精神。在学习上,灵活运用学习方式,如开短会、讲重点、发答卷的形式,既照顾年龄大的同志,

16、又保证了学习不走过场,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5、优秀的团队才能打造优质的服务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业务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团队的核心是共同奉献。要达到共同奉献,就要有一个团结的团队。一是领导班子讲团结。领导班子在单位发挥表率作用、旗帜作用、榜样作用。讲团结,要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同心同德干事创业上来。班子如果不团结,首先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是影响整个团队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工作的推动力,让下属无所适从,左右为难;二是工作人员讲团结。工作能不能做好,关键是工作人员团结不团结。工作人员团结,则军休干部团结,反之,则不团结。所以团结是一个优秀团队的基础。另外,面对知识层次高的军休队伍,我们必须注重在学习中创新。学习是创新的前提,通过学习和调研,能掌握新知识,了解新信息,产生新观念,形成新思路。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用新知识,去解决新问题,才能更好地管理好军休干部,才能更好地为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